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漢語發展過程中,生成了大量和方位有關的詞彙,很多來自周易的卦爻(yáo)辭,還有來自人們在社會生活中的觀察與體驗。例如”相左“和”敗北“,咱們來探探它倆的來曆,為何不能用其他的方位代替。
先看”相左“,多用來表達意見不同,這與我們的左右手相關。兩隻手通常相互協作可以完成很多工作。比如一手按紙一手寫字,又比如擰毛巾,兩隻手不可分家,缺了任何一隻都會給我們帶來很大的不便。雖然兩隻手都很重要,但對大部分人來說,右手是習慣性使用的,因而右手的靈活性要遠超左手。我們大部分人都是用右手寫字、畫畫、刺繡、雕刻等等。因此古人認為右手代表着靈巧與幫助之意,左手則有種笨拙違逆之感。由此引申到人們對觀點的表達,産生意見”相左“的說法。
再說”敗北“,就是打敗仗,意為事情失敗。它的意思并不是說失敗了往北方逃跑,要從古代漢語探究了。古漢語中,”北“的本義為”相背“。古代兩軍交戰,失敗的一方需以”背“對勝利的一方,因此”北“就有了失敗的意思。”佯北勿從“即是說敵人假裝敗逃,不可盲目追趕。了解了詞源,就不會錯誤理解詞彙的意思了。
通過上面的分析,大家可以看出方位詞彙都是有來源有出處的,并不是随便生成的。而這些詞現在大多可以委婉的表達人們的意見,比如意見不和時,用”意見相左“比直接使用表達相反意思的激烈詞彙更能降低雙方的沖突與對立,可以使談話氣氛融洽。
生活中還有很多類似的有趣的方位詞,例如”買東西“,為何不是”買南北“等等。通過對這些古漢語發展而來的詞彙,我們可以加深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從而更加熱愛我們的漢語言文化。
你還知道哪些有趣的方位詞彙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