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光譜:光照射樣品分子或原子時,外層電子吸收一定波長紫外光,由基态躍遷至激發态而産生的光譜。紫外光波長範圍是10-400 nm。波長在10-200 nm範圍内的稱為遠紫外光,波長在200-400 nm的為近紫外光。現階段,紫外光譜的波長範圍為200-800 nm。其中,遠紫外光也稱真空紫外,因為需要條件苛刻,未受大的推廣。
圖片來源于網絡
1、分子軌道能級和電子躍遷類型
原子形成分子式,原子軌道經組合形成分子軌道,也就是低能量的成鍵軌道和較高能級的反鍵軌道結合。按照結合成分子的原子電子類型,分子軌道可以劃分為:σ成鍵軌道和σ*反鍵軌道、π成鍵軌道和π*反鍵軌道和非共用電子對、屬于非鍵軌道,為n鍵軌道。
圖片來源于網絡
圖片來源于網絡
3)、π→π*躍遷:躍遷所需要的能量較n→σ*躍遷小,吸收強度大、吸收峰的吸收系數很高,一般在103 - 105 之間。不飽和烴、共轭烯烴和芳香烴均可發生此類躍遷;4)、n→π*躍遷:躍遷所需的能量較小,吸收強度較小,吸收系數一般在10 -100。分子中含有孤對電子和π鍵同時存在,易發生n→π*躍遷。有機聚合物中主要的躍遷方式,能夠形成紫外吸收的為π→π*躍遷和n→π*躍遷。紫外光譜中存在着比較特殊的躍遷方式:過渡金屬絡合物溶液中的d-d躍遷和電荷遷移躍遷。
2、紫外吸收帶類型
紫外光譜中将躍遷方式相同的吸收峰成為吸收帶。有機物和高聚物的紫外光譜分析中,将吸收譜帶分為四種類型。
1)、R吸收帶(R帶):n->π*躍遷形成譜帶,特征是吸收峰在較長波長範圍:250 - 500 nm, 含有雜原子的基團,如:C=O、-NO2 、-CHO、-NH2 、-N=O等都有R譜帶。由于吸收比較小,譜帶微弱,易被強吸收帶掩蓋;2)、K吸收帶(K帶):π→π*躍遷形成譜帶,特征是吸收峰出現區域為210 - 250 nm,含共轭雙鍵及取代芳香化合物。
圖片來源于網絡
3)、B吸收帶(B帶):苯環π→π*躍遷形成譜帶,特征是吸收峰出現在230-270 nm,芳香化合物和雜芳香化合物的特征譜帶;4)、E吸收帶(E帶):苯環雙鍵π電子π->π*躍遷産生,苯環中π電子相互作用而導緻激發态能量裂分的結果。E帶也是芳香族化合物的特征吸收,E帶又分為E1和E2兩個吸收帶。
3、紫外光譜中的特征吸收峰
紫外光譜中的特征吸收峰:1)、生色基:分子中能夠産生電子吸收的不飽和共價基團,成為生色基,産生n->π*、π→π*躍遷電子體系,如:C=C、C=O、-NO2 等;2)、助色基:本身是飽和基團(常含雜原子),當連接一個生色團後,則使生色團的吸收波長變長或吸收強度增加(或同時兩者兼有),一般為帶有孤對電子的原子或原子團 。如-OH , -NH2,-Cl等。
圖片來源于網絡
3)、增色與減色效應、紅移與藍移、溶劑效應:使吸收帶峰的吸收強度增加的效應,為增色效應;反之,使吸收帶峰的吸收強度減弱的效應,為減色效應。由于取代基或溶劑的影響使吸收峰向長波或短波方向移動,最大吸收峰向長波長方向移動為紅移,最大吸收峰向短波長方向移動為藍移。溶劑極性不同會引起化合物吸收峰産生紅移或藍移,稱為溶劑效應。
圖片來源于網絡
4)、吸收峰、吸收谷、肩峰、末端吸收:強帶和弱帶曲線上吸收最大的地方,對應的波長稱最大吸收波長(λmax)為吸收峰;峰與峰之間吸收最小的部位叫谷,該波長稱最小吸收波長(λmin)為吸收谷;當吸收曲線在下降或上升處有停頓或吸收稍有增加的現象為肩峰,主要由主峰内藏有其它吸收峰造成的。紫外吸收光譜中,凡ε值(摩爾吸收系數)大于104的吸收峰稱為強帶,ε值(摩爾吸收系數)小于103的吸收峰稱為弱帶。在圖譜短波端隻呈現強吸收而不成峰形的部分稱為末端吸收。
圖片來源于網絡
4、紫外光譜的圖譜表示
以紫外光吸收曲線表示:橫坐标為波長λ(nm),縱坐标吸收強度,可以用吸光度(A)或者透過率(T/%)表示。根據L-B定律:吸光度:A = εbc(ε為吸光系數、c為樣品波長、b為液層厚度);透過率表示為透射光強度(I)與入射光強度(I0 )之比,即:T = I/I0,透過率與吸光度關系為:A = - lgT。
圖片來源于網絡
圖片來源于網絡
5、紫外光譜的分析應用範圍
1)、主要應用于共轭體系(共轭烯烴、不飽和羰基化合物)以及芳香族化合物的分析;2)、吸收譜帶少,吸收譜帶寬。一般來說,利用紫外吸收光譜進行定性分析信号較少。3)、紫外吸收光譜常用于共轭體系的定量分析,靈敏度高可測10-7-10-4g/mL的微量組分,檢出限低、準确度高:相對誤差在1%-5%之内。既能進行定量分析,又可進行定性分析和結構分析(主要分析分子中官能團)。既可用于無機化合物的分析,又可進行有機化合物的分析等。4. 操作簡單,快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