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新課改中無論是哪種形式的交流都需要通過問題得以實現,問題應該是教材的重點和難點,因此課堂提問愈顯重要,必須設計合理有效的問題,加強對問題的科學組織。但經過調研,我們發現,課堂提問至少存在十幾種低效或無效提問:
1.“虛假問題”、“表演性提問”比較多,所提的問題沒有多少思維容量,通常在課堂上使用諸如“是不是”、“對不對”“好不好”等語言,隻追求課堂熱鬧,造成課堂上的“虛假繁榮”,卻根本無任何教學效果;
2.有的老師先把學生喊起來再提出問題,結果隻有這一個學生認真思考,其他學生做旁觀者;
3.回答問題的學生聲音過小,或者語速過快,或者模糊不清,其他同學根本聽不清楚,教師也注意不到不加以提示;
4.學生回答問題照本宣科,隻是讀一讀教科書上的有關文字,對學習的内容根本沒有理解,更談不上掌握,結果也得到了默許甚至廉價的表揚;
5.提問過少或過繁;
6.教師不善于傾聽學生的回答,對思維的火花視而不見,聽不出知識和思維的含量;
7.控制問題的答案,對學生答案缺乏分析,沒有思維指導和知識補充,所提問的學生隻是标準答案的附庸;
8.隻提問少數優秀學生,偏愛造成課堂機會的不公正,久而久之使後進學生感到被冷落,心生嫌怨,失去信心;
9.給予消極的反饋,甚至諷刺挖苦學生,貌似嚴格,實際挫傷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甚至自尊心;
10一概給與“對對對”“好好好”的虛假反饋,貌似積極鼓勵,實際是無原則的遷就,不合科學;
11.隻顧教師自己提問題,忽視學生的問題,對課堂随機出現的問題視若罔聞;
12.教師對學生的回答沒有評價,或者評價失準,丢掉了課堂提問的教育功能等等;
13、教師所提問題缺乏科學設計,沒有預設,老師的提問沒有一定的深度、難度,價值不大,随意生成一些不太符合課程要求的無效問題;
14、各個問題之間缺乏内在聯系,問題之間的推進或者冗長遲緩,或者泛泛而過,水過地皮濕,時間、速度、教師的點撥等控制均處在随意中,量度和效度均存在問題;
15、問題的整體缺乏布局,沒有課堂主線,沒有整體思路,問題基本屬于高三練習式樣的,講完一個過一個,講到哪裡算哪裡,一節課下來,學生沒有明确的印象深刻的問題;
16、學生問題之間缺乏碰撞和交流,知識、思維的整合和調動不夠,教師缺乏課堂控制的藝術;
17、課堂提問局限于口頭交流,沒有筆頭落實,學生學習的落實存在問題,時間長了就會使學生眼高手低,表面上思維活躍,可在筆頭落實上存在不足;
18、問題不能讓學生學會思考,不告訴學生對一個問題,必須經過思考方能動口動手(本可以直截了當地告訴學生:我不喜歡問題一提出來就舉手的人,喜歡想一想,想好了再說的人。可不要把孩子教浮躁了。甯靜以緻遠。甯靜是心無雜念,專心思考、刻苦鑽研的意思,但是很多人沒有讓學生進行有效思考),不讓學生潛心體會文本,科學閱讀教材和題目;師生對問題的解答往往是脫離教材,空問題對空回答,缺乏對教材内容的科學閱讀和冷靜思考,學生隻知道答案在教材的哪個地方,卻不知道為何在這裡,怎樣找出來。時間一長,審題能力自然越來越差,心态越來越浮躁;當老師們責怪學生審題能力不強的時候,其實是教師的教學方式不當的惡果。
在對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問題進行問卷調查中,結果發現,隻有20%左右的學生表示老師的提問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50%左右認為印象不深刻,另外30%的學生則表示沒有印象。課堂提問的低效很嚴重。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