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覺得自己德兼三皇、功過五帝,超過了曆史上任何一位君王,所以才定号皇帝。而且他覺得谥号,子議父,臣議君大逆不道,不取。自稱始皇帝,希望接班人二世三世乃至萬萬世。
當時他對自己的江山永固萬世流傳,非常樂觀,實際上地位就傳了兩代,大秦帝國十五年二世而亡。
秦始皇兩個大愛好,第一個愛好是追求長生不老。他派遣了徐福、盧笙、篌笙,這些方士為他謀求長生不老之術。生老病死,這是每個人都要面對的自然規律,哪怕貴為天子也擺脫不了。秦始皇為了追求永生之術,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削弱了秦朝的力量。
秦始皇的第二個愛好就是愛旅遊。現在交通運輸發達,想去國内什麼地方,火車、飛機很快就能到達目的地。兩千年前秦始皇那個時代,沒這些東西。想去什麼地方,主要靠徒步,或者靠畜力,這種交通形式的速度是可想而知的。所以秦始皇每次巡遊都要花很長時間。皇上出門要帶着大量的随從,還要官員跟着,還要有衛兵保護,這些人浩浩蕩蕩,威風凜凜。但是這樣一來也增加了朝廷的開銷,加重了百姓的負擔。
在秦始皇那個時代,天下初定,不和諧因素很多,以前六國的舊貴族們正想找機會加害于他,因為沒有機會能夠接近秦始皇,所以紛紛乘他出遊之際想要在路上行刺。
秦始皇二十九年的時候,韓國貴族出身的張良在博浪沙刺殺秦始皇,派了個大力士站在高處,朝着巡遊的秦始皇車隊扔了個百十來斤的大鐵錐,可惜隻把秦始皇随從的車輛砸了個粉碎。因為當時不知道哪輛車是秦始皇的,隻是砸中了副車,秦始皇是安然無恙。
這件事吓了秦始皇一大跳,但是沒有能夠阻止秦始皇的旅遊熱情。秦始皇一生都在尋求長生不老之藥,屢次出遊,但就在公元前210年發生了三件怪異的現象。
到了秦始皇三十七年,開始了第五次巡遊,他第五次巡遊是有原因的。在此之前,發生了好幾件大事。
第一件事是出現了一種比較少見的天文現象,當時的人認為出現這種天象很不吉利,輕者天子要失去天下,重者皇帝要死亡。
第二件事,秦始皇三十六年,也就是在他出巡的前一年,一顆隕石墜落在了東郡,隕石落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隕石上面刻着字:始皇帝死而地分。這七個字非同小可,代表了上天的意旨,預示着秦始皇将死,大秦帝國将亡。出現了這種事,地方官不敢怠慢,這消息就跟長了翅膀一樣,迅速傳到秦始皇耳中。秦始皇震驚不已,立即派禦史到隕石落地之處,逐戶排查刻字之人,結果一無所獲。秦始皇知道隕石上的字肯定是别人刻的,不會是天生的。
所以秦始皇非常憤怒。既然找不到刻石人,就把石頭旁所有人家的人一律處死,然後焚毀了這塊刻字的隕石,人是死了,石頭是焚毀了,但是秦始皇的心中的陰影沒能散去。
第三件事就是有一天晚上,出使關東的使者駕着馬車走着,忽然遇見一個陌生人,陌生人手持玉壁,不聲不響的塞給了這個使者。使者還沒來得及說話,陌生人說了一句:“今年祖龍死”,把這使者吓的夠嗆。祖龍,那就是第一個皇帝的意思,就是說秦始皇要死,使者不敢怠慢,把這件事兒禀告給了秦始皇,秦始皇聽後更加生氣。
三件事加在一起,讓秦始皇覺得很不舒服,所以他就去蔔卦,詢問吉兇,卦象顯示,說巡遊可以趨利避害,于是秦始皇第五次也是最後一次巡遊就此出發。
那會兒交通落後,出行是個辛苦活,即便是皇帝也要忍受鞍馬勞頓。
秦始皇當時已是50歲了,今天50歲還算中年,那會兒就是老者了。雖然他祈求長生不老,但終究沒能如願。在這次出行返回途中,秦始皇病倒,行至沙丘,病情非但沒有好轉,反而加重了。秦始皇知道自己将要不久于人世,急忙讓丞相李斯起草诏書,并且讓李斯把诏書和傳國玉玺遞送給長子扶蘇,催促扶蘇立刻趕回鹹陽主持葬禮,實際上就是讓扶蘇繼位。然而,等李斯把草拟好的诏書呈交秦始皇審閱的時候,皇帝已經駕崩了。
李斯拿着诏書找趙高給蓋章,趙高當時的職務是中車府令,相當于掌玺大臣。趙高一看皇帝死了,心生一計。
趙高問李斯說,丞相您想一想,您能跟蒙恬比較嗎?功高勞苦,能不能跟蒙恬比?謀遠不失,能不能跟蒙恬比?無怨于天下,能不能跟蒙恬比?跟扶蘇關系之近,能不能跟蒙恬比?
李斯當時有點發蒙,不知道趙高啥意思,趕緊回答說,您說這五條我确實都比不上蒙恬。但是現在您為什麼要這麼問?你是有什麼想法嗎?
趙高說,我趙高不過是内廷勤雜人員,自從有幸進入秦宮以來,已是二十多年了,這二十多年來,我沒見過一個被罷免的丞相功臣,有封賞延至兩代的,幾乎都是被問罪族誅。始皇帝長子扶蘇如果登基必然會任用蒙恬為丞相。這樣一來,丞相您會被怎麼安置?您要是被罷免了,您一家又是個什麼下場呢?我一直幫助先帝的小兒子胡亥學習法律政事。這些年來胡亥沒有什麼過失,而且仁慈、敦厚、輕财重士、明辨于心,而木讷于口,在世的諸位公子當中沒有人能夠比得上他。我覺得他完全可以繼承先皇的事業,此事還請丞相您考慮。
李斯聽後非常惶恐,說,我李斯奉皇上诏令,,我隻知道按規矩辦事,哪位公子能夠繼位,這不是我能決定的。
趙高接着說,眼下天下之權柄命運,系于胡亥,胡亥之成功,又系于在下能夠告知丞相成敗榮辱關鍵所在。您是封王封侯,還是不得善終,這也是由丞相您決定的。
李斯這個時候心思就活動了,自己年過七旬,已然垂暮之年,确實應該為子孫計,思索半天,最後歎息:嗚呼哀哉,落日黃昏,遭遇亂世,身不能随先帝去,命将何處依托哉!
仰天長歎之後,李斯接受了趙高的提議,修改诏書,由始皇帝的小兒子胡亥繼位。
趙高、胡亥、李斯制定了兩步走的方針路線。第一,秘不發喪,對外隐瞞始皇帝的死訊。一行人匆匆趕回鹹陽,當時秦始皇已經死了一段時間,屍體腐爛變臭,為了掩人耳目趙高特意讓人買了一車鹹魚幹裝在車上,盡是魚的腥臭味,用以掩蓋屍體的臭味。統一天下的皇帝死後屍體跟臭魚混在一塊,實在是令人唏噓。到了鹹陽,趕緊把臭烘烘的秦始皇擡出來,才正式對外宣布秦始皇死亡。
在給皇帝舉行葬禮的時候,趙高、李斯開始謀劃第二步,鏟除胡亥潛在的威脅:皇位繼位者扶蘇以及他的支持者蒙恬。李斯和趙高僞造了一份诏書送到了扶蘇和蒙恬的手裡。這份诏書僞裝秦始皇的口吻,将扶蘇蒙恬以不孝不忠的罪名賜死。
就這樣,胡亥成了秦帝國的二世皇帝,繼承了老爹在位時大興土木的光榮傳統,進一步發揚專權獨斷的作風。朝中的元老功臣,包括自己的兄弟姐妹,該殺的殺,該貶的貶穩。
所以為什麼秦國皇族後裔絕嗣,正是因為秦始皇的王子公主都被胡亥差不多殺幹淨了。但是胡亥也知恩圖報,對幫助自己當上皇帝的趙高和李斯器重有加。
胡亥當上了皇帝,當時國家已經是搖搖欲墜,四處掀起反抗的浪潮,到處都是亂黨。
李斯對此不聞不問,處心積慮想着要保住自己的權勢,帝國的危機越發嚴重。胡亥繼位後,不但沒有反思國家存在的危機,反而更加變本加厲,不恤百姓。
對于二世皇帝的胡作非為,大臣們也想提提建議,就在這個時候,胡亥做了一個驚人的舉動,不再上朝了。趙高告訴胡亥,作為皇帝不要随便跟臣下見面,弄不好丢了威嚴。這樣一來趙高便可以借機把握朝政,得以大權獨攬。
趙高對自己的地位很不滿足,開始想着如何除去昔日的合作夥伴李斯。有一天趙高跟李斯說,你看現在這皇上貪圖享樂,搞宮女玩寶物,這些都不好,我想勸他幹點正經事,但是我地位太低。所以我覺得丞相您最好應該去勸勸皇帝。
李斯說,我是想勸皇帝,可我實在找不到他,我沒轍。
一聽丞相這麼講,趙高就大大方方的表示說,沒事,我願意去替你通風報信,給你提供方便。
每一次趙高跟李斯講,皇上要見你,都是李斯一去就趕上皇上正在作樂的時候,幾次三番的打擾,導緻胡亥對李斯非常不滿。所以在貪圖享樂的秦二世眼裡,李斯越來越不像話。
趙高為了徹底取代李斯,經常無中生有的說,現在全國之所以非法武裝,起義暴民泛濫成災,是因為李斯的兒子李由顧及亂黨是老鄉,他不積極剿滅。而且他們不但不剿滅叛賊,還相互聯絡。
胡亥聽完了之後立刻派人去調查,沒有急于抓捕李斯。李斯知道這件事後,明白一定是趙高在其中作梗,作為丞相,其實他完全有權力把趙高抓起來,先下手為強。
但是李斯卻給皇帝上書,揭趙高的短,疏不間親,趙高跟胡亥的感情是李斯能挑撥不了的。甭管李斯怎麼講,都無法撼動趙高在胡亥同學心中的崇高地位。
胡亥怕李斯殺趙高,把這些話都原原本本的告訴了趙高。這樣一來,趙高覺得李斯的問題必須徹底解決了,所以就讓皇帝身邊的寵臣玩命說李斯的壞話。于是皇帝下旨把李斯抓了起來,交付有司審判,審判的人正是趙高。
在獄中趙高用盡酷刑逼李斯認罪謀反,李斯年事已高,無法忍受酷刑折磨,隻好屈打成招。趙高拿着李斯的供詞上報給胡亥。
公元前208年,也就是胡亥繼位的第2年,李斯被處以極刑,先在臉上刺字,割鼻子,然後砍斷左右腳,腰斬,最後剁成肉醬,五刑俱足,這是當時最殘忍的一種處死方法。李斯全家一同被殺,可憐李斯貪圖權貴,助纣為虐,到最後落了這般下場。
李斯死了之後,宦官趙高就當上了丞相,國家權力就都被他完全掌控了。秦二世整天在宮裡邊胡吃海塞,昏天黑地,迅速被趙高架空,趙高就成了秦國的實際統治者。但是趙高不滿足,他想要更高的地位。朝中畢竟還有許多大臣,這些人有多少人聽自己的,有多少人反對自己,趙高心裡沒底兒,所以他就想了個辦法,準備試一試自己的威信,同時也搞清楚哪些人是反對他的。
有一天上朝,趙高讓人牽來一頭鹿,滿臉堆笑,跟秦二世講,陛下,我獻給您一匹好馬。
秦二世雖然一天到晚胡吃海塞,吃喝玩樂,智力并不欠缺,就跟趙高笑着說,臣相,您搞錯了吧,這是鹿,你怎麼說是馬呢?
趙高臉不改色心不跳,說,陛下您看清楚了,這的确确是一匹千裡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隻鹿說,我是不是糊塗了,這怎麼看怎麼是鹿,馬頭上怎麼長角?
趙高一看時機到了,轉過身來,手指衆大臣說,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話,問問諸位大臣。
大臣們讓趙高這一出搞得不知所措,一看趙高臉上兇光畢露的表情,大家明白了,有正義感又膽小的人就低下頭去,不敢說話,裝沒看見,說假話,對不起良心,說真話,怕日後被趙高所害;正直大臣堅信這是鹿,不是馬。平時就追随趙高的奸佞小人就跟皇上講,這的确是一匹千裡馬,丞相說得對。
指鹿為馬的事情就這麼不了了之,不久之後趙高通過各種手段把那些不承認這是馬的正直大臣紛紛治罪,甚至滿門抄斬。
這樣一來,群臣皆畏趙高,再也沒有人敢反抗他,趙高把秦國的大權全部攬到了自己的手裡。秦國數代明君能臣,六世餘烈打下的一統江山,落到了趙高手裡。
這個時候的趙高沒有皇帝之名,卻有皇帝之實,此時天下跟秦始皇的時候不一樣了。秦朝兩任國君大興土木,不恤子民,老百姓活不下去了,隻能铤而走險、揭竿而起。胡亥、趙高這些人胡作非為,天下亂的一團糟,遍地狼煙烽火,不久之後,中國第一個統一的大一統王朝秦朝便無可挽回的走向了滅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