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冬至,每年的冬至這天,差不多家家都要吃餃子。但人們知道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這天要吃棕子,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那麼冬至這天吃餃子,是為了紀念誰呢?
據說冬至節這天,人們不論貧富都要吃餃子,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張仲景是南陽西鄂人,他著的《傷寒雜病論》,集醫家之大成,祛寒嬌耳湯被曆代醫者奉為經典。張仲景有名言:“進則救世,退則救民,不能為良相,也當為良醫。”
東漢時,他曾任長沙太守,訪病施藥,大堂行醫。後毅然辭官返鄉,為鄉鄰治病。其返鄉之時,正時冬季,他看到白河兩岸鄉親面黃饑瘦,饑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凍爛了。便讓其弟子在南陽東關搭起醫棚,支上大鍋,在冬至那天舍“嬌耳”醫治凍瘡。他把羊肉和一些驅寒藥材,放在鍋裡熬煮,然後将羊肉和驅寒藥物撈出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樣的“嬌耳”,煮熟後,分給前來求藥的人們,每人兩隻“嬌耳”,一大碗羊肉湯,人們吃了“嬌耳”,喝了“祛寒湯”,渾身暖和,兩耳發熱,耳朵的凍傷也治好了。
後來人們一到冬至這天,都學着“嬌耳”的樣子,包成食物,叫做“扁食”,或叫做“餃子”,用來防凍傷。因為南陽地處中原,慢慢地這個習俗輻射到全國各地。人們用冬至這天吃餃子,不忘“醫聖”張仲景舍“嬌耳祛寒湯”之恩。關于吃餃子還出現過一個笑話,在舊社會,國民黨的兵都是抓壯丁抓來的。抓來以後,就當兵了,那時國民黨的軍隊裡也是派系林立,互相傾軋,到處都是駐軍。
有不少南方兵也随着他們的部隊,到北方中原來打仗。這一幫子人駐紮在中原某一個縣城裡,有一天當地一個老兵,帶着一個南方的新兵到大街上遛着逛街玩,到了中午時分,他們肚子餓了,要吃飯了。這老兵就帶着新兵來到一個熟悉的飯店,飯店掌櫃一看,是經常來吃飯的老鄉和一個不認識的軍爺,就上前問道“二位軍爺吃點啥?”,這老兵說“一人來兩碗餃子,去個雀(雀qiao,平聲,方言,暗指男性生殖器)子!"
待四碗餃子端上來時,這新兵因為是南方人,從來沒吃過餃子,也沒聽說過餃子,用筷子夾起一個,吃到嘴裡感到很香,很好吃。他心想,我下次一個人出來時,還吃這個東西。停了一段時間,這新兵單獨出來逛街,到了中午吃飯的時間,他就想起了上次和老兵一起吃的那個東西。但他記不清這東西叫啥名子,隻記得老兵說雀子。
于是,他又來到了那個飯店,這飯店的掌櫃一看來了個當兵的,就忙上前笑臉相迎,并問道“這位軍爺吃點啥?”,這新兵說“來兩碗雀子帶回去吃!”,飯店的掌櫃一聽迷糊了,不知這當兵的要吃啥。沒辦法,這飯店的掌櫃就讓這當兵到後堂去看,自己要吃啥,這當兵的一看案闆上包的哪麼多餃子,說就要這個。這掌櫃的以為當兵的買生餃子,回去自己下鍋煮熟再吃,也不敢多問,就買給他兩碗生餃子。
這當兵的把生餃子拿回去,等到他吃時,用筷子夾起一個填嘴裡,哇!太難吃了,馬上吐了出來。他立刻火冒三丈,心中大怒。他心想,我上次和老兵一起來吃這個東西,你們是熟人,就做的好吃,我一個人來買,因為是生人,就坑我,做的就吃不成,還惡心人。這新兵氣勢洶洶地來到那個飯店,一進門不論分說見啥砸啥。正在這時,上次陪他一起來的老兵趕到這飯店吃飯,一見這種情況就連忙上前拉着他,問明原因,他一五一十地說明了事情的來龍去脈。
這老兵聽後哭笑不得,告訴了他事情的真象。好在他還沒有砸壞多少東西,就這這新兵也很尴尬,但在那年頭,當兵的就是大爺,誰也惹不起,飯店的掌櫃隻好自認倒黴。
(圖片來源于網絡,若侵立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