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着諾貝爾獎頭銜的莫言,這些年沒少被人争議。“作品讀不懂”,“内容太過火”,“經不起推敲”等質疑聲一直都存在着。但莫言自己倒是并沒有往心裡去。還是一如繼往地參加各種講座,在微博上和網友們讨論着各種文化現象,很是樂在其中。
了解莫言的朋友們應該知道,他平生有幾大愛好,寫詩和書法是其中最重要的兩個。在網上他甚至時不時發出一些自己寫的律詩,請網友們指正,網友們也是毫不客氣挑了他不少“刺”,莫言都坦然接愛。雖然他的律詩确實很難稱得上一個“好”字,但他寫起打油詩來可是相當有意思。在現代寫打油詩的文人中,筆者最服的就是莫言了。他的打油詩雖句句土氣卻俗中帶雅,要想忍住不笑有點兒難。讓我們來看幾首:
肉包子打油詩
莫言是山東高密人,和很多山東人一樣愛吃肉包子,特别是對高密當地的一種韭菜肥肉包很是愛好,于是在回憶故鄉時他便寫下了這樣一首詩:
韭菜爐包肥肉丁,白面烙餅卷大蔥。
再加一碟豆瓣醬,想不快樂也不中。
濃濃的山東話,韭菜和大蔥味兒撲面而來,隔着屏幕都讓人流口水,雖然寫得很俗,但短短28個字卻寫出了不少人的童年回憶。前兩句寫的是包子的材料,第三句講吃法,最後一句更是令人會心一笑。
謙虛詩
名氣大了後,莫言坦言很受困擾,也沒辦法安心寫小說了,于是有感而發寫了這首詩:
隻因高密少名人,故将莫言捧上天,
但願今後三十年,故鄉能出真聖賢。
看得出來先生是十分謙虛的,他認為自己并非真的聖賢,不過是被吹捧至此,原因是高密的名人太少了,最後表達了希望家鄉真的能出聖賢的願望。
莫言對少年生活的總結
少小辍學業,放牧在荒原。
藍天如碧海,牛眼似深潭。
河底摸螃蟹,枝頭掏鳥卵。
最愛狐狸精,至今未曾見。
莫言出生于山東的一個普通農村,确實如這首詩中所言,小學五年級就辍學了,在老家放牛。據他後來回憶說,那時候他有一本很舊的《新華字典》,他天天翻着,學了不少東西。詩的前4句寫自己放牛的經曆,用碧海比作藍天,用深潭比作牛眼,形象生動而又不失風趣。
後4句就更有意思了,摸螃蟹和打鳥蛋是很多人童年最愛做的事情。而最愛狐狸(和現在罵人的意思完全不一樣),也是相當直白了,估計說出了不少男人的心聲,畢竟我們從小看書本上和電視上狐狸多數都善良可愛,确實很讨人喜歡。讀到這一句,原諒我不厚道地笑了。
縱觀這3首打油詩,雖然寫得确實很俗氣,但卻俗中帶雅。所謂嬉笑怒罵皆可成文,寫詩不就是為了抒發自己内心所感、所想,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這些詩已經達到了這個目的。雖然關于莫言的争論還會一直持續下去,但有這般豁達心胸的他應該是扛得住的。這些詩大家喜歡嗎?歡迎讨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