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浙江甯波,一位小女孩吃糖卡住喉嚨。危機時刻,爸爸想到海姆立克,一頓操作救了女兒的命。
事後,該父親表示,看着女兒瀕臨窒息,當時特别心急,其實自己在手法上還不是很規範。
有人可能覺得誇張了,好端端一個人,哪那麼容易就被“噎死”?!
實際上,相似情況不在少數。
去年十月,高中生小譚在一家餐廳吃飯時,還跟同桌小夥伴有說有笑。突然間,他就像觸電了一樣,“噌”地一下蹿起來!
小譚面色異常痛苦,整個人不由自主往後仰,似乎喘不上氣。他雙手忍不住摸向嘴巴,踉跄地後退了幾步,然後蹲了下來。
到底什麼情況?這男孩怎麼了?
吃着東西突然被“鎖喉”他像觸電一樣竄起來
監控記錄裡,小譚因為被餐桌上的美食卡住了喉嚨,忍不住痛苦地站了起來!隻見他喘不上氣,又咳不出來,連站都差點站不穩!
同桌的朋友發現後,立馬上前用力拍打小譚的後背,卻沒有任何好轉。
視頻來源:封面視頻
眼看好友情況緊急,這時,鄰桌有位女顧客迅速起身,在簡單詢問了幾句之後,果斷對小譚使用了“海姆立克法”——
用雙手抱住小譚的腹部,使勁将他向上擡了幾次,同時用力拍了幾下他的後背,直到小譚将喉嚨裡的異物成功咳了出來才松手。
咳出異物後,小譚馬上恢複了正常狀态,跟剛剛痛苦掙紮的他簡直判若兩人!
短短1分16秒的“解鎖”操作,就讓這兇險萬分的局面發生了逆天“神反轉”!
吃東西意外被噎,很危險!
吃東西時被食物噎住的情況,其實就是異物将人的氣道給死死地堵住了,導緻氣道梗阻。氣道被堵,人喘不上氣兒,就會産生窒息感,臉還會發紫。
别小瞧氣道梗阻!它一旦“發難”,後果非常嚴重!
1. 危險程度高
深圳市兒童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武宇輝在醫院微信官方公衆号刊文指出,在美國,氣管異物導緻窒息是非故意傷害死亡的第5大原因,也是1歲内兒童非故意傷害性死亡的首要原因!
據統計,在醫療發達的美國,2013年大約有4800人因為氣管異物死亡。也就是說,每100,000名0~4歲兒童中,大約就有1人因為氣管異物死亡。大約80%的兒童氣管異物發生在3歲以下,尤其是1~2歲之間高發。
2. 往往發生得很突然
氣道梗阻的發生,基本沒有任何前兆,不給你多餘反應的機會。
可能吞下一顆花生、嗑下一顆瓜子的瞬間就發生了,讓人猝不及防!
3. 留給搶救的有效時間很短
氣道梗阻一旦發生,人就容易喘不上氣兒,大腦就會缺氧。這種情況時間越長就越無力回天,就算被搶救回來了, 也可能已經造成了無法逆轉的損害。
美國紅十字會指出,呼吸停止後将會出現以下風險:
4~6 分鐘,可能引起腦損傷;
6~10 分鐘,極可能引起腦損傷;
10 分鐘以上,一定會造成不可逆的腦損傷。
所以說,一旦被異物“鎖喉”,不僅得用對的方法來救,還得救得足夠快!否則,就算最終活下來了,也極有可能無法與正常人相提并論了。
這三個常用方式都是坑人的!
遇到被食物“鎖喉”的情況,不少人都會選擇試試坊間流傳的“解鎖”三件套:
第一招,拍背!
這幾乎是所有人潛意識裡的反應,多數時候是腦子還沒有想好怎麼辦,手就已經伸過去拍了!
但講真,這個方法并不科學!多數時候還沒啥用!
第二招,摳喉!
如果拍背沒有用,很多人就會選擇摳喉,看看能不能用這種辦法把異物吐出來。
但這種方法很有可能反而讓食物在氣道裡鑽得更深,更加危險!
第三招,喝醋!
這種就更荒唐了,根本沒有任何科學依據可言。
講真的,等你把這“三件套”都試了個遍并且發現沒點卵用後,救命的黃金時間也過了......
異物卡喉正确的操作是:
1. 異物卡在食道:
如魚刺、骨頭等一般不會有呼吸困難,而是出現明顯的疼痛感,盡快去醫院讓醫生通過喉鏡或者胃鏡取出。
2. 異物卡在氣道:
自救:一手握拳放在自己的中上腹,另一隻手扣在拳上,再抵着一些硬實的物體,比如桌角或者沙發角,進行快速沖擊。
救助2歲以上兒童及成人:施救者站在患者身後,雙手一手握拳放在患者中上腹,另一隻手扣在握拳的手上,環抱住患者腹部,向上向後快速用力沖擊,直到患者氣道梗阻解除或出現意識喪失。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患者體型肥胖或者是孕婦,可以把雙手的位置向上移至胸部,采用胸部沖擊法施救。這個時候需要注意保持身體穩定,患者雙腳平放岔開,施救者雙腳前後岔開,前腳伸到患者雙腳之間。
救助2歲以下兒童:将嬰兒面朝下放在你的前臂上,用手托住嬰兒的下颌和頭部(注意不要遮擋嬰兒的嘴,頭的位置稍低于身體);用另一隻手的掌根在嬰兒兩側肩胛骨之間進行5次的叩擊;如果阻塞物在5次叩擊後未排出,應翻轉嬰兒躺在前臂上并支撐其頭部,用另一隻手的兩根手指進行5次胸部沖擊,沖擊位置在乳頭連線中點正下方。
重複進行5次背部叩擊和5次胸部沖擊,直到嬰兒能夠呼吸、咳嗽或哭鬧或者嬰兒失去反應。
需要強調的是,如果在實施氣道梗阻急救時,患者已經失去意識,就要将患者平放在堅實地面,及時打120并向周圍人尋求幫助,做心肺複蘇!前提是如果有人會的話,不會就不要亂來!
編輯:吳金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