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取穴
正坐垂足或仰卧位,于足背第一、第二跖骨之間,跖骨底結合部前方凹陷處,當長伸肌腱外緣取穴。
功用概括
平肝熄風,舒肝養血。
主治分析
肝經原穴,五髒有病,取之于十二原,故用于直接治療肝病,如黃疸;肝經五腧穴之輸,五行屬土,肝主筋而開竅于目,輸主體重節痛,且經脈所過,主治所及,故用于各種痛痹之症,如下肢痿痹,口眼歪斜,脅痛,腰痛引小腹環臍痛,膝股内側痛,胫酸,足跗腫,寒濕腳氣痛,步行艱難,腳軟無力,目赤腫痛,咽痛,咽幹,喉痹,心痛,胸脅滿痛等。諸位風掉眩,皆屬于肝,用于目眩,小兒驚風,癫狂,痫症。肝為女子先天,肝經繞陰器而與督脈會于巅,用于偏頭痛,月經不調,漏下,陰縮,㿗疝,産後汗出不止,經閉等。肝腎同源,精血一體,故用于面色蒼白,癃閉,遺尿,淋病,遺精,小便不利,虛勞浮腫,腹中雷鳴,腹脹,咳逆不食,溏洩,大便難,馬刀俠瘿,乳癰等。
現代運用
癫痫,癔病,神經症,高血壓,頭痛,失眠,框上神經痛,三叉神經痛,面神經麻痹,面肌痙攣,肋間神經痛,結膜炎,視神經炎,青光眼,鼻炎,鼻出血,咽炎,扁桃體,喉炎,頸部淋巴結炎,甲狀腺機能亢進,心絞痛,膈肌痙攣,胃炎,腸炎,肝炎,尿路感染,遺尿,疝氣,功能性子宮出血,睾丸炎,乳腺炎,腰骶神經根炎等。
特殊知識
針麻常用穴之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