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20世紀偉大人物弗洛伊德

20世紀偉大人物弗洛伊德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1 11:36:23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年5月6日生于奧地利,1939年9月23日在倫敦去世。精神病醫師、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開創了潛意識研究的新領域,促進了動力心理學、人格心理學和變态心理學的發展,奠定了現代醫學模式的新基礎,為20世紀西方人文學科提供了重要理論支柱。

20世紀偉大人物弗洛伊德(弗洛伊德的人格結構與西遊記師徒四人的表相)1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

在早期,弗洛伊德把人格分為意識、前意識和潛意識三個層次。在晚期,他進一步提出了新的人格學說,這三種結構分别是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三種結構随着個體的發展而逐漸出現。

20世紀偉大人物弗洛伊德(弗洛伊德的人格結構與西遊記師徒四人的表相)2

弗洛伊德和其他學者的合影

弗洛伊德認為:

本我是與生俱來的,是人性中生物性的一面,指原始的、與生俱來的潛意識的結構部分,其中蘊含着人性中最接近獸性的一些本能性的沖動。本我追求吃喝拉撒,保暖和性欲的滿足。它是盲目的,遵循弗洛伊德所說的“快樂原則”(The Pleasure Principle),本我追求快樂的即時滿足,根據弗洛伊德的理論,剛出生的嬰兒就是這個樣子,也就是說嬰兒隻有本我,弗洛伊德美其名曰“多形性反常”(Polymorphous Perversity),即追求純粹的快樂。

但不幸的是現實是殘酷的,世事總難以盡如人意,快樂并不總是在你想要的時候得到滿足,你隻能通過設法滿足欲望,或設法抑制欲望,來應對這樣的事實,這個結構被稱為自我或是自性,自我是指意識的結構部分,處于本我和超我之間,監督自我,予以适當滿足。它所遵循的是“現實原則”(The Reality Principle),它試圖在現實中找到滿足本我要求的方法,找到追求快樂的方法,有時是去找尋放棄的方法,因而在弗洛伊德的理論中,自我的出現象征着意識的起源。

如果隻存在自我和本我,那麼事情會簡單得多,但弗洛伊德又提出了第三種結構:超我,超我是社會家庭規範的内化,因此在成長過程中,你試圖在現實中滿足本我的要求,滿足自己的欲望,但有時也會因此而受到懲罰,有些欲望是不适當的,有些行為是錯的,你會因此而受到懲罰,因為在你的腦海裡會閃現出超我,一種道德良知,就像是電影裡那些盤旋在頭上的小天使,告訴你什麼是應該做的,什麼是不應該做的。超我是人格中的最道德的部分,代表良心、自我理想,處于人格的最高層。超我遵循的是“至善原則”(The Perfection Principle)。

基本上自我是介于本我與超我之間的,需要注意的是,本我是盲目的,它隻知道“餓要吃飯,性欲要滿足,冷了要穿衣服”,但其實超我也是盲目的,超我并不是一位能夠教你明辨是非的,偉大的道德哲學家,超我隻懂得說“你該為自己感到羞恥”,“你真惡心”,“别再那樣做了”,在這兩個争執的聲音之間的結構,一種聲音要你去滿足欲望,另一種聲音卻說“你應該感到羞恥”,就是你就是自我。

根據弗洛伊德的理論,人格結構的大部分是無意識的,我們可以看到上面的部分是我們的感受,我們的經曆,本我的驅力,本我和超我的力量,都存在于我們無法覺察的無意識之中,這就像是我們無法察覺腎和胃的活動一樣,你無法通過自省而感受到它們的存在,相反它們的活動都是無意識的,這就是弗洛伊德提出的理論。

弗洛伊德的理論大到充滿天地之間,沒辦法證實,也沒辦法證僞,但在人格之中似乎隐隐約約的就是那麼一回事。連中國《西遊記》中的師徒四人也有這三種人格的影子,不知是巧合呢?還是本來事實就該如此?

20世紀偉大人物弗洛伊德(弗洛伊德的人格結構與西遊記師徒四人的表相)3

《西遊記》電視劇中的師徒四人

豬八戒又名豬剛鬣、豬悟能,原為天宮中的“天蓬元帥”,掌管天河水軍。因在王母瑤池蟠桃宴上醉酒,逞雄闖入廣寒宮,企圖調戲月中嫦娥,嫦娥再三再四不依從,東躲西藏心不悅,被糾察靈官奏明玉皇,惹怒玉帝,被罰下人間。但錯投了豬胎,成了一隻野豬,修煉成精,長成了豬臉人身的模樣,在高老莊搶占高家三小姐高翠蘭,被孫悟空降伏,跟随唐僧西天取經。最終得正果,封号為“淨壇使者”。為人好吃懶做,憨厚,膽小,且貪圖小便宜、好色。這不正是人格結構中的“本我”嗎!遵循“快樂原則”,動不動要回高老莊去找“娘子”,豬的形象也是四人中很具有動物性的。

20世紀偉大人物弗洛伊德(弗洛伊德的人格結構與西遊記師徒四人的表相)4

《西遊記》電視劇中的豬八戒

花果山頂有一塊仙石,因長期感受天真地秀、日月精華,一日從中蹦出一隻石猴。他發現了花果山上的水簾洞,被衆猴尊奉為王,遂稱“美猴王”。後被菩提祖師收為弟子,賜名“孫悟空”,習得了高強本領,還闖到東海龍宮,強行奪了“如意金箍棒”作為自己的兵器。玉帝封孫悟空做“弼馬溫”,着他看管馬匹,孫悟空後得知此官職卑微,大怒,打出南天門,回花果山,自封為“齊天大聖”。大鬧天宮,将十萬天兵天将打得落花流水。玉帝請來西天如來佛祖解救,如來施法将悟空壓在了五行山下。五百年後,随唐僧西行取經,一路上,降伏了白骨精、蜘蛛精、牛魔王等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戰勝了九九八十一難,終于成功取到了真經,修成了正果。悟空被如來封為“鬥戰勝佛”。這不正是人格結構中的“自我”嗎!遵循“現實原則”,《西遊記》中詳細的描述了悟空從無機物到有機物的轉變,産生了意識,做了“弼馬溫”,自封了“齊天大聖”,猴的形象也是介于動物和人之間。

20世紀偉大人物弗洛伊德(弗洛伊德的人格結構與西遊記師徒四人的表相)5

《西遊記》電視劇中的孫悟空

唐僧俗姓陳,小名江流兒,法号玄奘,号三藏,被唐太宗賜姓為唐,所以也稱唐三藏。為如來佛祖第二弟子金蟬子投胎。他是遺腹子,由于父母凄慘、離奇的經曆,自幼在寺廟中出家、長大,在金山寺出家,最終遷移到京城的著名寺院中落戶、修行。唐僧勤敏好學,悟性極高,在寺廟僧人中脫穎而出。最終被唐太宗選定,與其結拜并前往西天取經。在取經的路上收服了三個徒弟:孫悟空、豬八戒、沙僧。曆盡千辛萬苦,終于從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經。功德圓滿,加升大職正果,被賜封為旃檀功德佛。唐僧慈悲心腸,一心向佛,為人誠實善良,也有怯懦的一面。這不正是人格結構中的“超我”嗎!遵循“至善原則”,唐僧隻有一個執着的理念,那就是“到西天去!取經來普渡衆生”,女兒國的美女都動了心思,以身相許,以一國的财富都動搖不了唐僧的信念,沒有絲毫的貪色、貪财的欲望,唐僧的形象是個純粹的“人”的模樣。

20世紀偉大人物弗洛伊德(弗洛伊德的人格結構與西遊記師徒四人的表相)6

《西遊記》電視劇中的唐三藏

沙僧又名沙悟淨。原為天宮中的卷簾大将,因在蟠桃會上打碎了琉璃盞,惹怒玉皇大帝,被貶入人間,在流沙河畔當妖怪,受萬箭穿心之苦。後被唐僧師徒收服,一路主要負責牽馬。得成正果後,被封為“金身羅漢”,為人忠厚老實、任勞任怨。在師徒四人中沙僧是最沒有存在感的,最沒有個性的。根據弗洛伊德的理論,在人的頭腦中,存在着本我、自我和超我這三種截然不同的人格結構,它們之間存在着強烈的内部沖突,人的行為模式與人的思維方式,并不是單一理性存在的産物,而是一系列沖突事件的産物。其實沙僧是豬八戒,孫悟空,唐僧的合體,具有人的形狀,又具有妖性,就是一個普通的“人”。

20世紀偉大人物弗洛伊德(弗洛伊德的人格結構與西遊記師徒四人的表相)7

《西遊記》電視劇中的沙和尚

很多普通的人就是像沙和尚這樣的默默無聞,“本我”人格突出的就是豬八戒,“自我”人格突出的就是孫悟空,“超我”人格突出的就是唐三藏。《西遊記》的經典,成為名著,大約跟潛意識裡人格的結構有很大的關系!每個人心中都有《西遊記》。

20世紀偉大人物弗洛伊德(弗洛伊德的人格結構與西遊記師徒四人的表相)8

每個人心中的《西遊記》

以上材料大部分來源網絡,包括文字和圖片。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