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複工複産和複工達産

複工複産和複工達産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23 13:13:05

“前兩個月停産帶來的損失太大了,希望能在接下來幾個月搶回之前的損失。”一家位于浙江桐鄉的紡織企業總經理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此前受新一輪疫情影響,供應鍊物流受阻,導緻上遊紡織物料缺失,而生産出的成衣又無法向各地客戶正常發貨,導緻整體産銷量隻有往年同期的一半,目前産能也才剛恢複到正常水平的80%。

6月20日下午,工業和信息化部召開部分行業協會座談會,研判二季度和下半年工業行業經濟運行形勢,部署做好下一階段進一步提振工業經濟工作。

座談會強調,當前正處全年經濟發展承上啟下的關鍵時期,工業經濟平穩運行面臨的不确定不穩定因素依然較多,穩定增長的基礎尚不牢固,仍需要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工業生産,鞏固5月份以來工業生産恢複增長勢頭。

6月22日,21世紀經濟報道與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聯合舉辦“工業複産堵點,适應疫後新變化”線上研讨會。參會專家表示,産業鍊供應鍊斷裂是本輪疫情對工業經濟的主要沖擊,當前應當提高上下遊各環節的協同性,盡早從複工複産轉向穩産達産。同時,“疫情常态化管理”仍将持續,如何總結過去疫情防控和複工複産的統籌經驗,在追求成本、效率的同時構建更強抗風險能力的供應鍊,也已成為各個企業必須考慮的問題。

複工複産和複工達産(複工之後如何達産穩産)1

在工信部近日召開的部分行業協會座談會上,增強産業鍊供應鍊韌性被列為首要任務。新華社

從複工到達産,供應鍊是核心

廣州緻遠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科技制造類的企業,疫情多地散發使其原材料供應出現明顯阻滞。該公司副總經理張斌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年初東南沿海部分地區的疫情使得國外制造的部分電子芯片和元器件難以轉入國内,近期華東地區的新一輪疫情又使得國内制造的同類産品産能下滑且外運受阻,使其不得不去尋源新的供應商。

工信部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中心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田斌通過調研發現,貨運物流受阻同樣是外貿企業面臨的最大問題。因無法從外省進入上海港而轉運至甯波港,大量的貨物堆積在吞吐量有限的甯波港,導緻交貨周期被迫延長,外貿訂單數量也出現下滑。

“前兩個月是工業經濟的築底時刻。”賽迪研究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韓建飛指出,受疫情影響,今年4月份規上工業增加值是近兩年以來的首次下滑,雖然5月份全國整體規上工業增速剛剛由負轉正,但5月份全國工業用電量還在同比下降0.4%的負增長區間,說明還沒有完全複工達産。

據21世紀經濟報道統計,目前已有約15個省份公布了當地5月份的規模以上工業經濟數據。其中,上海市、江蘇省的5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降幅較4月份有明顯收窄,分别同比下降27.6%、1.1%,而北京市則由于疫情反彈和同期基數較高,降幅擴大至39.6%。

“中國工業體系龐大且産業門類齊全,每個行業生産和庫存特點都存在差異,同時局地疫情反彈還時有發生,各地産業鍊上下遊的恢複進度也有所不同,想要從前段時間停工停産的沖擊中恢複還需要一定時間。”韓建飛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下一步的主要工作就是從複工複産轉向穩産達産,确保員工回得來、原料供得上、産品出得去。

事實上,無論是庫存不足,上遊供應商産能下滑,還是物流運輸受阻……這一系列問題都可以歸結為供應鍊問題。重新思考供應鍊價值,加速供應鍊管理模式的升級和改造無疑是推動穩産達産的最有效路徑之一。

上海交大安泰經管學院教授、供應鍊管理服務行研團隊負責人萬國華認為,當前複工複産的重點不應再集中于局部企業的恢複與纾困,而是要建立健全産業鍊供應鍊的跨區域協作,最終實現整個供應鍊乃至供應網絡的複工。

疫情考驗下供應鍊要更強韌

京東工業品大數據顯示,上海全面重啟首周,當地企業訂單量、采購額均同比增長近50%。這不僅反映了企業對早日複工複産的渴望,也意味着構建兼顧效益與安全的供應鍊的需求愈發迫切。

“傳統的精益供應鍊管理要求盡量避免浪費、減少庫存,但也更容易出現斷鍊的風險。”萬國華指出,此輪疫情讓企業充分認識到控制風險的重要性,接下來需要對供應結構、生産流程、庫存管理等方面進行調整,在盡可能保證成本和産銷效率的同時,着力提升供應鍊韌性。

值得注意的是,在工信部近日召開的部分行業協會座談會上,增強産業鍊供應鍊韌性被列為首要任務。會議明确提出,要健全重大突發事件下穩定産業鍊供應鍊的工作機制,指導企業完善應對風險挑戰的各類預案。

京東工業品采銷與技術部總經理王維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供應鍊的核心在于“鍊”,提升韌性的關鍵并非某幾個企業的複産與否,而是要實現産業鍊各環節間的互聯互通、高效協同,才能有效盤活供應鍊。為此僅僅依靠單點環節的數字化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将全鍊路各環節全部數字化,才能夠打破“信息孤島”、實現資源的高效配置。

在疫情形勢趨緊期間,有關部門已多次建立物資響應機制和相應的生産對接平台,為産業鍊供應鍊資源配置提供了關鍵支撐。

工信部最新數據顯示,自4月份“汽車産業鍊供應鍊暢通協調平台”建立以來,累計已推動解決企業物流運輸和複工複産問題6000多批次。同時,汽車企業積極開展生産自救,努力将疫情影響降到最低,目前汽車生産已全面恢複正常。

韓建飛認為,政府主導的物資調度和産業對接隻是應急之舉,在未來疫情常态化管理階段,需要各行業主動利用工業互聯網進行全鍊條的改造提升,加速把供應鍊變成“供應網”,靈活應對供需變化。

目前,中國四大汽車集團之一的長安汽車已與京東工業品達成合作。針對車企的供應鍊管理特點,京東工業品一方面通過京東工采數字化采購管理平台幫助汽車制造業快速構建全國尋源能力,一方面創新打造智能前置倉,率先在數字化采購模式中實現敏捷響應,幫助車企找到精益生産與供應鍊韌性的平衡點。

“特别是抗沖擊能力較弱的中小企業,一定要在新常态下找準自己産品在供應鍊中的位置,意識到資金和人力資源面臨的約束。如果無法完全做一套數字化系統,就需要積極融入到大型企業和平台搭建的新體系之中,以免風險沖擊再度來臨時,因信息流不暢而被擠壓出局。”萬國華說。

比如,浙江省服裝産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已與柯橋、吳興、海甯等紡織服裝産業重鎮攜手打造時尚産業聯盟,完成中小微傳統服裝加工企業的數字化改造,推動産品設計、面料、制版、生産、造型、倉儲等資源共享,實現從低小散作坊的各自為戰走向數字化園區的抱團發展。

“目前全國已有近1萬家企業入駐這個平台,形成了具有特色且充滿活力的産業集群。”主導設計該平台的億尚智能科技負責人狄彪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正是得益于這種抱團取暖的模式,不少因故停産的中小企業也能及時把訂單轉接給周邊産能充足的企業,按時交付訂單的同時,也留住了客戶的信心。

從某種程度上來看,疫情是供應鍊變革的催化劑。雖然後續的複工複産無法一蹴而就,但新一輪的抗疫保供工作也為供應鍊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提供了大量的經驗,其所産生的社會價值、商業價值和行業價值也将彌補并促進中國經濟向高質量發展邁進。

更多内容請下載21财經APP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