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從來沒想過要去頤和園,它像一個城市符号太過顯著而昭彰,人流擁擠處、曆史沉重裡,會讓人産生莫名的疏離感。但這次,一條頤和園春日花景美不勝收的新聞卻吸引了我,是啊,它畢竟是頤和園,那裡的花又怎會平凡得了呢?
三月中的一天,天氣正好,查了班直達的公交車欣然而往。中午陽光四溢,車窗裡透進春的氣息,加上車上的人非常少,突然有了那種少年時包車春遊的感覺。
記得很早曾在沈從文先生的《春遊頤和園》中,讀過這樣的段落:“北京建都有八百多年曆史。勞動人民用他們的勤勞和智慧,在北京城郊建造了許多規模宏大建築美麗的宮殿、廟宇和花園,留給我們後一代。花園建築時間比較晚的,是西郊的頤和園。春天來了,頤和園花木都逐漸開放了,每天有成千上萬來看花的遊人。”
當初也是被“成千上萬”吓住了,可在走進頤和園的一刹那,又覺得,哪裡的春光能比得上這裡呢?
其實,自己當初的擔心實在是幼稚,作為中國現存最大的皇家園林,頤和園的氣派和容量根本無須介紹,293公頃的占地,“成千上萬”又算得了什麼?至少我的感覺是,僅僅是進門處和最前的幾個園子人流湧動,深入之後,還是非常惬意和有自由空間的。
關于頤和園簡單的介紹,在車上又翻了一遍。以仁壽殿為中心的行政區,是當年慈禧太後和光緒皇帝坐朝聽政,會見外賓的地方。仁壽殿後為是三座大型四合院:樂壽堂、玉瀾堂和宜芸館,分别慈禧、光緒和後妃們居住的地方。而此行的遊走路線也正是以此推進的。
穿過仁壽殿,往裡走,突然就遇到了此行最大的目的——樂壽堂前,正是新聞裡那幾株期待盛放的白玉蘭。青瓦、紅柱、藍天、白花……在春風中徐徐鋪展,這是怎樣的景緻呢?
因為頤和園坐落于北京西郊,距城區十五公裡,在三月份那裡的整體氣溫還不穩定,相比市區開始盛放的一些花木,這裡的花還在羞澀中。但就是樂壽堂前的這幾株玉蘭,也已足夠吸引人,陽光下,玉蘭為古樸的建築平添了一份淡雅和神秘。它們就像一朵朵身穿白色盛裝的精靈,幾乎預示了整個頤和園的繁花之春。
若隻有花,沒有水,頤和園的春天也會大打折扣吧。春日裡昆明湖,實在美不勝收,沿湖緩緩而行,看滿湖波光、賞滿眼花苞,曬滿身陽光……眼前突然就能出現那些曆史中人的身影,不禁亂想,某年某月的某一天,一樣的春光裡,可曾有過别樣的故事?
其實之前一直疑問為何頤和園裡有個“昆明湖”,趁這次去才弄明白,最初這片湖還真不叫昆明湖,而叫西湖,乾隆十五年(1750年),為了籌備崇德皇太後的60大壽,乾隆帝才以漢武帝挖昆明池操練水軍的典故将西湖更名為昆明湖,并将甕山改名為萬壽山。
離開昆明湖一路向蘇州街的方向走,進入一小段山路,又看到了滿樹的杏花,我情不自禁爬到小山坡上去狂拍一通,正好遇到個園裡的保安,擔心我的危險叫我慢點下來。他問:“這個真值得爬那麼高啊?”我反問:“你不覺得太美了嗎?”“這兒的花的确比别的地方開得好,過幾天才漂亮呢,什麼花都有。”“那過兩天來爬的人更多了吧?”他被我的話逗得哈哈大笑。
行至我此行的最後一站蘇州街,仿佛到了江南水鄉,玉器古玩店、綢緞店、點心鋪、茶樓、金銀首飾樓等臨河而立,店鋪中的店員都是太監、宮女妝扮。春色裡,也大有穿越之感,南北方的春天在這裡悄然融合。
走出頤和園,又想起沈從文先生文中的幾句話:“整個頤和園真可謂是無比壯觀。郁郁蔥蔥的樹叢掩映着黃的綠的琉璃瓦屋頂和朱紅的宮牆……山丘之上遍栽林木,而以花樹為多,真人世間之天堂。”對啊,可以想象,不需多日,當春色盡染,百花齊放,這裡是怎樣的人間天堂啊!
我采集了關于頤和園的旅遊靈感,這裡适合與所有人共同體驗。
3-11月來玩最佳。
樂途旅遊網與樂途靈感旅行家:路冷飛 更新:2017.04.17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