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們常遇到一些調皮搗蛋的孩子,不懂事,常常做些讓人哭笑不得的事情,但是孩子本身卻沒有惡意,我們形象的把這些孩子稱作“熊孩子”。那麼古詩詞裡是怎麼描寫熊孩子的呢?
小兒垂釣
唐·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蓬頭稚子學垂綸”⼀個蓬頭稚⾯的⼩孩在學釣魚。
“側坐莓苔草映身”斜⾝坐在野草叢中,野草掩映了他的⾝⼦。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聽到有過路的⼈問路,連忙遠遠地招了招⼿,害怕驚動了魚⼉,不想回應過路⼈。
詩人在山中迷路了,想找個人問路。他舉目四望,發現遠處草叢裡好像坐着一個人,身影和草影混在一起,模模糊糊的看不清楚。那是誰呀?他就稍微走近點兒,發現是一個小孩在釣魚呢!于是詩人肯定就去問路了。可是學釣魚的“炸毛”“熊孩子”卻沒有詩人想象中那麼樂于助人。“熊孩子”在裝模作樣地釣魚,他怕有人過來動靜太大,把魚吓跑了。“搖招手”遠遠都就對詩人擺擺手,生怕詩人打擾到他,詩人隻得識趣地離開了。
詩人用“蓬頭稚子”“側坐”“搖招手”等詞語生動的描繪了一個憨态可掬,調皮搗蛋的“熊孩子”形象。
一句“不應人”隐隐蘊含詩人的哭笑不得。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