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姚蕊蕊,80後二胎媽媽,兩個女兒大蕊和小蕊,點擊右上方“關注”,每天與你分享養育女孩的那些事。
我們都希望孩子懂得感恩,感恩的孩子她的學習或許不是班裡前三,也不是年級前十,但她會是一個眼裡有光,心裡有力量的孩子。
現在的孩子大多不懂得感恩,他們大快朵頤地吃着父母不舍得吃的美食,去過許多父母從來沒去過的地方,卻視而不見父母每天辛苦的付出,最後成功養出來了一個個的“仇人”。
孩子理直氣壯地對你說:“我恨你!你沒有資格管我。”他們甚至會嘲笑自己的父母沒有見過世面,沒有本事等等。
曾經,我們愛到骨子裡的孩子,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到底是哪裡做錯了,教育孩子從來都是一個複雜的問題。
很多父母憑着一腔熱血,覺得自己隻要付出就好了,如果真是這樣就能教育好孩子,那這世界就完美了,因為中國的父母最擅長付出,哪怕掏空自己也要對孩子好。
但很失望,這樣真的教育不好孩子。在孩子小的時候不要為他們擋去風雨,那些風雨會讓他們成長,成長為一位懂得感恩的人。
那麼,如何培養孩子的感恩之心,給出以下五個具體的建議。
有困難的時候,誰曾伸出援手來幫助了我們,可以常常跟孩子念叨念叨。如果幫助我們的人他現在也有困難,我們一定要幫他,因為做人要懂得感恩。
你是怎麼做的,孩子全都看在眼裡,你的行為也會是她的行為。
第二,不要做付出型父母。中國的父母對孩子保護和付出太多了,太喜歡保護好孩子了。想過嗎?你可能在剝奪孩子的成長的。
孩子真的需要自己去經曆風雨,他們才能真正地知道保護的意義。他一旦習慣了有人保護他,他就把這個習慣當成了理所應得。沒有人會為了一個理所應得的事情感動。
我們作為家長不要什麼都自己扛,多跟孩子說說自己有多辛苦。很抱歉,媽媽不是超人,為了這個家真的很不容易,而你也要承擔起來你的那一部分責任。
可以讓孩子多幹一些家務,洗碗,掃地,整理房間……孩子在付出之後就知道了,父母每天刷碗掃地原來也會累,整潔的環境也不是魔法變出來的。
第四點,請不要有區别對待。區别對待這在很多家庭都出現,很多家庭是不平等的。最好吃的一定是給孩子吃,父母隻能吃差一些的東西。
這樣做孩子就容易感受到,好吃的就是我的,壞的東西就是你們的。你們隻能這樣被對待,因為我從小看到的就是這樣,長大後,這個意識根深蒂固。
這份寒心,家長隻能自己默默忍受,因為你給自己挖了一個大坑。
當孩子也讓出好的東西給你吃,不要推讓,不要總說你吃你吃,我吃啥都行。你隻要開心地接受并說謝謝就好。
節儉慣了的父母,孩子給你買一些東西,你卻把人罵一頓,你給我買這些幹嘛,不要亂花錢啊,活該回頭孩子對你不孝順。
以上五點,做為父母的我們可以借鑒,讓我們成為更好的我們,讓孩子成為更好的孩子,我們是父母,我們也是我們自己。
作者簡介姚蕊蕊,80後自由撰稿人,深耕自媒體寫作,靠寫作實現經濟獨立,好起來的從來不是生活,而是你自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