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出,要深刻認識長三角區域在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抓好重點工作,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不斷取得成效。滬蘇浙皖三省一市勇于擔當、主動作為、大膽突破,凝心聚力打造全國發展強勁活躍增長極。
4%的國土面積,近四分之一的經濟總量,涵蓋上海、江蘇、浙江、安徽三省一市的長三角地區,是我國經濟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
2018年,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宣布,支持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并上升為國家戰略。2020年,主持召開紮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結合新形勢新要求,對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作出重要部署。從會議研究到考察調研,要求長三角地區要以一體化的思路和舉措打破行政壁壘、提高政策協同,實現更合理分工,凝聚更強大的合力,促進高質量發展。
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常務副主任 上海市發改委副主任 阮青:長三角三省一市以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引,各揚所長、凝心聚力,形成的發展成效可觀可感,一體化發展的新局面正在形成。
勇當我國科技和産業創新的開路先鋒,如今,長三角三省一市以上海為龍頭,協同創新體制機制進一步健全,科技創新共同體建設加快推進,已集聚重大科學裝置23個、大型科學儀器超4萬台(套)。位于上海的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将上海科創中心的優勢和蘇浙皖龐大的産業經濟進行深度融合,目前已與海外72家和國内61家知名高校和研發機構建立戰略合作關系,累計建設企業聯合創新中心218家。
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主任 劉慶:構建一個集創新資源、研發載體、産業需求于一體的産業技術創新體系和創新生态,為長三角區域以及全國高質量的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以創新驅動發展,一批世界級産業集群正在長三角加速崛起。數據顯示,目前長三角集成電路産業規模在全國占比近60%、生物醫藥和人工智能産業規模在全國占比約1/3、新能源汽車産量占全國38%。由上海牽頭,聯合蘇浙等地打造的首批燃料電池汽車示範應用城市群加快推進。長三角還聯合建立制造業協同發展規劃落實協調機制,加強重點産業鍊聯盟建設。
安徽省合肥市發改委産業協調處處長 餘兆炳:特别是長三角的汽車供應鍊體系,比如汽車内外飾很多來自上海、浙江,汽車電子器件很多來自江蘇,正是因為産業一體化合作成效顯著,大大降低了我們的生産成本,也吸引了一批汽車行業龍頭落戶合肥。
提升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水平,長三角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加快建立。通江達海的幹線航道網絡不斷完善,高等級航道網規模超4100公裡。以上海為核心,南京、杭州、合肥等機場為重點的長三角機場群初具規模,機場貨郵吞吐量占全國比重超35%。高速公路網規模達到1.6萬公裡,累計開通省際毗鄰公交線路76條。
軌道上的長三角也跑出了加速度,高速鐵路運營裡程超6500公裡,覆蓋三省一市95%的設區市。就在幾天前,蘇州軌道交通S1線實現全線洞通。預計明年,人們從蘇州市區就可以直接坐地鐵到達上海。
江蘇蘇州市民 劉慶華:這在過去想都不敢想,交通形式越來越多,對于我們這種往返兩地的通勤人員來說真是越來越方便了。
促進基本公共服務便利共享,截至今年7月底,長三角共推出戶口遷移不再需要兩地跑、異地購房提取公積金“零材料”網上辦等138項跨省通辦政務服務事項或場景應用。長三角全域實現醫保“一卡通”,異地門診醫療費用直接結算覆蓋了超萬家醫療機構,累計結算988萬人次。
浙江嘉興市民 李佳:我們不僅可以跨省進行那些醫療報銷的結算,更重要的是三省一市的地方的醫療資源,全部都可以共享了。
夯實長三角地區綠色發展基礎,三省一市協同推進生态環境共保聯治,新一輪太湖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等項目抓緊實施。今年上半年,長三角地區41個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79.1%,594個地表水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水體比例達90.7%,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成為生活在長三角人們的切身感受。
上海市民 陶靖雯:非常綠色宜居,讓我覺得是一個十分有獲得感、十分有歸屬感和一個非常有幸福感的城市。
面向未來,站在改革開放前沿的長三角,正沿着指引的方向,全力推動一體化發展不斷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