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開封廣播電視報】
洗 盡 鉛 華 始 見 金
--記河南省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韓偉業
作者:王建坤
認識韓偉業老師純屬偶然,還是1987年在開封市洪河沿街道的開封市第三中學,那時學校創辦書法和繪畫班,叫中國書畫函授大學開封分校,韓老師在學校和社會上雖然名氣很大,可對年輕人努力學習書法沒有一點名家架子,他為人謙虛、低調 。老師是一位集書法創作、書法理論、書法教育于一身的學者型書法家。老師為河南省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書畫函授大學書法教授、開封老年大學書法教授、開封老年書畫研究會副會長、開封教育學院客座書法教授、開封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1937年出生于長垣的韓教授,雖然我們是老鄉,但他是我的長輩。自己從事文字工作多年,早就有心想給他寫點什麼,可是時光在不知不覺中一晃三十幾年過去了,在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我終于敲開了韓老師家的大門。
一、書法路上不忘名師教誨
在充滿書香氣息的客廳,韓偉業談起年輕時學習書法的經曆。他老家是現在的長垣市,高中時就讀于開封過去的老三中,畢業後曾在就讀的這所學校任教。韓偉業說起他在書法學習道路上,主要得益于三位名師教誨。
武慕姚是韓偉業當年在老三中教語文認識的。他當時白天在三中教學,晚上跟武慕姚老師學習隸書和行書;他的老鄉于安瀾,那是他早年在河南大學進修時認識的,主要跟老師學習小篆;李子培是他在開封老三中教語文時一位學生的爺爺,在一次家訪中結識,跟李子培學習魏碑。雖然現在的書法愛好者對這三位名家聽說過的不多,可韓偉業卻認為這三位老師都是百年難遇的名家,自己一生有幸與之相遇。
雖然時過境遷,韓偉業年過八旬有六,提起當年在書法之路上曾有過栽培之恩的先師們,還是充滿感激,他在自己充滿墨香的書房内,一一把自己老師的墨寶介紹給筆者,言談中對先師非常懷念。
他說懷念自己的老師,不僅因為他們是名家,更是“明師”。他多次提及自己在學習書法過程中,遇到這些“明師”是很幸運的事。他認為名師要具備“四高”:一是“手高”是指老師書法的水平要高,不能光說不練,還可以随時示範,這樣具備了名師帶出高徒必要條件;二是“眼高”,能看出任何人書法作品的優點和缺陷,能幫學生指點迷津;三是“口高”,口才好,能深入淺出、淺顯易懂把理論講解得很清楚,讓學生領會;四是“腦高”是指能結合學生實際情況,給學生設計出很好的學習計劃,給學生設計出未來發展的方向。
韓偉業得益名師指教後,更加苦練。因為他愛好書法,勤習不辍,再加上悟性很高,書法造詣極深,淡泊名利 教書育人。
二、理論聯系實際教書育人
韓偉業在書法理論方面,有很高的建樹,有很多真知灼見,值得後輩學習。他認為從事書法要注意“雙重”:即重書品,更重人品;要做到“三靠”:成長靠努力、成名靠機遇、成家靠修養;要有“兩功”、“兩氣”、“兩緣”:即字内功、字外功、金石氣、書卷氣、字緣和人緣。韓偉業結合多年親身從事書法的經驗給書法初學者提出“二先二後,三學三不學”建議:先傳統後發展,先繼承後創新;學古人不學今人,學筆不學刀,學經典不學庸作。據筆者觀察和了解,韓偉業幾乎不參加任何書法大賽,卻熱心幾乎所有的公益性筆會。問及緣由,韓老師笑着說:“我上了年紀,取得榮譽與否對我沒有什麼意義,可是作為社會一份子,我隻要有能力就要回報社會。
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韓偉業從事教育多年,把自己所學無私傳授青年一代書法愛好者,深受大家的愛戴。因為他是一位書法名師,學生很多,正如孔子雲: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雖然這些韓偉業很少提及,但筆者了解到,在他培養的學生中,有不少已經是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像張培華一樣獲得過國内國際大獎,王建坤獲得《人民藝術家》稱号。如今有幾十年黨齡的他,可以說之所以現在在書法上能取得一點成就,主要是早年得益國家培養的結果。韓偉業說:我不能動不動就講多少報酬,更何況公益筆會都是為了服務國家,全心全意回饋人民群衆,這是我應該做的,也是我能夠做到的。” 韓老師多年從事書法教育,因為他是一位書法名師,弟子很多,正如孔子所雲:"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偉業先生在書法理論方面,有很高的建樹,有很多真知灼見。他認為從事書法藝術要注意"雙重":既重書品,更重人品;要做到"三靠":成才靠努力、成名靠機遇、成家靠修養;要有"兩功、兩氣、兩緣":即字内功、字外功,金石氣、書卷氣,字緣和人緣。如做不到以上這些基本原則,就不能算是一位真正的書法家。
韓偉業的書法及為人,都令人敬佩,但他并不滿足。盡管年過八旬有六,仍在藝術的道路上勤耕不辍,不斷探索,為弘揚祖國書法藝術和培養更多的書法藝術接班人而竭力盡心。偉業先生的書藝及為人,令人仰慕,但他并不滿足。盡管已年過花甲,仍在藝術的道路上探索着攀登着,為弘揚祖國的書法藝術和培養更多的書法藝術接班人而竭力盡心。
三、漫漫書法人生路
2016年同書法家韓偉業等人以書會友,收獲頗豐,我跟韓老師學習草書字符和草書字根。先生師從著名書法家武慕姚和李子培,擅長篆、隸、楷、行、草五體,精于魏碑和草書。他魏碑宗雲峰山石刻,草書宗二王。以上二體除有濃厚的傳統功力外,均有其鮮明的個性。
偉業先生的書法格調高雅、還融入了張裕钊、趙之謙、康有為、于右任等魏碑行書的筆意;草書或高山流水,或勒馬收缰、潇灑雄奇。先生多年從事書法教育,在他培養的學生中,有多人獲得國際國内書法大獎。因為他是一位書法名師,弟子很多,正如孔子所雲:"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先生在書法理論方面,有很高的建樹,有很多真知灼見。他認為從事書法藝術要注意"雙重":既重書品,更重人品;要做到"三靠":成才靠努力、成名靠機遇、成家靠修養;要有"兩功、兩氣、兩緣":即字内功、字外功,金石氣、書卷氣,字緣和人緣。如做不到以上這些基本原則,就不能算是一位真正的書法家。
四、書法藝術的欣賞
韓偉業說:書法藝術的欣賞,如人生白駒過隙,我願意将一個人的經驗變成大家的經驗,将一個人的教訓變成大家的教訓。一個書畫家如果脫離群體,就容易退步,封閉自己就容易老化,藝術水平也會下降。書法的本質就是一個層面兒,把書法當成一門兒社會科學,一門兒學問。
在與韓老師交流中,我從中學習到不少書法理念,比如書法是研究書寫漢字的法則和規律的一門兒科學。書法是研究漢字書寫中用筆結構和章法規律的一門兒學問,用三把尺子衡量書法作品的優劣,用筆、結構、章法。從另一個層面講,書法是一種藝術,漢字書寫的藝術,以漢字做書寫對象,毛筆做書寫工具的一門線條,造型藝術,漢字是載體。有人提出書法法術,歐陽中石同意法術的說法。他認為書法與寫字的關系,它的聯系在于區别。類别不同,在于寫字是科學,書法是藝術。目的不同,在于字是為了實用,書法是為了欣賞。标準不同,在于寫字是正确與否,書法是好與不好。美與不美,在于範疇不同,存在創作角度的差異。寫字是技,書法是道,文心雕龍中曾有“技要近乎道”。境界不同,在于寫字有緻敬,書法無緻敬。一開始有法,後來無法寫字,留下的是字迹,而書法留下的是心迹。
韓老師說:書法愛好者寫一輩子字夠用,書法一輩子不夠用,不夠用怎麼辦?一是不要悲觀,不要停步,固步自封即不懂藝術。二是學習書法的意義在于書法有實用價值,書法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梁啟超認為中國的文字曆史源遠流長,而書法在曆史上地位最高。畢加索曾經說過,如果他生在中國,先學中國畫,先學中國書法。因為中國書畫工具簡單,都是創作很複雜。
資料顯示:黃庭堅書法作品400多字拍出了4.386億人民币,米芾的書法作品拍出了2999萬,共有37個字,平均每個字81萬。因此書法是華夏文化的基礎,是華夏文化的符号,是華夏文化的根本。三大國粹即書法、篆刻、京劇。而文字是開發人類文明的鑰匙,即文字、數字、音符。而書法被人類曆史長河賦予無聲的音樂,無色的圖畫,無形的舞蹈,無言的詩。
怎樣把字寫好,處理好繼承與創新的關系。要牢牢記住書法與寫字的關系,直到聯系不走彎路,直到區别不停步。所以成才的條件。那就是用功、努力、下工夫、有悟性。書法史是一部悟性史,書法創作必然有名師出現,因此對于書法愛好者來說,還需要加上一條,就是要有書法外的功夫,見多識廣,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因為學習書法要成名,須有通達的社會關系,還要有個人的機遇。所以說要成大才必須聰明,腦袋下面還要下笨功夫,選好一本書帖十分重要。貼不能臨近人,當代不能檢驗。選古代人的好貼經典,天天念着為經,天天查着為典。所以說經典具有超前性、絕後性、長期性,經得起重複,經得起推敲,經得起實踐的長期洗禮。比如行書《蘭亭序》,草書《書譜》《十七貼》,所以說怎樣臨貼必須實實在在的去臨像了,有一個從不像再到像,然後再到不像的過程。臨帖要注意兩點,學人家的長處,克服自己的短處。臨帖不準改,不喜歡字可以不練,不可改動,要逆向思維寫,草書要靜下來寫,楷書要動起來,草書要短,楷書要練。正如文戲要武唱,武戲要文唱,有如唱歌。用假聲時要有點兒真用,真聲時要有點兒假。上面兒是各種書法信息的交流,咱們可以談一談欣賞。
他認為書法繪畫藝術作品的欣賞有這麼幾種,一是要耳賞,人雲亦雲。二是要名賞,是名人的就好,不是名人的就不好,這種是綜上權威。三是淺賞,不認真看,應反複欣賞。四是偏賞,隻看個别人的欣賞的途徑,我認為要多看、多文、多筆,多思。欣賞書法作品的标準,古人的規格要傳承,時代的風格要賦予,個人的性格要弘揚。中國書法第七屆書展時曾經提出了三力,哪三力呢,就是傳統功力,自我表現力,精心創造力。
在探讨中筆者提出書法作品要有思想性,也就是積極向上,要有藝術性,也就是形神兼備,要有觀賞性,也就是雅俗共賞。所以說用筆要精到,線條過關有力感和動感,結構要合理,機正相生,疏密結合,節奏感強,伸縮有度,寬窄顯著,章法。要警覺楷書,有形有裂,狂草無形無裂,行草有形無裂。比如王铎的作品,胖瘦長短,幹濕光色大小。斜正既錯落又不能,亂敲門,就是讓字成組,出現組字内與字之間有聯系,如有對比,趕快平衡。書法作品向左傾,向右傾、中間有一兩個字過渡,連提款、簽名都要錯落。所以說王铎的作品特點就是字不直、行不直、墨色要豐富、清正、濃淡、出現墨塊,節奏感強,吸引眼球,不可多得,有兩三個就可以了,内容要高雅。
在人類曆史長河中,唐詩、宋詞要傳承、漢文章、制作詩等當中,書寫内容和書法内容、書法形式、書法作品呈現出來的全部就是書法内函,神采飛揚和規矩,用到優美,形象韻盛。氣韻要生動,形美要優美形象,理通要合規矩,神采飛揚,也就是軟柿子瓶子裡的感覺。韓教授的書法作品在百度或是騰訊都能搜索到,收錄在孔夫子的舊書網名,他的作品《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回》草書,他的行書作品《文韻天開,道法自然》都在韓偉業教授的書法作品選中出現,由河南美術出版社出版。
編輯:何高峰
本文來自【開封廣播電視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