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多參加幾本這樣的深度閱讀,家長們應該可以看出來在這方面大概的培養的思路。
一個是培養閱讀能力,概括能力(如1、2題),從功利的角度來看,這就是語文考試中的閱讀理解。就像小繹媽媽說的那樣,每個故事就是一篇小閱讀,堅持做下去,孩子的閱讀能力肯定會很好的,在一二年級用這樣的方式更加輕松有趣些,還沒必要進行大量的刷題練習。
另一個就是培養孩子的想象力(3題),這是一到三年級語文上特别着重培養的能力,功利的角度來看,那後面寫作文将會順利很多,但如果僅僅就是這樣的話,就把這方面能力的效果看的太低了。
一個想象力豐富,腦海中思維完全打開的孩子,他在将來的學習中會爆發出巨大的力量,并且不僅僅是學生時代,是他一生的寶貴财富。
2
在這方面,孩子主要會依據自己之前的生活感受和經曆來進行聯想,無論是像小繹和子骞想到的生活中場景:去洗澡,用淋噴頭就可以的;還是仔仔想到的找人幫忙,用水槍在上面灑水;還是悅悅、仔仔(英)能夠聯想到請大象來幫忙,它長長的鼻子就是一個噴水壺,或者是維尼能夠聯想到開一個飛機,在雲朵層裡灑上一些幹冰。
更有甚者像軒軒想到的在下過雨之後的草坪上打幾個滾,也能夠感受到下雨的感覺,這樣的聯想可能跟我們預想的偏差還比較大。
但無論孩子想到什麼,家長認為合理不合理,或者想象到的水平高不高,都希望能夠在孩子想象出來之後給予很大的肯定。
我們容易用常規的思路來進行判斷,所以慢慢的也會看到教育中就逐漸出現我們知道的很大的問題:千篇一律,标準化的回答和思維。隻有發自内心熱情的稱贊,孩子們才會堅持着進行大膽的想象。
當然如果覺得孩子現在的想象力還有限,在表揚過之後,還是可以再做一些輔助工作幫助提升的,我感覺比較好的方法,就是讓他來聽聽其他想象力比較好的小朋友的回答,也算是開拓了自己的思路。
3
然後結合第41頁的圖片,可以展開一個小小思辨交流。
1、問孩子,小熊幫助鼹鼠下雨,在搖樹,他是站在什麼位置的。這樣會帶來什麼結果的啊?(細心觀察能力)
結果是他會跟鼹鼠一起淋雨。
2、那你覺得還可以站在什麼位置搖樹?(開始培養思考性)
可以站在另一邊,這樣自己就不用淋到雨了。(有沒有發現畫的這棵樹就是有意這樣設計的,跟我們現實中的樹是不一樣的,樹葉全部在另一邊)。
3、然後問,那你覺得站在那邊好呢?(我設想的是這題沒有标準的正确答案)(思考的拓展性)
可以是站在左邊,那可以自己不淋雨。也可以是像小熊一樣,陪着鼹鼠一起淋雨。
4、最後再追問下,如果剛才第3題孩子選擇左邊的,就問那站在右邊有什麼好處呢?(跟朋友一起同甘共苦)。
如果是選擇右邊的,就問那站在左邊有什麼好處呢?(保護自己的身體,不要淋到雨)
(這是培養孩子的換位思考能力)(有點像辯論的方式,正反兩個觀點,其實你自己并不是明确站在那方,而是要求你站在正方就能說正方的理由,站在反方就能說反方的理由。)
4
關于這個的交流,我預設了一些答案,但每次都有不少孩子的回答會超乎我的想象,聽到這些,都是會感到很開心。
像設想的關于搖樹的位置的拓展交流,我就想到了左邊還有右邊。還有小朋友能先想到更多的地方,如仔仔想到了到樹的上面來搖,維尼想到了我站在樹的前面,并且還說出一個很棒的理由,因為站在前面搖,雨水是可以按照更大幅度的S型落下,淋到的面積就更大,就更爽。
在講理由的時候,小繹和仔仔都想到了一點,就是自己玩的話不怎麼快樂,如果一起玩就更好了,仔仔還特别用上了一句“獨樂樂不如衆樂樂”,看看一個二年級的孩子就能不僅知道這句文言語文,還能把它準确的用在恰當的地方,多棒!
在這樣的閱讀交流中,也是可以讓孩子會更好的運用之前學到過的相關知識。
最後,就是在搖樹的拓展交流中,家長如果可以從小熊和鼹鼠直接引導到我們平時交朋友,讓孩子總結一下對于我們交朋友有什麼啟發,直接把道理點明了說出來,那就更好了。
現在的童話,其實就是我們身邊的生活,很多生活中的道理,為人處世之道,就是在這樣的交流感悟中,在孩子的腦海中根深蒂固的。
歡迎加入我們的讀書思辨營,用閱讀幫助孩子更好的成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