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過年每天都有哪些習俗

過年每天都有哪些習俗

民俗 更新时间:2025-01-07 03:21:43

過年各種習俗,兒子問我:“爸爸,這是在幹什麼?”我說:“過年了啊。”不到四歲的他說:“那為什麼非要今天啊?”這把我給問住了,為什麼啊,我愣了一下。我爸告訴他,這是個習俗,到了這一天就要這樣做。孩子說,我每天吃飯要看電視就是習俗是不是?我又一次愣住了,有時候大人沒有去思考,但是孩子的問題才真是直擊核心。習俗對孩子是個不需要解釋的理由,你隻要告訴他這是習俗,反正你就這樣遵守就行了,小孩子在這個階段關于怎麼做以及什麼東西是好的,這些事情都還是聽父母的,這叫“自律階段”,你隻要告訴他,他通常就很刻闆地執行。習俗很多時候就這樣在我們小時候被留存了下來,而我們沒有去追問為什麼。

過年每天都有哪些習俗(過年有各種習俗)1

資料圖,王海欣 攝

而習俗一旦留了下來便對我們有了意義,因為習俗裡充滿着儀式性行為。過年我們要回家、全家團圓,小時候我們要卡在零點放鞭炮,晚上也要再吃頓餃子。我一直在想,如果不吃這頓餃子呢,如果沒有卡在零點放鞭炮呢,如果沒有拜年、穿新衣服這種儀式呢?生活會不會不同?我估計其實也不會,但在我們心裡,似乎總缺點什麼。這種儀式性、重複性的行為是人類意義的來源。

原來在清華讀書時,每次騎車我都覺得自己很奇怪,我非要把輪胎卡在道路中間的地縫裡騎,這樣我才覺得舒服。我觀察我孩子也一樣,每天他在玩汽車玩具時,都要按照他的順序把這些玩具靠在桌子的邊角上,擺得特别整齊,如果你要是破壞了他的整齊,他就會不高興。我們自己在實驗室裡也給可編程機器人設置了儀式性行為,到了一定時間它就會自己做出一套動作,當然機器人沒有人類意義,它不會自己建構。但是有趣的是,人類看見機器人的活動是連貫的、重複的、有規律的,反而會覺得自己的生活更加有意義一些。

是的,儀式性行為的一貫性就給我們的生活提升了意義感,這也是節日給人帶來意義的原因。哈佛大學商學院的心理學家塞澤等人發現,正是儀式性行為增加了節日感受。逢年過節的團圓飯、飯後看個晚會、席間家長講話、喝酒碰杯這些儀式性行為對家庭生活來說至關重要。有家庭儀式的成員會更多和家人一起度過節日,也會對節日更加享受,而且尤其是,自己是這種儀式的制定者,那就更加享受了!節日儀式會增加人與人的親密,會提高人的内部興趣,讓人享受節日。

儀式對于維持和傳承一個文化來說也相當重要,某種程度上,這個文化裡的價值觀是靠儀式來傳遞和鞏固的。當你在進行儀式性行為的時候,你其實是自覺地接受了某種文化和價值觀,而沒有問為什麼。我的老家在湖北武穴,我們過年前要去上墳,這是一種極為嚴格的儀式性行為,準備供品、排好順序、穿戴整齊、男性出動,用這種行為去寄托思念、去慰問祖先,沒有人問為什麼是這個時間,也沒有人問為什麼要采用這套程序。但是這套程序讓我們自覺地習得了祖先崇拜,讓我們潛在地習得了長幼尊卑有序的價值觀,甚至還潛移默化地告訴了我們這是個父系社會。不談這些價值是好是壞,但是儀式性行為有這種價值傳遞和維系的功能。同時,這種儀式性行為越投入、越複雜、越花時間、精力、金錢,人們的價值觀傳承便會越好。孩子很少真的去深度思考,他們更多是靠這種儀式性行為的功能獲得其價值觀的。

我們需要節日的儀式性行為,我們可以把含涉正确價值觀的儀式性行為交給孩子。更為重要的是,我想,我們可以自己去制定自己家庭的儀式,每家都不一樣,它是你們家庭所獨特的,也會變成全家人的意義來源。比如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把臘月廿九變成中國式的感恩節,全家互相寫封感恩信;比如你也可以把初一變成好事日,約定和孩子一起完成三件好事并寫在本子上保存下來等等。當這種儀式帶上了你的價值觀或者獨特家風,那麼這個年也許會更加富有意義。

(原标題:節日裡的儀式不可或缺)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喻豐

流程編輯:L006

版權聲明:文本版權歸京報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改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