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走班雙軌制落地生花?■選課走班·經驗做法,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傳統走班雙軌制落地生花?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選課走班·經驗做法
剛過去的這個寒假,北京師範大學附屬實驗中學(以下簡稱“北師大實驗中學”)給高中部學生分發的假期作業本,是可靈活拆解的活頁本。每名學生拿到手的是分學科分層的“組合式作業”——學生選了哪些科目、該學科學習能力處于哪一層級,需要完成相對應組合的作業。
這一作業管理變革,隻是北師大實驗中學實行選課走班的一個縮影。該校從2014年開始探索選課走班,目前已形成“傳統班級 分組分層走班”相結合的教學組織形式。日前,記者走進北師大實驗中學,深度了解該校選課走班教學改革的經驗。
以“志趣 能力”為核心,開設分層課程
新高考背景下的選課走班,核心理念是為學生提供更多自主選擇權,而課程的豐富性是讓學生自主選擇權落到實處的前提保障。北師大實驗中學開齊開足各類各層級課程:選考學科“6選3”選課組合不設限,組合方式多達20種;音樂、美術、信息技術、通用技術、生涯規劃等綜合類素養學科開設了豐富的模塊課程,包括書法國畫、中國民族音樂賞析、網絡技術與安全、飛行器設計基礎等近40門課程可供選擇。課程做到了應開盡開,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權與選擇權。
在多年選課走班的探索過程中,北師大實驗中學以“高一相對穩定、高二更多選擇,基于學生需要、利于特色形成”為原則,持續優化實施方案。考慮到選課走班全年級排課管理難度較大,學校在必修學段劃分四個組,即數理實驗班、人文科技實驗班、綜合班、國際班,并在組内進行走班排課。同時,經過多年實踐摸索,學校針對數理化三科實行PARB分層課程體系,其中P為專業層(參加學科競賽或大學先修課程)、A為高級層(指向強基計劃)、R為标準層(達到課程标準要求和高考要求)、B為基礎層(達到學業水平合格性考試要求)。
“分層的核心,依據是志趣與能力。”北師大實驗中學副校長尚建軍表示。
每年高一新生入學後,可根據本人意願及學習能力選擇自己的分層課程。教師會盡可能滿足學生的意願,如果出現明顯的不合理選擇,教師可以給出适當建議,幫助學生更合理地選擇。每學期期中、期末考試後,學生也可根據自己的學習狀況對分層選擇再做調整。
針對不同層級學生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教師在教學方式上也進行了分層設計。北師大實驗中學化學教師梁凱和馬佳在分層教學實踐中深有感觸,他們以講授“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應用”為例,向記者講述了分層教學的設計:B層教學貼近生活,讓學生關注化學元素在生活中的體現與應用;R層教學重在引導學生建立起元素性質與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關系,再進一步應用該知識解決問題;A層教學完全可以直接讓學生對未知元素(如砷或硒等)進行讨論、預測和研究,在讨論中逐步自主形成認識;P層教學則可以提供更為專業的問題,嘗試更為開放的學習方式。
選課走班催化系列教學管理變革
師資配比緊張如何緩解?教室數量有限怎麼解決?走班考勤如何管理?……這些在選課走班教學過程中遇到的難題,北師大實驗中學一一找到了解決方案:充分調配集團校師資力量,緩解師資配比緊張;科學排課提高教室空間利用效率,以彌補教室數量不足;考勤方式更加人性化,避免因過度考勤幹擾教學……在選課走班這一催化劑的作用下,學校還采取了一系列頗具創意的教學管理方式。
走班後作業怎麼收?布置作業采取“活頁本”方式,學校在收作業時則巧用扁平化的物流管理思維,在每一年級設立“作業本運轉中心”,解決了走班過程中的收作業難題。所謂“作業本運轉中心”,實際上是一個各欄标注清晰的大型書架,每位學生交作業時,可以直接将自己的作業本依據學科、層級等放到書架相對應的位置,最後由任課教師統一收走批改。
走班後實驗室怎麼用?在走班制教學實施過程中,學校普遍面臨教學空間不足,尤其是實驗室嚴重缺乏的問題,北師大實驗中學也不例外。為了充分利用實驗室,學校采用了“實驗車”方式:在上一個班級做實驗的過程中,下一個班級的實驗材料在實驗車上提前備好,擺在實驗室門口,等到上一個班級下課,實驗車就能被直接推進實驗室,省去實驗材料的準備時間,讓實驗室空間充分高效運轉起來。
走班後家長會怎麼開?北師大實驗中學從一步步摸索中得出經驗。走班早期階段,學校采取的是“年級家長會”方式,請年級備課組長給全年級的家長統一開會。這一方式雖然便于組織,但導緻家長會隻能泛泛而談,年級備課組長并非任課教師,内容指導缺乏針對性。經過商讨,學校決定變革家長會的召開方式,實行“仿學生走班”體驗式家長會——家長按照自己孩子的課表走班開會,每門學科由任課教師開15分鐘的短會,會議結束後鈴聲響起,家長再去下一個教室開另一門學科的家長會……所有學科一輪走下來,家長也體驗了一回井然有序、高效溝通的“走班家長會”。
走班後教學效果怎麼評?“分層教學,尤其是A層和R層,在教學目标、教學内容、教學方式上是有明确區分的,但在實施過程中會發現,這兩個層次的區分并沒有想象中那麼明顯。這就需要建立與之相适應的教學質量評價系統。”尚建軍表示,如何對分層課程體系中的教師教學質量進行科學評價,這是各校在選課走班制教學過程中遇到的普遍難題。目前學校正在積極探索解決之道,初步計劃在原有評教系統的基礎之上,創設一套針對分層教學質量評估的增值評價體系,以評促教,進一步提升選課走班的教學效果。
全員導師制下,班主任仍是家校溝通樞紐
選課走班想要“選”好“走”好,離不開生涯規劃教育。
北師大實驗中學開設生涯規劃課、校友專場交流會、模拟選課……為了幫助學生依據個人興趣、特長、能力等做好未來學業規劃,實現自我的最優發展,學校構建了一整套學生發展指導體系。學生可以在高一高二4個學期中任選一個學期修習生涯規劃課,提前了解學科内容及發展方向,對高中學科與大學專業課程内容的關聯度建立初步認知。校友專場交流會則每次邀請多位攻讀不同專業的大學在讀校友,或者從事不同職業的職場校友回到校園,通過面對面的形式為高中學生詳細介紹各自的專業學習内容、工作感受等。“這些方式可以幫助學生對自我發展規劃形成通識性認識。”尚建軍說道。
為了更好地實現學科指導,進一步營造全員協作育人的良好校園氛圍,北師大實驗中學實行全員導師制,鼓勵學科教師與學生建立學習指導、發展規劃等方面的深度溝通。班主任制與導師制相結合,傳統行政班與分組分層走班雙軌并存,也引發了人們對班主任角色地位、對行政班價值的再思考。
“導師制強化了對學生的多主體支持,但并不會削弱班主任的重要作用。”尚建軍表示,班主任仍然承擔着班級管理和學生教育的主要責任,“選課走班教學實行至今,家長想要就孩子情況聯系學校,第一反應還是先找班主任。班主任始終是維系家校關系的最佳樞紐。”
不可否認,走班制教學對行政班的班級歸屬感和集體榮譽感确實造成了一定沖擊。為了強化班集體建設,北師大實驗中學堅持以行政班為主體開展合唱節、運動會等多項校園活動,讓學生在集體活動中不斷增強班級榮譽感。
“選課走班呼籲教育回歸學生發展本位,有助于實現因材施教,促進每一名學生自主、健康、全面發展。”尚建軍也表示,選課走班不僅是簡單意義上的課改實踐,更是一場教學理念變革,學校隻有秉持“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才能從根本上落實好選課走班教學。
《中國教育報》2022年03月25日第10版
作者:本報記者 胡茜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