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擺爛”一詞火遍全網。
“擺爛”是個什麼意思呢?百科上是這麼說的。
事情已經無法向好的方向發展,于是就幹脆不再采取措施加以控制而是任由其往壞的方向繼續發展下去與破罐子破摔意思相近,此詞出自NBA,大多數個體喜歡用“擺爛”一詞來表示自己放棄抵抗。
之所以“擺爛”成為職場年輕人表達自己情感的一種方式,那基本說明員工升職無望,加薪不可能,公司也就那樣了,對未來毫無期待的狀态,大緻表現為渾水摸魚、得過且過。
作為個體,擺爛是一種生活方式不擺爛也是一種生活方式,但是人生這個短期旅途中,如何讓人生獲得更多的價值感,筆者在這裡還是要說道說道的。
用一個之前的真實的例子來說吧。
小A跟小B同樣是給銷售部門同事做新産品系列培訓的PPT,領導給的準備時間大概是一周。 小A基本上就是把資料複制粘貼了一下,花不到兩天的時間就做完了,其他時間都在摸魚。結果受培訓的人花了一天時間聽培訓,還是一臉懵逼。培訓當天大領導都在,臉色非常不好。而小B在每個章節結束的時候都會提幾個看似是問題,其實是給大家梳理邏輯的問題,領導看出來小B大概懂了,就讓小B再給大家演示一遍。
而小B在做的時候,不僅把資料認真仔細地全部讀完了,還主動找了其他的資料學習,覺得自己差不多融會貫通了以後,根據受培訓的銷售同事的實際情況,把他們最想、最需要知道的東西重點講清楚。做這個PPT小B整一周基本上都是在高效利用的,最後給同事們講的時候大家都表示講到點子上了、收獲頗豐、很有意義,領導也很滿意。
短期來看,小A開開心心摸了3天魚,可是受訓的同事可能隻聽懂了6成。小A自己無論是對我們這塊新産品(以及新産品對于公司的戰略意義、在市場上的定位等等)的了解,還是培訓他人、PPT制作的邏輯,都沒有得到任何提升。最後領導也不賞識,同事也不認可。後來小A自己也覺得沒意思,想辭職,但是找不到工作;而領導覺得她也年輕想再給她一個機會,給換到其他不那麼重要的部門去了,小A在新崗位變得更認真了一些,也挺好,但領導有機會還是會優先考慮别人。
而小B,不僅覺得對業務、對公司、對行業都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收獲了同事和領導的認可。三個月實習期結束後,幾位大領導都搶小B去他們部門,最終是給小B定了一個新部門領導的崗位。
其實不能說是小A能力不行,就是小A進入了擺爛的狀态,自己不想努力了而已。
從短期來看,擺爛會導緻你在這家公司工作效率低下、實際産出較差,那麼:
①領導同事多少會對你有點意見,甚至可能會上升到“XX後就是自私” “XX人就是懶”這種話。(當然你也可以不在乎,沒有說同事的看法很重要的意思。)
②你自己明明可以做得更好,卻沒有做好,沒有成就感。大家絕對不要忽略“成就感”對人的意義。
中期來看:
①你的技能得不到提升,自己也覺得沒自信、焦慮。
②未來無論是在這家公司還是換一家,你的競争力都會越來越弱。升職加薪你排後面,換工作很難。
長期來看:
你會越來越懶散、越來越沒有“精氣神”,你會越來越不自信。對于年齡的限制讓現在的你面對比你更年輕的人毫無競争優勢。
這個時候你可能逐漸懂事、想努力了,但是由于長期的擺爛隻是混日子,你已經不知道從何下手了;你很容易整個人陷入焦慮、煩躁、後悔卻又毫無頭緒又無力反抗的負面狀态中 難以自拔。
而這,也才是最可怕的。
當然,筆者在這所說的不要擺爛隻是代表大部分【正常】公司和職場環境,面對大部分【有一定生存壓力】的【普通】職場打工人。明顯有毒的環境(又蠢又壞的領導/故意欺負人的同事等)或者家裡有礦隻想随便找個地方呆着的,不在“擺爛”這個讨論範圍内。
比如《人民的名義》裡孫連城的擺爛,就是合理、有必要的,他甯願從區長被連降三級去少年宮,也不能被李達康當槍使,否則後果可能是進去蹲。可大部分人都不是孫連城。
2. 此處僅特指【明明稍微認真一點就可以做到100分;卻就是不努力,混個60分】的情況
筆者也不鼓勵内卷,隻是說建議盡力而為,不要逼自己逼他人,但也不要有100的力就是隻出60。
3. 你覺得認真努力無所謂,隻想混日子,也是對的。你自己舒服、開心最重要,别人的建議聽聽就行了。我也隻是一家之言,并非金科玉律。
問題就是大部分覺得認真努力無所謂的人,都沒法真正混得心安理得、混得開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