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報道,7月25日晚上,生活在江西南昌的一名女士,在去垃圾桶丢垃圾的時候,發現垃圾桶中有一團黑色的東西正在滾動,壯着膽子推翻了垃圾桶,竟然從垃圾桶中爬出來了一條“大鲶魚”,然而令人驚訝的是,這條“大鲶魚”竟然有手有腳。
江西垃圾桶中發現“大魚”
估計換做誰,看到垃圾桶中突然爬出來一個“怪物”,都會吓一跳吧,畢竟在生活中,鲶魚很常見,但是長有四肢的鲶魚,怎麼看都是“怪物”。
這名女士也是被吓得大叫起來,很多路人也是聽到了驚呼聲趕來,很快,就有路人認出,這條“大魚”并不是鲶魚,而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娃娃魚。
說起來,從外形來看,娃娃魚和鲶魚的确很像,都是頭部扁平的,隻不過娃娃魚是兩栖動物,所以它們長有四肢。
城市垃圾桶中為何會出現娃娃魚?
雖然現在生态環境變好了,一些野生動物也開始進入到人類生活範圍,比方說在一些市區中,也經常可以看到野生動物的身影,可是,娃娃魚作為以這個兩栖動物,而且還是在城市的垃圾桶中發現,這就顯得非常不尋常了。
對此,有人猜測,這隻娃娃魚,可能是從附近的贛江爬過來的,不過,由于發現的地點是在市區中,而且還是在垃圾桶裡,這也看起來并不靠譜,所以,目前來看,還是被人丢在垃圾桶中的可能性比較大。
畢竟發現它的路邊垃圾桶,可是差不多有1米多高,顯然,這隻娃娃魚自己爬進去不太可能,而且它一路在城市中爬行,也不可能一直沒有被人發現。
隻不過,作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抓獲野生娃娃魚和食用都是犯法的,雖然也有養殖的娃娃魚,但是價格仍然是要達到上百元1斤的,這隻被丢棄的娃娃魚,經過專家的鑒定,發現它是一條年齡在3-5歲左右的成年娃娃魚,體重超過2斤。
可以看出,它的存在着傷口,不過,目前還無法判斷它究竟是野生的,還是養殖的,但是它出現在垃圾桶,很大概率上是被人給丢棄的。
“遠古大魚”距今已有3.6億年曆史
雖然娃娃魚的名字中,存在着“魚”,不過,它卻并不是魚類,而是兩栖動物,這就好像是在海洋中,鲸魚的名字中也有“魚”,但是它們也不是魚類,而是海洋哺乳動物一樣。
在野外環境下,娃娃魚主要生活在淡水邊的岩洞、石穴中,在我國很多省份都有分布,而且由于它們食性很廣,所以它們在生态界中,也充當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隻不過,多年來娃娃魚的數量在不斷下降,這也讓娃娃魚已經成為了極危物種,同時在我國,也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簡單來說,就是“國寶”之一。
說起娃娃魚最特别的地方,就是它們的外貌,扁平的身體,雖然讓它們看起來好像是魚,不過卻長有“小手小腳”,這也讓它們和魚類區分開來。
當然,雖然如今娃娃魚是兩栖動物,但是它們的祖先卻也是魚類,要知道,地球上最早的四足動物,就是由魚類演化而來的,簡單來說,就是遠古魚類演化成兩栖動物,然後兩栖動物演化成爬行動物,之後演化成哺乳動物,一直到人類的出現。
所以,嚴格意義上來說,人的祖先也是“魚”,娃娃魚自然也是如此。通過化石考證,從時間上來看,最早的娃娃魚大約是在3.6億年前出現的,這個時間也是泥盆紀遠古魚類開始去陸地進發,逐漸演化成兩栖動物的關鍵時期。
隻不過,很多遠古魚類在爬上岸後,伴随着一代代的演化,它們也都逐漸從地球上滅絕了,但是娃娃魚卻是一種“活化石”般的存在,可以說,它們至今保留着遠古的模樣,所以,娃娃魚也有着極高的科研價值,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早期魚類登陸的演化史。
說起來,一直到上世紀80年代之前,娃娃魚在地球上的數量還很多,這種在地球上頑強生活了3.6億年的物種,躲過了多次的大滅絕,但是卻從40年前,由于東南亞、廣東等地區,突然開始流行吃娃娃魚,很快就數量銳減,再加上人類活動對于它們栖息地的影響,也讓野生娃娃魚的生存前景并不樂觀。
這一次,在江西垃圾桶中發現的娃娃魚,有關它的身份也會進行進一步的核實,找到它究竟是如何進入垃圾桶的,那麼,大家覺得,這隻娃娃魚,會是野生的還是養殖的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