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生态系統及其穩定性
130.由生物群落與它的無機環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統一整體。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統是生物圈,生物圈包括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及其無機環境。
131.生态系統的結構包括:生态系統的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生産者、消費者和分解者)和食物鍊和食物網。
132.食物網越複雜,生态系統抵抗外界幹擾的能力就越強。食物鍊和食物網是生态系統的營養結構,生态系統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就是沿着這種渠道進行的。
133.生态系統的能量流動:生态系統中能量的輸入、傳遞、轉化和散失的過程。其特點是單向流動和逐級遞減。
134.在相鄰兩個營養級間的能量傳遞效率大約是10%~20%。營養級越多,在能量流動過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越是位于能量金字塔頂端的生物,得到的能量越少,而通過生物富集作用,體内的有害成分卻越多。
135.生産者所固定的太陽能的總量便是流經這個生态系統的總能量。
136.研究生态系統的能量流動,可以幫助人們科學規劃、設計人工生态系統,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還可以幫助人們合理地調整生态系統中的能量流動關系,使能量持續高效地流向對人類最有益的部分。
137.生态系統的物質循環具有全球性和反複利用的特點。
138.能量的固定、儲存、轉移和釋放都離不開物質的合成和分解等過程。物質作為能量的載體,使能量沿着食物鍊(網)流動;能量作為動力,使物質能夠不斷地在生物群落和無機環境之間循環往返。
139.生态系統的功能:能量流動、物質循環(主要功能)和信息傳遞。
140.信息的種類:物理信息、化學信息和行為信息。
141.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離不開信息的作用;生物種群的繁衍,也離不開信息的傳遞。信息還能夠調節生物的關系,以維持生态系統的穩定。
142.負反饋調節在生态系統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統自我調節能力的基礎。
143.抵抗力穩定性:生态系統抵抗外界幹擾并使自身的結構與功能保持原狀的能力。
144.恢複力穩定性:生态系統在受到外界幹擾因素的破壞後恢複到原狀的能力。
145.抵抗力穩定性大,則恢複力穩定性就小,反之亦是。一般來說,生态系統中的組分越多,食物網越複雜,其自我調節能力就越強,抵抗力穩定性就越高。
第六章 生态環境的保護
146. 全球性生态環境問題主要包括全球氣候變化、水資源短缺、臭氧層破壞、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樣性銳減等。
147.生物多樣性的價值:潛在價值、間接價值(生态功能)、直接價值。
148.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措施:就地保護(建立自然保護區)和易地保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