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岑參的邊塞詩充滿偉力和魅力

岑參的邊塞詩充滿偉力和魅力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01 14:09:04

逢入京使 岑參 〔唐代〕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幹。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岑參的這首詩,廣為流傳。字裡行間流露的真情,讓讀者愛不釋手。樂觀明朗的基調,催人奮進。三十四歲的岑參,因為仕途失意,不得已出塞任職。這是他第一次前往西域,前路漫漫,路途遙遠。他離開長安的妻子,告别親朋好友,踏上征途。

此次西行,是岑參自願前往,而非被迫。因而他的心情是愉悅的,這在他的詩詞裡多有體現。入京時,即将進京的使者,題目告訴讀者,因為遇到入京的使者,内心感慨寫了這首詩。

岑參的邊塞詩充滿偉力和魅力(岑參的這首邊塞詩)1

“故園東望路漫漫”,詩人遇到入京使,沒有滔滔不絕,向對方傾訴心中的感受,而是默默無語,遠望東方,那是他剛剛走過的路。望不到盡頭的東方,正是繁華的長安城,城内有他的妻子,有親人好友。

古往今來,鄉愁一直都是永恒的主題。詩人開篇隻是叙事,并未描寫離情。淡淡的離愁别緒,卻透過這七個字,傳遞給每一位讀者,感同身受。這種感覺,南唐後主李煜的比喻最為恰當。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雙袖龍鐘淚不幹',龍鐘,指鼻涕、眼淚一起流,說明很傷心。詩人以誇張的方式,直抒胸臆,寫出内心思鄉之切。要知道,古代的交通可不像今天這麼發達,乘坐飛機幾個小時便能到達目的地。哪怕飛越大半個地球,十幾個小時也能飛過去。這在古代,是人們無法想象的事情。

岑參的邊塞詩充滿偉力和魅力(岑參的這首邊塞詩)2

古代被貶谪的官員,大都被發配至邊疆和一些偏遠貧困的地方,以示懲罰。那時候,一次遠行,幾乎等于永别了。車馬代步,風塵仆仆,往來萬分艱辛。離家千萬裡的羁旅詩人,其傷感惆怅,常人難以理解。

細細品味,詩人的描寫真實又可愛,這不就是現實生活中的我們嗎?遇到傷心事,我們會痛哭流涕,來不及顧形象,用袖子眼淚。至悲則無聲,因為想家而傷心難過的詩人,剛用袖子擦去眼淚,轉身淚水又不自覺地流下來。

詩中将西行途中遇到入京使的情景,描寫得生動形象。君往長安去,我自長安來。入京使從遙遠的西域一路奔波而來,詩人從繁華的長安遠赴西域。兩個人走了完全相反的路程,心情完全不同。對于神态和動作的描寫,親切自然,毫無雕琢感。

岑參的邊塞詩充滿偉力和魅力(岑參的這首邊塞詩)3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這兩句詩,最打動人心。詩人在西行路上遇到多年未見的老朋友,故人相見,異常欣喜。可以兩個人鞍馬奔波,匆匆一見便要分别。

詩人離家多日,惦念家人,想要讓入京使給家人報平安,寫封信捎回去。可是他們匆匆相逢,手中沒有紙筆,來不及寫信,彼此都着急趕路。于是,詩人豁達地說,憑君傳語報平安。

詩的結尾,意猶未盡、回味無窮。岑參的這首小詩,柔情與豪情并存,不落窠臼。詩中既有對故鄉親人的一片真情,又有對國家的一片赤誠。詩人想要建功立業的迫切心情,躍然紙上,讀來令人感動。

岑參的邊塞詩充滿偉力和魅力(岑參的這首邊塞詩)4

岑參的詩,文字樸實,詩風親切自然,充滿濃郁的邊塞風情。清新明快的節奏,信手拈來的輕松,看似随意,卻深入人心,讓人過忘。

盛唐時代,詩壇百花齊放,誕生了無數大詩人。浪漫的李白自不必說,名滿天下。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孟浩然,為詩壇注入一股清涼清新之風。而高适和岑參,則帶領着邊塞詩派的詩人,讓唐代詩壇更為多元化、立體化。蒼涼的邊塞詩,描寫異域的獨特風景,抒發濃郁的家國情懷,堪稱一支散發西域風情的奇葩。

岑參出身于書香世家,他天資聰穎,自幼酷愛讀書。根據史書記載,受家庭環境的熏陶,岑參五歲即開始讀書,到九歲的時候,便能賦詩寫文。

岑參的邊塞詩充滿偉力和魅力(岑參的這首邊塞詩)5

岑參的曾祖父岑文本,可是大唐不可多得的人才,文采極好,出口成章,堪稱奇才。根據《舊唐書》的記載,岑文本在中書省任職期間,公務繁忙,為了提高工作效率,他把寫文章改為口述。房間内,六七位書童嚴陣以待,把岑文本随口吟誦出的文字一一記錄下來。胸中有溝壑,下筆如有神。岑文本更加厲害,他文思泉湧,往往不假思索,脫口而出。

如果看過《貞觀長歌》,對岑文本的了解就會更透徹。他身為太子李恪的恩師,可謂鞠躬盡瘁,感人至深。貞觀十一年,唐太宗李世民來到洛陽行宮,洛陽發生水災,房屋被毀,莊稼被淹,将近五千名百姓溺水而亡。一向自信的李世民,深感疑惑,甚至對國家推行的政策有所懷疑。

岑文本見狀,即刻起草寫了《大水上封事極言得失》,這篇文章僅僅六七百字,卻字字說到太宗心裡,可謂字字珠玑,絕妙至極,天下少有的奇文。深受太宗皇上賞識的岑文本,最後官至宰相,任勞任怨,累死于途中,年僅五十一歲。

岑參的邊塞詩充滿偉力和魅力(岑參的這首邊塞詩)6

岑參的伯祖長倩在高宗一朝為相,其伯父羲在睿宗一朝為相。可見,岑參祖上,都是國家棟梁之才。年輕的岑參,受家庭影響,從小立志報國。岑參家族的不幸,從其伯祖長倩被殺開始,長倩死後,他的五個兒子都被賜死。岑參的伯父羲受到株連被殺。整個家族,從此落敗,被流放的岑氏族人,多達幾十人。

岑參的父親曾在山西任職刺史,可惜去世很早。岑參幼年跟随父親移居晉州,後來移居嵩陽、颍陽。嵩陽、颍陽為嵩山東西兩山峰所在地,嵩山為五嶽之一,古木參天,清泉流淌,環境優雅。年輕的岑參,在嵩陽、颍陽建了草堂,專心讀書。閑暇時,他常登上風景秀麗的嵩山,在山上或讀書,或吟嘯,長嘯之聲響徹山谷。

多年的勤學苦讀,讓岑參的知識層面更為廣博,心胸更為寬廣。岑參二十歲時,來到長安。一心報國的他,想把自己辛苦寫就的書獻給朝廷,以求謀得一官半職,為國效力。無奈他朝中無人,四處奔走,無濟于事。

岑參的邊塞詩充滿偉力和魅力(岑參的這首邊塞詩)7

可惜他一身才華無人賞識,倘若他的先祖岑文本地下有知,不知道會有多傷感。通過獻書走向仕途的道路行不通,岑參隻能在京城長安和洛陽兩地之間奔波,在黃河以北的地方四處遊曆。

公元744年,岑參通過科舉考試進士及第,但是他仕途一直不順,被授予的官職卑微,僅為右内率府兵曹參軍,與他的理想相去甚遠。為了尋求發展,剛過而立之年的岑參,為了尋求發展,第一次出塞。逢入京使,便寫于這段時期。

岑參一心想通過戎馬生涯報效國家,建功立業。正如他自己所說的那樣,功名隻應馬上取,真正英雄一丈夫。他遠赴西域的動力,也在于此。他的一番苦心和志向,在詩中多有表露,萬裡奉王事,一身無所求,也知塞垣苦,豈為妻子謀?詩中描述的,正是他的心聲。

岑參的邊塞詩充滿偉力和魅力(岑參的這首邊塞詩)8

岑參第一次出塞,失望而歸,現實的殘酷遠遠超出他的想象。他回到長安後,結識李白、杜甫、高适等詩人,在與他們談心後,深受啟發,于是決定第二次出塞。他的很多有名的邊塞詩詞便寫于那段時期。

陸遊非常欣賞岑參,稱贊其為太白、子美之後一人而已。意思是說李白、杜甫之後,便是他了。将岑參放到與詩仙、詩聖同樣重要的位置,可見其在詩壇地位之高。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