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擇定吉日後,事先齋戒。到了這天,始皇帝車駕上山。走到半路,忽然狂風大作,飛沙走石。一霎時天昏地暗,雷聲大響,大雨如注,山上泥水又沖流而下。為何發生此事?
秦始皇二十六年,下诏令出巡。畢竟自己的江山還是要多走走多視察一下,去了隴西、北地各處。此次出巡秦始皇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路太窄了,走得不方便,出行太慢,于是回宮後立即讓官員去修建一條專供自己巡遊的馳道,百姓不能行走。馳道自鹹陽起,東至齊魯,北達燕山,南通吳楚,馳道寬五十步,道旁每隔三丈,栽種青松一株。
馳道修了一年以後終于完工,始皇帝很開心,立馬就坐着車去體驗了,第一站去的是山東。沿途見到許多的高山美景,始皇登山遊玩,命群臣作文刻石,立在山上,稱頌始皇功德,傳于後世。
這天秦始皇行至泰山腳下,心中想道:泰山為五嶽之一,曆史上最為有名。相傳古昔帝王伏羲、神農、黃帝、堯、舜、禹、湯、周成王,皆曾到此,舉行封禅之禮。朕也要在此封禅。以示開國受命之光榮,昭告天下,流傳千古。但是這封禅自周成王之後已經有太長時間沒有舉行過,沒人清楚其中的周章禮節,這可把秦始皇難到了。此時他又想到:齊魯儒風極盛,必有熟習典章之人。于是下令召集齊魯儒生,來此會議。
儒生奉命到者有七十人,始皇帝問他們,他們也說不出個準确的章典禮儀來,大都含糊其辭,有略知一二者說:“古來舉行封禅,上山之時,恐傷山中土石草木,用蒲葉包裹車輪行走。到得行禮,不過掃地而祭,用蒲幹為席,以示儉約而已。”秦始皇聽得這麼說,心中嗤之以鼻,泰山如此險峻,若恐傷及土石草木,不敢開除道路,如何上得山頂?見他們也商量不出什麼,便讓衆人散了各自回去。這些儒生奉召之初,各各很高興。今見始皇不用其議,不免懊喪回家。
始皇帝見衆儒生也不清楚封禅之禮,遂自出主意:由泰山南面開出車道,直上山頂,舉行封禮;然後再由泰山北面下來,到得梁父之處,舉行禅禮。便吩咐禮官酌定儀節,選擇吉日,先期齋戒。
到了是日,始皇車駕上山。才行至半路,大風忽起,飛沙走石。霎時天色昏黑,迅雷一聲,大雨如注。山上泥水又沖流而下,一衆人等異常狼狽。就在衆人慌忙中無處躲藏,卻見路旁有棵大松樹,黛色參天,蔭蔽十餘畝地,始皇便命從人到樹下暫行休息。大家到了樹下,發現此樹竟大到可以遮得住千餘人,濃陰如幕,雨點一絲都漏不下來。始皇大喜,下诏封此樹為“五大夫”。直待雨過天晴,方得上山行禮。
這事後來傳到儒生耳中,便将他作為談柄,譏笑始皇,說他“開除車道,損傷山中土石,觸怒山靈,才緻此風雨”。乃至始皇由此看輕儒生,後竟釀出焚書坑儒大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