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天母菩薩

天母菩薩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2-02 23:35:25

額頭上的“天菩薩”

●沙馬魯石(四川)

天母菩薩(額頭上的天菩薩)1

“小時候我頭頂着一绺短發,人們都叫它天菩薩;長大後我頭頂着一绺長發,人們還叫它天菩薩。當山鷹在天空盤旋起舞,我站在山巅上……”

2018年的一天,我在九龍縣文化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一路上哼着這首由陶勇作詞、在三垭片區廣為傳唱的《天菩薩》歌曲,向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九龍縣境内的史洛拉達進發。郎呷山下生活着一位留有“天菩薩”秀發、名叫沙馬烏甲克古、外号叫沙馬刁涼子的彜族老人。他所生活的三垭是九龍彜族地區遠近聞名的彜族聚集地。郎呷,彜語意為“虎過的地方”。我到過的九龍彜族村落,采訪挖掘整理過彜族文化,在見過的衆多留有“天菩薩”的彜族人,還是沙馬刁涼子留給我的印象最深。他在衆多媒體中頻頻亮相,可以說是成為名副其實的九龍民間彜族傳統文化的使者,外界人從他的形象中認識、了解古老而深遂的彜族文化。

九龍彜族習俗在過去的大小男性,一般都在額頭上留有一撮頭發或蓄有長發并盤于頭頂,在彜語中稱“祖提”,俗稱“天菩薩”。這種習俗在九龍彜族地區由來已久。九龍彜族成年男子标志的“祖提”英雄結的纏法與纏髻者年齡都有一定的講究,青年人多将英雄結紮得細長而挺拔,以示勇武,而老年人往往是粗似螺髻,以表老成。纏髻方法一般從右纏到左(除死者),而“祖提”的尖須也有偏左與偏右之分,據說這與九龍彜族先民從前遷徙路線有關。據彜族文獻和家譜記載,九龍彜族的先民是從雲南的“洛宜山”(會澤)遷到大、小涼山的。遷徙時有古侯、曲涅兩個支系,一支從左邊渡過金沙江、進入涼山腹地;另一支從右而入,然後從涼山各地遷徙九龍地區史洛拉達世居。在此分道,古侯在東(右),曲涅在西(左),沿着不同的方向定居下來,因此不同支系後裔的“祖提”偏向也不同。一般成人男子才能纏“祖提”,而德高望重、能言善辯者更須纏此頭飾,否則會被人取笑而降低他們的社會威望。

經過兩個小時的乘車颠簸以後,終于見到了沙馬克古老人,老人熱情接待了我們。看上去沙馬老人的身體很健康,他穿一身黑色的燈心絨衣褲,上衣為彜族的傳統對襟開衣服,褲子是典型的收口小褲腳,腰上系一條用棉布縫制而成的彜族傳統褲腰帶。花白長發盤纏在頭頂,像一頂高高的氈帽。談到彜族的“天菩薩”民俗,老人的話匣子一下就打開了。從留“天菩薩”的傳說由來,到他個人的蓄發的酸甜苦辣經曆一一道來。

額頭上留有“天菩薩” 秀發是彜族男子漢的标志,彜族群衆普遍認為它是靈魂的居所,神聖不可侵犯和亵渎。禁止觸摸,如有冒犯,必須賠禮道歉。彜族民間有“抓髻九牛”之說,意思是發生糾紛和嬉戲時如有侵犯和亵渎了它,就是一件相當嚴重的事情,必須按照彜族民間習慣法中“九牛”身價的高規格禮節來道歉,打酒賠禮方能作罷。

年近70的沙馬老人身高1.77米。他頭纏“天菩薩”,身披披氈,用彜族古老的火鐮擊打燧石取火,嘴叼長煙鬥的形象,成為一道獨具特色的人文景觀,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從上世紀60年代時期就開始蓄發,他一生中剪過兩次頭發。說來也巧合,這兩次剪發經曆與兩種不同的文化背景有關。一次是他身患重病後,根據彜族民間知識分子和信仰工作者畢摩的占蔔掐算得出,要他剪掉長發保自己和家人的平安幸福,他做到了,虔誠之心也感動上蒼,不久又給他帶來一個健康活潑的身體,過上了和睦的幸福生活。

過去20年後,1982年的包産到戶浪潮來到這個彜族小山村,他的安靜生活被打破了。在轟轟烈烈的包産到戶生産中,公社幹部宣傳了彜族群衆留“天菩薩”的生活習俗被定為破舊迷信活動。在社會主義思想的感召下,盡管他不懂深刻的革命道理與遠大的目标,他還是積極擁護和支持,并自覺從身邊開始進行破舊工作,那頭精心保養多年的烏黑“天菩薩”長發就成了他“革命”的對象。刀起刀落,在幾聲咔嚓的刀聲中,那頭美麗的頭發紛紛落地,他理所當然也成為革命的積極分子。

經過那場浩浩蕩蕩的生産包幹到戶責任制後,上世紀90年代他又開始回歸自己熟悉的傳統生活方式。平靜下來的沙馬刁涼子又開始蓄發留起彜族的“天菩薩”,和其他彜族人一起種植糧食,過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民生活。在老人的精心呵護下,長頭發與日子一樣,一天比一天好起來。遇到農閑時,他白天經常打開頭發來梳理,晚上則把結發當作枕頭來睡。

60歲以前,沙馬老人一直住在老鸹松林口山上,最遠隻去過冕甯縣城。随着國家西部大開發、移民扶貧政策的實施,老人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現在把老人請到了山下,居住在三垭龍塘子,過着幸福的晚年生活,時而展示他那“天菩薩”秀發。

如今,改革開放40多年以來的春風吹進秘境九龍,該縣的許多處生态自然景區也将以嶄新的面貌呈現在人們的眼前。為了開發當地的旅遊資源,進一步向世人展示九龍彜族悠久的曆史文化,九龍縣文化旅遊專門成立了普查組,深入各鄉各村挖掘文化旅遊資源,九龍的各種藏漢彜民族文化活動中經常能看見老人的風采。

(圖片:網絡)

作者簡介

天母菩薩(額頭上的天菩薩)2

沙馬魯石 男,彜族,生于1966年6月,四川九龍縣人。2010年至2011年任九龍縣《彜族譜系》編委、《九龍縣彜族曆史風情人物》編委、政協九龍縣委員會第十三屆委員。四川民族文化影像藝術協會藏羌彜走廊委員會專家委員、四川當代詩人、甘孜州作家協會會員、九龍縣攝影協會理事等。各類作品載于《四川黨建》《西南作家》《中國攝影網》《新時代攝影》《涼山文學》《貢嘎山》《甘孜日報》等報刊。

天母菩薩(額頭上的天菩薩)3

來自《天府散文》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