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高考地理選擇易錯題

高考地理選擇易錯題

科技 更新时间:2024-08-22 15:41:07

高考地理選擇易錯題(最新生态類應用題易錯知識點複習)1

考點一:種群

1. 種群概念: 一定區域内,同種生物所有個體的總稱

①苔藓約有4萬多種,将一片草地上的所有苔藓個體看做一個種群不合理的原因: 苔藓不是一種生物

2. 畫出種群基本特征及相互關系

種群密度 是種群最基本的數量特征,

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 可以直接決定種群數量變化

年齡組成 可以預測種群密度的變化方向

性别比例 通過改變出生率,間接影響種群密度

3. 調查種群密度的方法有:樣方法和标志重捕法

①樣方法的調查對象為:雙子葉植物和活動能力小的動物(昆蟲卵、蚯蚓、蚜蟲、跳蝻);适合用于單子葉植物的原因是:單子葉植物常常是叢生或蔓生,從地面上難以辨别是一株還是多株

②樣方法取樣的方法有:五點取樣法和等距取樣法。取樣的關鍵是要做到:随機取樣

如果樣方内植物數目過少,應适當擴大樣方面積

③對活動能力強、活動範圍廣的動物,應采取标志重捕法,如果标志物容易脫落,則測得的數值較實際 偏大

④對于有趨光性的昆蟲,還可以用黑光燈進行燈光誘捕的方法調查它們的種群密度。

4. 研究種群數量變化的方法: 構建數學模型

5. 自然界中,種群數量一般呈現S型增長,主要原因是食物、空間等資源有限,自身密度和天敵等的制約

①k/2~k,種群的增長速率不斷 減少 ,原因是: 資源和空間有限,當種群密度增大時,種内鬥争加劇,且其天敵的數量也會增加。

②λ=Nt 1/Nt,則λ>1時,種群數量 增加

λ=1時,種群數量 不變

λ<1時,種群數量 減少

6.種群急劇增多(呈“J”型增長)的原因:食物充足,沒有天敵,空間條件充裕

7.研究飛蝗數量的增長規律的意義是 有利于預防和控制蝗災,減少危害。生态學家不建議将蝗蟲滅絕,你認為這樣做的原因是 蝗蟲可能有潛在價值,滅絕後會造成一定損失,或蝗蟲滅絕會使生物多樣性減小,不利于生态系統的穩定

8.影響種群數量變化的自然因素: 氣候、食物、天敵、傳染病等

考點二:群落

1. 區别不同群落的主要特征是: 群落的物種組成

2. 種間關系的應用

①治理環境污染:

如為治理某城市水域的水華現象,向此水域引入挺水植物,挺水植物可以抑制藻類生長的原因是: 挺水植物遮擋了陽光,對營養物質的吸收量大,更具有競争優勢 ,并提高經濟效益,又投放了以藻類為食物的鲢魚,但是為了避免大大魚吃小魚現象,應該采取的措施是: 确定鲢魚的合适投放量,減少鲢魚的天敵數量

②農業實踐:

人工除草,從種間關系角度分析,其目的是: 減輕雜草與農作物之間的競争

從能量流動的角度分析,其目的是:調整能量流動的方向,使能量流向對人類最有益的部分。

從物質循環角度分析,可以加快物質循環,雜草為農作物提提供了 無機鹽和CO2

③促進共同進化

捕食者所吃掉的大多數是被捕食者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個體,客觀上促進了被捕食者發展的作用

④促進生物多樣性

捕食者往往捕食個體數量多的個體,避免出現一種或少數幾種生物在生态系統中占絕對優勢的局面,為其他物種的形成騰出空間。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種多樣性

3. 群落的結構

①植物垂直分層的意義:提高了群落利用陽光等環境資源的能力

②植物的垂直結構又為動物創造了多種多樣的栖息空間食物條件,造成了動物的分層現象。

4. 調查土壤小動物豐富度的方法: 取樣器取樣法

該實驗中70%的酒精作用: 收集土壤小動物

5. 群落的演替

①群落演替的原因:前一階段的生物為後一階段的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條件,後一階段的生物具有更強的競争優勢

②灌木階段很少有一年生草本的原因:一年生草本與灌木在争奪陽光和空間等資源中被淘汰

③群落不一定都會演替到森林階段,演替的終點主要與 土壤條件和氣候 有關。

點三:生态系統

(一) 生态系統的結構:包括生态系統 組成成分 營養結構

1. 生态系統的組成成分包括: 生産者 消費者 分解者 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

食物鍊隻包含生态系統的 生産者和消費者 成分

2. 生産者的作用:通過光合作用将光能固定在它所制造的有機物中

3. 消費者的作用:幫助植物傳粉和傳播種子,促進生态系統的物質循環

4. 分解者的作用:将動植物遺體和動物的排遺物中的有機物分解為無機物

(二) 生态系統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動、物質循環和信息傳遞

1. 能量流動概念、過程、特點及原因、研究意義

①流經某生态系統的總能量是: 生産者固定的太陽能

②如果人工生态系統有人工有機物的投入,則流經某生态系統的總能量是: 生産者固定的太陽能 和人工輸入有機物中的能量

③生産者固定太陽能的去向有兩方面,一方面通過 自身呼吸作用 散失,一方面儲存在有機物中用于 自身的生長、發育和繁殖

④用于自身生長、發育和繁殖的能量,除了被下一營養級利用外,其餘能量的去向有: 流向分解者和未利用

⑤最高營養級沒有流向下一營養級的能量

⑥某次級消費者糞便中是能量屬于 初級消費者 的同化量

⑦生産者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是: 枯枝敗葉中的能量和初級消費者糞便中的能量

⑧生産者固定的能量為什麼不能全部流向下一營養級: 有一部分随自身的呼吸作用散失,有一部分流向了分解者,還有一部分未被利用

⑨蝗蟲隻得到了植物同化量的5%,為什麼達不到10%-20%? 蝗蟲屬于第二營養級,該營養級除了蝗蟲外,還有其他生物

⑩“蜣螂以草食動物糞便為食時,蜣螂獲得了植物同化量的10%—20%”,該說法 不正确,理由是 10%—20%是指相鄰兩營養級之間的能量傳遞效率,蜣螂是分解者,與植物不屬于兩個相鄰營養級

研究能量流動的兩點意義,并舉例說明。

a實現能量的多級利用,提高能量利用率。例如(參照課本)

b合理調整能量流動的關系,使能量持續高效流向對人類最有益的部分。例如:草原上載畜量不能過多,也不能過少的原因:放牧量過少,則不能充分利用牧草所能提供的能量;如果放牧量過多,就會造成草場的退化,使畜産品的産量下降。

2. 物質循環:

①概念:組成生物體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斷進行着從無機環境到生物群落,又從生物群落到無機環境的循環過程,這就是生态系統的物質循環。

②特點:循環性、全球性。

③畫出物質循環的過程,用文字和尖頭表示

④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無機環境之間的循環形式為: CO2

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的存在形式為: 含碳有機物

碳元素進入生物群落通過 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 途徑。

碳元素從生物群落進入無機環境的途徑有: 呼吸作用、分解作用和化石燃料的燃燒

3. 信息傳遞

①信息的種類包括: 物理信息、化學信息(生物體内産生的化學物質)和行為信息

②信息傳遞的作用:a 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離不開信息的傳遞

B 種群的繁衍,離不開信息的傳遞

C 調節種間關系,維持生态系統的穩定

其中食物鍊相鄰兩種生物之間的信息傳遞體現了生态系統的 C 作用

③應用:生物防治。

(三) 生态系統的穩定性和生物多樣性及其價值

①生态系統的之所以能維持穩定,是因為其具有 自我調節 能力,此能力的基礎為 負反饋調節

②某水域被輕度污染後,水體仍可保持潔淨,不會發生水華,這說明生态系統具有自我調節能力,其實現的基礎是負反饋調節。如果重度污染會導緻魚類大量死亡,魚類的大量死亡又會造成污染加劇,這說明:生态系統的調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③外來入侵物種給當地生态系統帶來的危害是:破壞了生物多樣性

④生态缸的抵抗力穩定性低原因是: 生物種類少,營養結構簡單,自我調節能力弱

⑤調高生态系統多樣性的措施:一方面要控制對生态系統的幹擾程度,對生态系統利用應該适度,不應該超過生态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另一方面,對人類利用強度較大的生态系統,應實施相應的物質、能量投入,保證生态系統内部結構和功能的穩定。例如:

對于單一作物的農田生态系統,要不斷施肥,原因是:土壤中的無機鹽随農作物的輸出不斷減少,需要不斷施肥,才可以保證農田生态系統的穩定

⑥生物多樣性的價值:

a.苔藓可以作為檢測環境的指示植物,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 直接 價值;

b.某濕地生态系統可以蓄洪防旱、調節氣候,這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 間接 價值,當地政府為發展經濟,将該濕地發展為旅遊區,這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 直接 價值。

⑦為了保護該生态系統旅遊區的穩定性,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禁止亂扔垃圾、禁止釣魚 (寫兩條)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