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假字
(一)《嶽陽樓記》
屬予作文以記之 屬 : 通 "囑",囑咐。 具:通“俱”,全,皆。
(二)《湖心亭看雪》
挐:通“桡”,撐(船)、劃
二、古今異義
(一)《嶽陽樓記》
1.微 例句:微斯人 古義:如果沒有.今義:細小.
2.氣象 例句:氣象萬千 古義:景象的變化.今義:大氣的狀态和現象.
3.越 例句:越明年。古義:及,到。今義:越過。
4.制 例句:增其舊制。古義:規模。今義:制度。
5.備 例句:前人之述備矣。古義:完全,詳盡。今義:準備。
6.景 例句:至若春和景明。古義:日光。今義:景物。
7.嘗 例句:予嘗求古仁人之心。古義:曾經。今義:品嘗。
8.去 例句:去國還鄉 古義:離去;今義:到、往。
9.作文 例句:屬予作文以記之古義:寫文章。今義:文章,文體
10.國 例句:則有去國懷鄉。古義:國都。今義:國家。
11.集 例句:沙鷗翔集古義:鳥停歇在樹上今義:集會,集體。
(二)《醉翁亭記》
1.非絲非竹【竹:古義:管樂器;今義:竹子】2.四時之景不同【時:古義:季節;今義:時間】3.野芳發而幽香【發:古義:開放;今義:散發】4.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古義:情趣;今義:願望,心願】5.林霏開【開:古義:消散;今義:打開】
6.頹然乎其間者【頹然:古義:醉醺醺的樣子;今義:頹廢的樣子】
(三)《湖心亭看雪》
1. 餘住西湖 餘:古義:我;今義:剩下。2. 餘強飲三大白而别 白:古義:名詞,古代罰酒用的酒杯;今義:白色。3.是日更定矣。 是:古義:這。今義:判斷詞(與“非”相對)
三、一詞多義
(一)《嶽陽樓記》
1.以
屬予作文以記之: 來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因為
2.觀
予觀夫巴陵勝狀: 看
此則嶽陽樓之大觀也:景色
3. 一
一碧萬頃: 一片
長煙一空: 全,都
4. 開
連月不開: 放晴
開我東閣門: 打開
5. 則
然則何時而樂耶: 那麼
此則嶽陽樓之大觀也: 就是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于是,就
6. 極
感極而悲者矣: 極點
此樂何極: 盡
南極潇湘:通向
7. 或
而或長煙一空: 有時候
或異二者之為: 或許,也許
8. 為
或異二者之為: 心情
全石以為底: 做,為
9. 空
濁浪排空: 天空
長煙一空: 消散
10. 通
政通人和: 順利
北通巫峽: 通向
11. 和
政通人和: 和樂
至若春和景明: 和煦
(二)《醉翁亭記》
1.歸:太守歸而賓客從:回去雲歸而岩穴暝:聚攏暮而歸:回來2.謂:太守謂誰:為,是太守自謂也:命名3.臨: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居高向下臨溪而漁:靠近4.秀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秀麗佳木秀而繁陰:草木茂盛的樣子5.樂山水之樂:樂趣人知從太守遊而樂:歡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對...感到快樂【第一個“樂”】6.而溪深而魚肥;表并列飲少辄醉,而年又最高;表遞進雜然而陳前者;表修飾若夫日出而林霏開;表承接
(三)《湖心亭看雪》
1.更
①是日更定矣(古代夜間的計時單位,音gēng)
②更有癡似相公者/湖中焉得更有此人(還,音gèng)
2. 是
①是日更定矣(這)
②是金陵人(判斷詞)
3. 一
①上下一白(副詞,全)
②惟長堤一痕(數量詞)
4. 白
①上下一白(白色)
②餘強飲三大白而别(名詞,古人罰酒時用的酒杯)
5.大:①見餘大喜:非常②餘強飲三大白而别:大6.餘:①餘住西湖:我,指作者②江幹上下十餘裡間:多
四、詞類活用
(一)《嶽陽樓記》
1.百廢具興(形作名,各種廢棄的事)
2.先天下之憂而憂(方位名詞作狀語,在……之先)
3.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名詞作動詞,做太守)
4.然則北通巫峽(方位名詞作狀語,向北......)
(二)《醉翁亭記》
1. 山行六七裡 山:沿着山谷,名詞作狀語2. 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 翼然:像鳥兒的翅膀張開一樣,名詞作狀語。3. 名之者誰 名:命名,取名,名詞用作動詞。4. 自号曰醉翁也 号:取名,名詞用作動詞。5. 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前)樂:以……為樂,意動用法;(後)樂:樂趣,名詞。6. 至于負者歌于途 歌:歌曲,名詞用作動詞,唱歌。7. 雜然而前陳者 前:在前面,名詞作狀語。8. 太守宴也 宴:設宴,名詞作動詞
(三)《湖心亭看雪》
1.大雪三日 大雪:名詞活用作動詞,下大雪。2.是金陵人,客此。 客:名詞活用作動詞,客居。3.擁毳衣爐火 爐火:名詞活用作動詞,帶着爐火。4.與餘舟一芥 芥:小草,這裡名詞活用作狀語,像小草一樣的微小。
五、特殊句式
(一)《嶽陽樓記》
1.文言固定句式
(1)得無……乎:表示推測的語氣,“可能 …… 吧”“或許 …… 吧”
(2)然則 ……(既然)這樣,那麼……
(3)若夫…… 像那
(4)至若…… 至于 又如
2.判斷句 此則嶽陽樓之大觀也 (……也,表示判斷 )
3.賓語前置句 微斯人,吾誰與歸 (介詞“與”和賓語“誰”倒置, )
4.省略句 (滕子京)屬予作文以記之 (省略了主語“滕子京” )
(二)《醉翁亭記》
1.狀語後置(1)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後者應,伛偻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遊也。(正常語序應為“于途歌”“于樹休”。)(2)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述以文:述之以文,以文述之,即是省略句,又是狀語後置句。)2.判斷句:環滁皆山也。(“也”表示判斷語氣。)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者,…也”,判斷句式的标志。)有亭翼然臨于泉上,醉翁亭也。(“也”表示判斷語氣。)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 (“…者,…也”,判斷句式的标志。)水落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 (“…者,…也”,判斷句式的标志。)往來而不絕者,滁人遊也。 (“…者,…也”,判斷句式的标志。)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者,…也”,判斷句式的标志。)起坐而喧嘩者,衆賓歡也。(“…者,…也”,判斷句式的标志。)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者,…也”,判斷句式的标志。)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者,…也”,判斷句式的标志。)廬陵歐陽修也。(“也”表示判斷語氣。)3.省略句: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心”和“酒”前面都省略了介詞“于”,應為“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也。”)
(三)《湖心亭看雪》
1.判斷句
是金陵人。(“是”表判斷)
2.省略句
見餘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見”前省略主語)
六、虛詞
(一)《嶽陽樓記》
1、夫
予觀夫巴陵勝狀:那 若夫淫雨霏霏: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表感歎語氣
予觀夫巴陵勝狀:看 此則嶽陽樓之大觀也:景色
2、極
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窮盡
3、于
(1)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介詞,引出動作的處所,譯為“在”)
(2)遷客騷人,多會于此(介詞,引出動作的處所,譯為“在”)
4、其
(1)其喜洋洋者矣(“其”在這裡是一個代詞,可譯為“那”,“洋洋”意為“得意的樣子”)
(2)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代詞,“他們的”)
(3)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代詞,他們,指古仁人)
5、以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介詞,因為)
(2)屬予作文以記之(介詞,表示目的,相當于“來”)
6、何
(1)或異二者之為,何哉(疑問代詞,表示反問,相當于“為什麼”)
(2)然則何時而樂耶?(疑問代詞,“什麼”)
(3)此樂何極(副詞,表示程度深,可譯為“多麼”)
7、而
(1)然則何時而樂耶?(連詞,表承接關系,可不譯)
(2)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連詞,表承接關系,可譯為“就”)
8、之
(1)屬予作文以記之(代詞,這件事)
(2)此則嶽陽樓之大觀也(助詞,的)
(3)前人之述備矣(助詞,的)
(4)覽物之情,得無異乎(助詞,的)
(5)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助詞,的)
(6)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助詞,起語法功能,定語後置的`标志,無實義,可不譯)
(二)《醉翁亭記》
(1)“而”1.蔚然而深秀者:表并列2.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表承接3.而年又最高:表遞進4.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表遞進5.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岩穴瞑:表承接6.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表承接7.水落而石出者:表承接8.朝而往,暮而歸:表修飾9.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表因果10.往來而不絕者:表修飾11.臨溪而漁:【有争議】Ⅰ.當“臨”為動詞時,表順接 Ⅱ.當“臨”為介詞時,表修飾12.溪深而魚肥:表并列13.泉香而酒洌:表并列14.雜然而前陳者:表修飾15.起坐而喧嘩者:表并列16.太守歸而賓客從也:表承接17.而不知人之樂:表轉折
(2)“之”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2.瀉出于兩峰之間者:助詞,的3.名之者誰:代詞,指醉翁亭4.醉翁之意不在酒:助詞,的5.山水之樂:助詞,的6.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代詞,指代“山水之樂”7.山間之朝暮也:助詞,的8.宴酣之樂:助詞,的9.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