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看到一則令人動容的新聞。小男孩在幼兒園裡坦然向同學展示自己的假肢。既被小男孩的自信和勇敢感動,也被旁邊兩個男孩沒有嘲笑、隻有好奇的表現所溫暖。
有網友留言說擔心小男孩上小學後會被嘲笑,其實既然小男孩現在敢在同學面前大方展示假肢,說明内心非常強大,将來一定能勇敢應對各種異樣的目光。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媽媽抱怨孩子内心太脆弱,家人同學随便說一句就哭鼻子,什麼比賽都輸不起。怎樣才能養出内心強大的孩子?做好這3件事。
給足孩子愛和安全感
美國兒童臨床心理學家勞倫斯·科恩說:
“每個孩子身體裡都有一個杯子,需要用愛,關注,照顧和理解來蓄滿。”
内心強大的孩子,往往身體内這個“杯子”是蓄滿的。
是父母給的愛和安全感,讓孩子強大。
文章開頭提到的小男孩并非與生俱來這麼自信和勇敢,而是媽媽紅梅姐在背後用愛支撐。
小男孩剛被截肢時,表現非常讓人心疼。生氣、急躁,整天整天的不說話,也不吃不喝,連續有一周時間每天隻喝一點紅糖水,并拒絕穿戴假肢。第一次戴假肢時,疼痛難忍,隻能邊哭邊對媽媽喊“你過來”。看到這一幕,紅梅姐果斷辭掉工作成了一名全職媽媽。經過兩年的悉心照顧、包容接納和耐心引導,小男孩終于從當初抗拒戴假肢到能大方向同學展示假肢。小男孩的故事讓我想起這次中秋節回老家看到的小侄女。表嫂說小侄女性格很内向敏感,動不動就哭鼻子,在學校被同學欺負了也不敢還擊,她們常年在外打工,也不知道怎麼教育孩子,讓我幫忙引導下。我陪小侄女玩了一個下午才了解到,因為她個子比較矮,同學都欺負她,她跟爸媽說,爸媽卻說讓她打回去,可是她不敢打。
“别人都有父母在家,我沒有,我哪敢打回去。”
小侄女哭着說。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有強大的内心,卻不知道想要孩子變強大,是需要底氣的。除了自身能力,父母的愛和支持,才是孩子最大的底氣。心理學上一個名叫“視覺懸崖”的實驗。
心理學家沃克和吉布森教授為了研究嬰兒的深度知覺,用大玻璃闆和黑白格花紋的布,做成一個視覺上的懸崖。當嬰兒爬到“懸崖”邊猶豫不決時,如果站在“懸崖”另一頭的媽媽對他微笑、點頭表示肯定、鼓勵,他就可能勇敢地越過“懸崖”,爬向母親;如果母親表現出害怕、緊張的表情,嬰兒便不敢跨越,甚至哭起來。這個實驗結果讓心理學家們驚訝,也讓父母們感慨,原來孩子最初的勇氣和自信,是來自于父母。就像兒童教育專家多蘿西·勞·諾特所說:
“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之中,他們将學會對自己和他人擁有信心。”
想要孩子内心強大,就要從小給足孩子愛和安全感。無條件接納孩子,無論孩子成績好壞、身體是否殘缺;高質量的陪伴孩子,及時回應孩子的情感需求;永遠在孩子背後支持,當孩子遇到困難時,及時幫助和引導,讓孩子感受到愛和安全感。
放手讓孩子去經曆生活中的挫折
前幾天看到一位寶媽在媽媽群求助,說她女兒很玻璃心,在學校同學說一句,就回家哭着說,同學嘲笑她,參加任何遊戲都輸不起,輸了就回家哭。經過詢問才知道,她女兒是二寶,上面還有一個哥哥。女兒出生後,全家都很寵愛,玩遊戲大家讓着,出門在外有哥哥護着。積極心理學之父馬丁·塞利格曼曾說:
“過度的保護或者無條件的正面贊賞并不是一件正确的事情,父母隻有讓孩子經曆了所有的過程和感受再加上輔導得當,孩子才能養成不退縮和克服苦難的習慣。”
想要孩子内心強大,除了給孩子底氣外,還要放手讓孩子去經曆。電影《奇迹男孩》中的小主角奧吉也是一個有身體殘缺的孩子。
奧吉出生時因先天性疾病而毀容,雖然在家人的陪伴和關愛下,健康快樂的成長,但是隻要一出門,奧吉就會戴起頭盔,不敢以真面目示人。于是奧吉的媽媽做了一個艱難的決定,送奧吉上學。奧吉的爸爸堅決反對,認為這是送孩子去學校任人宰割,但是奧吉的媽媽不為所動,她知道,奧吉不走出家門,永遠都難以變得真正自信勇敢。
事情果真不出全家人所料,奧吉在學校不僅被同學嘲笑是怪獸,還被同學欺負,體育課被同學用球砸,吃飯沒人和他一起。
當奧吉把自己鎖在房間裡,不吃飯也不說話時,媽媽開解他說:
“每個人的臉上都有印記,你的每次手術都在我的臉上留下了一條皺紋,但是臉隻是過去的地圖,而心才是未來的地圖。”
爸爸則告訴他,如果有人欺負他,他可以打回去,爸爸會在背後給他撐腰。姐姐則告訴他,如果有人盯着他,就讓他看看他有多麼與衆不同。
終于第二天奧吉又再次鼓起了勇氣回到學校,并且憑借自己的善良、幽默和聰明,交到了第一個朋友。
後來又因為他的自信和獨特,越來越多同學接納他,喜愛他。最終,奧吉徹底扔掉了頭盔,融入了正常小孩之中。隻有經曆過風雨,才能見彩虹。隻有經過過真正的挫折,孩子才能生出對抗挫折的勇氣和力量。讓孩子内心更強大的秘訣,就是“讓壞事發生”。當然,放手讓孩子去經曆生活中的挫折,不是放任不管,而是告訴孩子面對挫折的正确态度和方法,讓孩子自己去經曆。孩子經過一次又一次的曆練後,終将會生出強大的内心。
教孩子如何不被别人的評價左右
曾經看過一則短視頻。10歲女孩和同學一起到戶外參加學校阻止的活動,路上偶遇在打掃衛生的環衛工媽媽,她高興的上前喊媽媽,卻遭到同學嘲笑:
“你媽媽是掃大街的呀。”
沒想到女孩不但沒有自卑,還勇敢怼回去:
“掃大街的又怎麼樣,如果沒有我媽媽這麼辛苦的打掃,會有這麼幹淨的街道嗎?”
很多網友都為小女孩不卑不亢的态度和強大的内心點贊。小女孩之所以内心如此強大,是因為她有獨立思考能力,不會輕易被别人的評價所左右。想要把孩子培養成小女孩這樣内心強大,除了給足孩子愛和陪伴,适當的放手外,最好還要教會孩子如何不被他人的評價左右。積極心理學之父馬丁·塞利格曼曾在《教出樂觀的孩子》一書中,提供了一種讓孩子面對負面評價時,能樂觀看待的方法。其核心做法就是教會孩子在内心反駁不合理的評價。比如當孩子在學校被同學嘲笑長得胖,像個醜八怪。父母就可以引導孩子可以從哪些方面反駁:
我雖然胖,但是我不醜,我眼睛很大,皮膚很白;長得胖不是我的錯,同學們嘲笑我才是錯;胖瘦不是評判一個人美醜的标準,我心地善良,樂于助人,活潑開朗,我覺得自己很美。
經過多次這種訓練後,孩子不僅能正确看待他人的評價,内心變得強大,還能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我們還可以教孩子一些積極暗示,比如“我很棒”、“他們說的不是真的,他們不了解我”……讓孩子多積極暗示,也能幫助孩子正視他人的評價,減弱負面評價對孩子自信心的影響。
美國兒科協會肯尼斯·金斯伯格博士說:
“世界不完美,孩子需要一顆更有彈力的心。”
内心強大、有韌性的孩子,才能更好地應對生命裡的不完美,更快地走出人生的泥淖。而孩子内心是否足夠強大,關鍵還是看父母。父母給足了愛和陪伴,孩子才會更有安全感,内心更強大;父母給足了孩子鍛煉的機會,孩子才會更有抗挫經驗和能力,内心真正強大;父母引導了孩子如何面對他人的評價,孩子才會更有思辨能力,直面自我,活出真我,自信又幸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