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是福建永春縣内最高的山峰,雪山之腹的東溪大峽谷是泉州母親河、晉江東溪的源頭。雪山周邊青山碧水氣候宜人,林木茂盛,夏天平均氣溫20-25度,是閩南地區的一處避暑勝地。
“雪山風雅頌”是雪山上的一個度假山莊,景區内有2公裡長的木棧道,山頂有雪山岩寺,山下可以遊覽東溪大峽谷。炎炎夏日,雪山上卻是一派清涼世界,有許多廈門人驅車去那裡避暑度周末。我也是聽好朋友梅說起過這個地方,她們一家每年都要開車去那裡度假。我跟我們頭驢一彙報,頭驢馬上組織一幫拳友,租了一輛車,浩浩蕩蕩地出發了。
這幫人每次出行都免不了要去哪裡好好吃一頓,這次也不例外,大家推測度假村裡一定沒有什麼大餐可吃,于是在山下吃過午飯才上山。
入住酒店安頓好,下午大家先去穿越東溪大峽谷。東溪大峽谷全長3800米,景區内懸崖高聳,急瀑飛挂,是閩南地區頗具特色的峽谷景觀。
過山門後走了很長一段平路,兩邊風光不錯,一片綠油油的,很養眼。
開始進入峽谷,不時有泉水順流而下。
伴随着泉水聲一路向上
不停地爬樓梯,起起落落的相當耗體力,大家在這裡小憩一會。
空谷幽靜,隻聽見流水聲。這是“碧玉潭”,綠水如碧玉,潭深48米。
溪流之上有簡單的碇步,它是橋梁最原始的一種形式。
離開休息地,繼續前行。
因為住在雪山上,山莊的車子載大家到雪山腳下的峽谷入口處,放下我們後,車子返回一半路程等候。我們進入峽谷一路向上爬,走走停停有兩三個小時,從半山停車處出來,乘酒店的車子返回山上。
山間的泉水呈碧綠色
晚上又在山下吃飯,等回到山莊的時候天已經黑了,山莊亮起了燈。晚上的山莊非常安靜,清風徐來,有一絲涼意。大家開始聚在一起喝茶聊天。坐到晚上十點多的時候開始會感到冷。沒想到炎炎夏日這裡的夜間竟有這麼涼,難怪成為避暑勝地。
第二天早晨我和師姐起了個大早,到戶外呼吸新鮮空氣。
那時天色還比較暗,好不容易住在山上,山裡的清晨一定不能錯過。
路邊的花兒開得鮮豔
我們踏上景區内的木棧道,一路往下走。
木棧道因為沾滿露珠,比較潮濕,要小心行走。
沒想到這條木棧道有這麼長,沿着小溪一路往下,看不到盡頭。
回頭再看“雪山風雅頌”山莊,已經淹沒在一片綠色之中。
走呀走,見到木棧道旁邊有座小涼亭,可以坐在這裡慢慢品味森林的氣息。
放眼望去周圍梯田錯落,景色優美。
周邊的山峰沐浴在晨曦裡
溪水奔流而下
遠處隐約可見雪山岩寺的亭子
木棧道的盡頭處有一處溪水,自上往下一路奔騰而下,形成疊瀑景觀。
小木橋橫跨于溪流之上
沿路返回山莊,又是不停地向上爬,氣喘籲籲的。由于還沒吃早餐,開始覺得有點餓了。[捂臉]
山莊裡沒有出去晨遊的人,三三兩兩地坐在平台處閑聊。
山莊内的石頭牆上刻着詩經
感歎自己真沒文化,牆上的字沒有一個認識,慚愧啊![捂臉]
回到山莊大堂,這個大堂布置得非常清雅。
透過落地玻璃,外面的山景像一幅自然畫卷展現在面前。如此美的天然景觀便是大堂最奢侈的裝飾品。
我在這個沙發上坐了好一會,都舍不得離開。
這是餐廳,簡單大方,牆上挂滿了字。
從另外一側看大堂
吃過早餐後,我們乘車繼續向上去雪山岩寺。據說雪山岩寺始建于宋朝,如今看到的建築是後來重修的。
第一次看到這種樣式的寺廟,有點像會堂。
回廈門途中,又在頭驢的指引下去看了永春的普濟寺。普濟寺始建于五代時期,1939年一代高僧弘一法師來到普濟寺,并在此居住一年半。
普濟寺的放生池裡有兩條會噴水的龍
當地的小孩們很好奇地趴在那裡看水裡的烏龜
寺院裡的鐘鼓樓
這是當年弘一法師的居室,門邊有對聯:“閉門思過,依教觀心”。據說弘一法師在普濟寺居住了一年半,期間生活簡樸,“三衣過冬,兩餐度日”。
寺院裡的建築
大家在“雪山風雅頌”山莊度過一個開心的周末,遊覽了“東溪大峽谷”,又探訪了“雪山岩寺”和“普濟寺”兩座寺院,高高興興回家咯![大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