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導語:在産品經理工作中,不同環節、不同層級等因素可能導緻産品經理職責也有所不同。而産品總監便需要進行日常管理,以推動團隊成長與溝通協作。本篇文章裡,作者結合其自身經曆分享了産品總監如何優化管理活動結構的方法,一起來看一下。
産品經理的發展規律有2條線,一條是專家線,一條是管理線。專家線的産出是比較容易進行評估的,而管理線的,卻整天都是靠推動别人拿結果。所以作為産品總監的管理者,我們時刻都需要思考,自己的産出是什麼。
反觀我們過得每一天,可能都在做一些非直接産出的活動,這些事情并非最終的執行層的産品或運營,業績會看起來那麼清晰直觀。比如說給平台引流百萬粉絲,APP的留存率提升20%,用戶APP的使用時長提升了10%等等,但是這些執行結果的背後其實都可能被管理者的各項活動所影響。
管理學大師安迪·格魯夫對管理者産出用一個公式來總結:
經理人的産出 = 杠杆率A × 管理活動A + 杠杆率B × 管理活動B……
安迪格魯夫(英特爾創始人)——格魯夫給經理人的第一課
這個公式其實非常精辟,其中提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就是“管理杠杆率”,簡單理解就是一次管理活動的成本投入能産出最終效果的倍數,小到一次活動方案的指導,大到一次全員項目動員會。就我個人來看,管理者的業績産出其實就是其所有管理活動影響力的産出。
一、産品總監要不斷尋找“高杠杆率”活動,并加速完成一個産品總監如果想要提高自己的産出,除了持續保持勤奮和積極,讓每一項管理活動能盡可能多和快地完成掉,另外一個就是讓自己變得更加聰明,知道哪些管理活動是杠杆率高的,優先去做,哪些是杠杆率低的,最好是碰都不要碰。
今天我主要結合自己的經曆分享一下,産品總監如何在日常管理中去優化自己的管理活動結構。首先我們來看管理活動的杠杆率受哪些因素的影響,我分析主要有三點:
- 活動影響範圍;是影響單個人、還是部門、還是整個公司,甚至能影響外部客戶市場;
- 活動影響周期;比如一次簡單的談話,是能影響員工1天,還是可以影響一周甚至是一個季度;
- 影響影響強度;是讓員工不得不做,簡單地産生了行為改變;還是整個思維都調整過來了,改變了做事的方法;還是整個底層心态上發生變化,産生持續的積極主動。
所以綜上所述,作為産品總監,就是需要不斷在這3個要素裡面去權衡。
當然我們在執行管理活動中,很難說去精準計算每一項管理活動的這個杠杆率,而且也确實沒那個必要,因為計算會消耗你很多無必要的時間。所以通過自己常識去判斷,基本就可以了。
每次準備上手開始跟進活動時,就先停下來,在腦袋裡面迅速過一遍最重要的3到4件事情,然後按照杠杆率重新排序。切記僅排當前能回憶起來的事情(因為想都想不起來的,根本不用去選擇了)。
我現在回頭來看自己做的判斷,早期正确率可能會在30%以下,但是随着自己的不斷訓練,逐漸累積經驗加成,這個數值應該能拉到70%以上。評判的标準,就是目标達成的進展情況,所以就是需要不斷在活動中進行落地和反饋。
二、常見的8類基本管理活動,我要怎麼選?我簡單梳理了下,咱們産品總監常見的一些管理活動類型,主要可能就是以下8類了:
- 關于事的,包括定目标、做計劃、做溝通、盯反饋;
- 關于人的,包括招聘、培訓、激勵、淘汰。
剛好我描述的順序就是它們在我心中杠杆率的基本排名了。舉個例子,如果目标定錯了、方向帶偏了,再好的計劃,隻會讓組織越跑越遠;如果人員招聘錯了,再怎麼培訓和激勵,也依然無法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因為他們可能就隻是為了坐班拿個死工資而已。
當你把前面一個杠杆高的活動做到自己滿意之後,我個人才建議往後面去進行拓展。這個順序不能亂,有時候發現不對勁,甚至要停止當前活動,反過頭來優化上一步的事宜。
當然這些活動,很多情況需要根據真實情況而定,就比如做計劃裡面,是做戰略計劃、還是活動的執行計劃;溝通裡面,包含了和老闆溝通,還有員工溝通。這些具體情況就要一事一議了,重判杠杆率。
大家可以根據上圖,在自己心中進行優先級的排序,進行權衡。
三、不要反感開會,把每一次會議開在刀刃上!上述的每一項管理活動中,始終逃離不了的就是開會。
哈哈,雖然一聽這個詞就會讓人有生理不适,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開會是産品總監推動項目前進的必然手段,甚至可以說是唯一手段。大部分管理者的時間80%都貢獻給了會議、貢獻給了他人。如果你發現一個管理者天天都是坐在座位上,一動不動的話,那我可以說,這個管理大概率是出問題了。
那麼假如會議是無法避免的,我們就需要更多考慮怎麼讓會議來得更加高效,而不是時間也花了,卻沒有得出任何結果。
這邊我結合常見的會議,談談我的理解。
1)老闆的彙報會議與老闆的彙報溝通會,是影響範圍大、杠杆率很高的活動,因為你要知道在一家公司裡,掌管所有權利和資源分配的最高決策者是老闆,所以你需要獲得他的信任和支持,這樣才能更容易達成團隊的目标。
如果你每次彙報,都是平鋪直叙,沒有任何重點,也沒有任何要求,那麼領導是不會關注到你的難處的。
所以一定要将關鍵的問題呈現給上級,老闆每天事情很多,時間很少,精力也有限,所以“抓重點”、“抓重點”、“抓重點”,重要的事情說3遍。
每次彙報一定要提煉一個核心訴求出來,比如這次是要增加團隊的崗位編制,那你需要把目前團隊的業績産出、同崗位的工作量評估都統計好,同時說明新的業務增量必須要增編的必要性。另外還要準備新崗位的工作内容,以及試用期及轉正考核目标等。
如果你再思考深入點,建議把人的具體成長路徑和階段性的任務分配也給描述清楚,這樣領導就能非常清晰get到你的訴求,同時也不太好拒絕。
你需要始終讓你要表達的觀點保持聚焦,所有論據也都是支撐着你的觀點的,因為老闆确實記不住那麼多的事情,所以你得幫助老闆去減負。
2)部門内的周會部門周會,一般都是多人會議,它的影響範圍也是較廣的,而且還會産生協同影響的效應,因為在會議上每個組員都會發言,而内容基本上都會涉及到部門其他同事。所以一場會議下來,會為下一周很多小夥伴的行為定下基調,也是一個管理杠杆特别高的事情。
為了讓每一次的周會産生真正的效用,我們得做好幾件事情。
第一就是要在會前把相應的周會材料準備好,比如項目進度、運營數據指标、會上要讨論的方案等。
第二,要求小夥伴提前想好工作中遇到的障礙和需要獲得的幫助(可以來自于領導和同事),便于在會議上及時提出。
第三就是明确會議的紀律性,保證每個人與會的專注度,因為你對他人的工作了解程度,決定了整個組織的協同性。在多人會議中,一個很容易出現的現象就是,一個人講,其他人心不在焉、刷手機的情況,所以這個會議的紀律是需要絕對重視的。
3)員工1V1溝通會曾經有一項研究表明,領導每周花1個小時與員工談話,至少會影響他接下來一周的工作。
1V1的溝通屬于影響深遠的管理活動,所以也是高杠杆率的。但是有時候員工和領導可能都沒有理解到這一點,認為平時的集體周會以及協同文檔裡面都可以說清楚,為什麼還要1V1溝通,真的是浪費時間。
這個其實是認知偏誤造成的,1V1的溝通會主要目的幫助領導和員工互通互信,有時候甚至是形式大于内容(找你談話,表示足夠重視)。當然内容也确實很重要,一般會包含三個方面:對現有表現優秀的點予以肯定,指出需要提升的地方,進而深入交流提升計劃。
通過這種溝通,不光可以了解到對方日常是怎麼做的,更重要是如何去想,互相理解和學習。
每次溝通都可以錨定一個具體的話題,比如如何提高業績、如何與兄弟部門更好協同等。溝通中領導給下屬針對性的反饋,同時将自己的經驗和技能進行傳授;下屬也可以将工作中碰到的難點向上司彙報,尤其是一些不便于在公開場合去說的内容,剛好能在這個私下封閉交談的場景中完成,雙方坦誠相待,通常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另外這個溝通會,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足夠封閉,因為在這種場景中雙方都必須高度專注,因為你們的對話對象隻有一個,容不得開半點小差,一旦放飛自我,就不知道怎麼接茬了。這也就是1V1溝通會能夠産生深遠的影響的核心原因了。
結語:産品總監也是管理者,每天都無時無刻不是在決策,要考慮要做啥、不做啥、先做啥、後做啥,早期可能覺得管理是一門科學,而越往後面做越覺得是門藝術。好的管理是沒有标準的,但是好的管理者是有标準的,大家一起共勉。
#專欄作家#
囧囧有神,囧神産品觀(ID:jspvision),人人都是産品經理「2018年度最受歡迎」專欄作家,起點學院導師。10年互聯網經驗,産品運營專家,Team Leader,長年專注于産品、運營、數據、管理、行業洞察等内容領域。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