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學時,最讨厭的就是老師嘴裡“全文背誦”4個字。那時候總想着,背就背吧,等咱們長大了多半就忘光了,但現在才知道全然不是這麼回事。我們忘記了微積分是什麼,忘記了元素周期表怎麼用,卻忘不掉“先天下之憂而憂”,忘不掉“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忘不掉“落霞與孤鹜齊飛 秋水共長天一色”。
基于這個事實,我們明白了一個很簡單的道理:要讓一首名作被世人記住,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它入選語文書;要讓一種精神被傳承下去,最好的辦法也是讓它入選語文書。這就是為何時代在變遷,但很多經典作品卻在課本中一躺就是幾十年,因為有些東西咱們永遠不能忘。
前幾年,陝西的教授胡覺照先生曾建議課本删除諸葛亮的《出師表》,他認為諸葛亮這文章裡寫的是愚忠,不适合孩子們讀,這一觀點遭到了網友一邊倒的反對。無獨有偶,近幾年也有不少家長建議删除文天祥的《過零丁洋》,先讓我們來看一看這首詩:
《過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經,幹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歎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這首七律的知名程度不用筆者多講,自1279年問世以來,這56個字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人,特别是最後14個字更是被無數人當成了人生座右銘。但建議删掉它的家長,卻給出了兩個看似挺有道理的理由:
首先,他們認為這首七律與《出師》表一樣,體現的是愚忠。表現上來看,這種說法似乎不無道理。1278年,文天祥在廣東被元軍所俀,那時候南宋皇帝自己都已經逃到了新會一帶,腐朽的南宋氣數已盡了,這個時候再忠于羸弱的南宋無疑是不明智的作法。但筆者認為,正是在危難時,才能看出一個人的骨氣。文天祥被抓後,曾禁食八天,元軍當他是員虎将,對他各種厚待,他都不為心動,這就是他的氣節,顯然不是愚忠。
其次,很多人搬出了魯迅的一篇文章雜文說事,說魯迅先生一生鐵骨铮铮,也覺得青少年們還太小了,還不宜讀嶽飛和文天祥的作品。确實,魯迅先生曾在1936年發表了一篇名為《登錯的文章》的雜文,在文中先生曾寫過這樣一段内容:
印給少年們看的刊物上,現在往往見有描寫嶽飛呀,文天祥呀的故事文章。自然,這兩位,是給中國人掙面子的,但來做現在的少年們的模仿,卻似乎迂遠了一點。
因為這段内容,很多人就斷章取義地認為魯迅不喜歡嶽飛和文天祥。但事實上并非如此,隻截取這一段内容完全是沒意義的。魯迅寫這篇文章是為了諷刺當時投降的官員。魯迅的意思是嶽飛和文天祥的作品光給少年們讀不夠,應該給那些沒有骨氣的官老爺們讀一讀。所以這段話下面還有一段這樣的内容:
不過這兩位,卻确可以勵現任的文官武将,愧前任的降将逃官,我疑心那些故事,原是為辦給大人老爺們看的刊物而作的文字,不知怎麼一來,卻錯登在少年讀物上面了。
将這兩段合起來看,就能理解魯迅真正的意圖,他在骨子裡是十分贊賞嶽飛和文天祥的不屈精神的,隻是用這篇《登錯的文章》來諷刺當局讓孩子們讀嶽飛和文天祥,但他們自己遇事卻做不到。
綜上,筆者認為文天祥《過零丁洋》中并非愚忠,而是我們的民族之魂。魯迅說嶽飛文天祥不适合少年讀,是在當時特定的語言環境中,為達到強烈的諷刺效果故意這樣說的,咱們不能斷章取義。雖然目前嶽飛的《滿江紅》已經被移出課本,但隻是為了讓大家接觸到更多的優秀作品,所以把它換成了秋瑾的《滿江紅》,至于《過零丁洋》筆者認為不管它還能在課本中存在多少年,文天祥都不該被我們忘記,大家覺得呢?歡迎讨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