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南,壯族刺繡是一個傳奇,而廣南縣的刺繡,又以者兔、者太、蓮城等鄉鎮工藝最為精湛,最具代表性。廣南民間活躍着許多壯繡傳承人,他(她)們用手中的針線絲,在方寸布料上描繪出異樣别緻的有民族特色的圖案,織出了燦爛的壯族文化色澤,繡出了濃郁的壯鄉風情格調。
壯族刺繡,其做工精細,針針見功底,線線出效果,刺繡針法分平繡、拼花、泡花繡等,在造型、色彩圖案上體現出濃郁的地方特色,2009年被列入省非物質遺産保護名錄。
千百年來的刺繡技藝,之所以能夠代代相傳,延綿不絕,很大因素緣于它是不少壯族婦女賴以為生的基本技能。特别在自給自足的經濟時代,有靈性的刺繡能手或是聰慧的姑娘,把祖輩們傳授給她們的一些基本技藝,加上自己對生活的感受,創作糅合在刺繡裡面,所以刺繡技術在不斷地發展、升華和完善。
傳統的刺繡品種主要有被面、帳簾、桌布、枕套、背帶、花鞋、花鞋墊、圍腰、花帽、繡球、挎包、香包等等,表現内容既有傳統的花紋圖案,也有現代生活氣息的各種新圖案,而每一個圖案都隐含着特殊的含意。
傳統的圖案有水、雲、花、草、蟲、魚、鳥、獸等,還有複雜的雙鳳朝陽、蝴蝶撲花、雙龍戲珠、獅滾繡球、鳳穿牡丹、孔雀鬧海、魚躍龍門、鴛鴦戲水、寶鴨穿蓮、子鹿穿山、水波六耳結等,圖案斑斓絢麗,構思寓意深遠。獨具匠心的設計,體現了壯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熱愛和追求。
比如,平常背小孩用的背帶,一般上面都繡有魚、桃子、貓、兔子、苦瓜、蝴蝶等,魚是祝願孩子生活如魚得水;桃子是讓孩子知道父母養育他的艱難;老鼠經常偷吃口糧,因此,貓代表的是替孩子守家護院;兔子是說願孩子将來的路跑得快、走得遠;而苦瓜又表示孩子能夠吃苦耐勞;蝴蝶則是比翼雙飛的意思。
在廣南農村,無論你走到哪一村哪一寨,你都可以看到壯家人的穿着與刺繡融為一體,仍然是那麼淳樸、地道的民族特色。
來源:天之廣雲之南,版權歸原創者所有!
原标題:雲南廣南:壯族刺繡,壯寨馬碧,美到讓人沉醉
編輯:都市時報一點關注 湯維
審核:字丹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