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情是人類不可割舍的感情,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親戚,而每個家庭和親戚的關系各有不同,且因血緣的遠近,親情也會分遠近親疏。三代以外的親戚,基本上就沒有太多交集了,除非家族内有白事,不然很少會産生聯系。
在當今社會,斷親現象越來越普遍,很多親戚隻是間隔兩代就沒有太多交集,畢竟如今人與人之間更注重物質,大家的生活節奏更快,因此親情也變得冷漠。那麼是不是古人在親情上更重視呢?
其實古代有一句俗語“表親三千裡,堂親五百年”,意思很明顯,表親關系隻會越來越遠,堂親上百年後,子孫依舊有聯系。可見,古代的親情也并非很親密,異性親戚傳了三代過後聯系就很少了。
在農村有“人有三不親”的說法,很多人好奇,到底是哪三不親呢?
其實很簡單,姑父、姨夫、舅媽,這些人其實是姑姑、姨媽、舅舅的配偶,姑姑、姨媽、舅舅都是父母的兄弟姐妹,和父母的關系很是親近。
作為小輩,和這些親戚也很熟悉,畢竟每年春節時,他們都會給我們準備紅包,平日裡家裡有什麼事情,這些親戚都會聚在一起,作為小輩經常能看到他們,每次見面時他們也會和小輩噓寒問暖。
正因見面次數多,再加上和晚輩關系近,在一起很是親切。不過舅媽、姨夫、姑父就不同了,他們和小輩之間并沒有任何的血緣關系,隻是因婚嫁的原因,才和小輩之間有了親戚關系。
說句不好聽的,一旦兩人離婚了,那小輩和這些人的稱呼就會有所改變,可能今後一輩子也很難再見到他們。
正因如此,農村才有了“三不親”這個說法,其實這也不是絕對的,親戚之間感情如何,說到底是看個人相處,隻要處得好,就算舅媽、姑父、姨夫和小輩也一樣有很深的感情,就算沒有舅舅、姑姑、姨媽,晚輩和他們依舊同樣親切。
反而,如今人們紛紛來到大城市裡打工,和親戚之間一年才見一次,就算是有血緣關系,時間長了不見面也沒有太多的親切感。可見親戚關系的遠近并不是絕對的,還需要看個人是否去維系。
其實農村中的俗語還有很多,它們包羅萬象,涉及社會的方方面面,我們也可以學習借鑒,從中掌握更多的道理。朋友們,關于親情的俗語,你們還知道哪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