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彪悍的民族,曾經建立過一個強大的王朝,卻又倏忽消失。連同他們精彩生動的文化藝術,一起湮沒在曆史的長河中,讓後人無比怅然。
這便是契丹遼國。
遼國曆經二百年多年,各項體制完備,人才輩出,文化亦是蓬勃絢爛。曆史記載,有遼一代,曾經湧現出很多優秀作家作品,脍炙人口,在當時流傳甚廣。也許因為後來國滅族亡,這些作品竟是大多未能傳世。契丹王子耶律倍是第一位才華橫溢的文學家,不過讀他流傳下來的詩句:“小山壓大山,大山全無力。羞見故鄉人,從此投外國。”(《海上詩》)怎麼看都不像文學作品,也就是個順口溜吧。
而能夠被寫入文學史,代表遼國文學的是兩個後宮女子,她們獨領了遼朝文學的一代風騷。而她們的作品之所以能夠流傳下來,被後世讀到,背後都有一個悲怆蒼涼的故事。
第一個是遼道宗皇後蕭觀音。蕭觀音出身遼國顯赫的後族,從小深受漢文化影響,能詩善賦,通曉音律。長大後嫁入皇室,成為遼道宗耶律洪基的皇後。遼國的蕭皇後、蕭太後們都特别能幹,從第一代皇後述律平到承天皇太後蕭綽,都擁有極大的權勢。然而蕭觀音不同,她對權力什麼的沒有興趣,隻喜歡吟詩作賦,隻在意情愛。
契丹原是遊牧民族,舉朝上下都喜歡狩獵,蕭觀音曾寫詩記錄:“威風萬裡壓南邦,東去能翻鴨綠江。靈怪大千俱破膽,那叫猛虎不投降。”這首詩很有氣魄,但詩意甚少,文字亦是粗糙。考慮到這是一位少數民族女作家,也可以諒解了。
随着時光的推移,蕭觀音青春不再,也因為她經常勸谏皇帝丈夫,希望他好好治國,讓皇帝越來越厭煩,開始疏遠冷落她。寂寞中,蕭觀音将滿腔幽怨訴諸于筆墨,寫了十首《回心院》詞:
“掃深殿,閉久金鋪暗。遊絲絡網塵作堆,積歲青苔厚階面。掃深殿,待君宴。”
“換香枕,一半無雲錦。為是秋來展轉多,更有雙雙淚痕滲。換香枕,待君寝。”
“張鳴筝,恰恰嬌語鴦。一從彈作房中曲,常和窗前風雨聲。張鳴筝,待君聽。”
十首詞都差不多,通過“打掃宮殿、更換香枕、點燃香爐、彈奏鳴筝”等瑣事的描摹,訴說自己的纏綿情思,滿懷深情期待丈夫能回心轉意。詞寫完後,蕭觀音讓宮廷樂師趙惟一譜上音樂,讓宮女日日在宮中吟唱,希望這深情優美的樂曲歌詞能傳入皇帝耳中,重新找回愛情。無奈耶律洪基不是多情才子,根本無動于衷。皇帝沒有任何反應,可别有心機的人卻找到了機會。遼國有個權臣叫耶律乙辛,一直視蕭觀音的兒子、太子耶律浚為政敵,正在想法設法除掉太子,蕭觀音的幽怨給了他機會。權臣買通了宮中女官,引誘蕭觀音親筆抄下香豔的《十香詞》,并寫了一首詩:“宮中隻數趙家妝,敗雨殘雲誤君王。惟有知情一片月,曾窺飛燕入昭陽。”于是耶律乙辛拿着皇後親筆抄寫的詩詞給道宗看,說這首詩裡恰好包含了“趙惟一”三個字,他們有不可告人的私情。道宗聽了大怒,下令蕭觀音自盡,趙惟一淩遲處死。臨死前,蕭觀音寫下了一首騷體《絕命詞》,“呼天地兮慘悴,恨今古兮安極。知我生兮必死,又焉爰兮旦夕。”聲音慘痛,感情強烈,讓人讀之淚下。蕭觀音死後,太子也受到連累,不久被害死。
耶律洪基殺死了皇後和兒子,很快也後悔了,後來他處死了耶律乙辛,将皇位傳給了蕭觀音的孫子耶律延禧,這就是遼國亡國之君天祚帝。天祚帝的後宮也有一位才女、文妃蕭瑟瑟。
蕭瑟瑟本是渤海國王室後代,被滅國後改姓蕭。成為天祚帝的妃子後,蕭瑟瑟生下了兒子晉王耶律敖盧斡和女兒蜀國公主,深得寵幸。然而走過200年的榮耀與滄桑,曆史在這時候已經到了遼國末期,北方女真人建立的金國強勢崛起,不斷侵占遼國的土地。可天祚帝依舊遊獵嬉戲,不思進取。關注家國命運的蕭瑟瑟十分憂慮,她百般勸說無效,提筆寫了一首詩:
“勿嗟塞上兮暗紅塵,勿傷多難兮畏夷人。
不如塞奸邪之路兮,選取賢臣。
直須卧薪嘗膽兮,激壯士之捐身。
可以朝清漠北兮,夕枕燕雲。”
在詩中,她希望自己的丈夫能夠振作起來,卧薪嘗膽、任用賢臣,激勵将士去打敗敵人,力挽狂瀾。奈何天祚帝早已失去了銳氣,面對嚴峻的局勢,抱着得過且過的心态,根本沒把蕭瑟瑟的諷谏當回事。瑟瑟不甘心,再寫一首《詠史》:
丞相朝來劍佩鳴,千官側目寂無聲。
養成外患嗟何及,禍盡忠臣罰不明。
親戚并居藩翰位,私門潛蓄爪牙兵。
可憐昔代秦天子,猶向宮中望太平。
相比蕭觀音隻關注個人情愛命運的作品,蕭瑟瑟這兩首詩的内容更深廣,情緒更深沉,也有更高的藝術性。無奈天祚帝不僅對此無動于衷,還對蕭瑟瑟和她的兒子充滿了猜忌。公元1121年,天祚帝宣布文妃蕭瑟瑟一派謀反,蕭瑟瑟被賜死,她的兒子晉王不久也被殺害。
蕭觀音和蕭瑟瑟,兩位遼國絕代才女,命運竟是殊途同歸的,實在讓人歎息。
蕭瑟瑟被害不久,遼國就滅亡了,契丹民族也随後消失。而蕭觀音和蕭瑟瑟以悲情一生留下的獨具風格的作品,成為這個民族的永恒絕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