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竹匠手工扇做法慢動作

竹匠手工扇做法慢動作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2 08:14:30

竹匠手工扇做法慢動作(民間手藝龔扇)1

從小背着鄭闆橋的詩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對竹子的印象,就停留在這句脍炙人口的詩。竹子在我心裡就是硬漢的形象,颀長的身段下卻是堅韌的心。誰能想到這樣的一個硬漢,也能化身為細絲,纏繞出曼妙少女手中最輕盈的龔扇呢?

第一次見到龔扇的人大多都對龔扇有些誤會。龔扇扇面僅幾錢重,質薄如絹,光滑如鏡,在陽光下還能透光顯影,任誰都要以為是絲綢制作的良品。據說考古學家郭沫若先生就曾誤會龔扇為素絲織錦,贊歎其“巧奪天工”,見慣了奇珍異寶的光緒皇帝也為其驚豔,賜名“宮扇”。

一把龔扇通常要經曆60天以上的編織,全部工序都是純手工操作。編織龔扇的人,在我看來更像是修行的僧人。十幾年才能修煉成功的技藝,在運用時每一步都是如履薄冰,稍有差池便是前功盡棄。坐在那裡編織的匠人,身上都有一種淡泊的氣質。這樣的靜心誠意,在這個什麼都講求速度的時代顯得越發可貴。

龔扇的選料是很精細的。它要用大山腳下背陰處生長的樹齡一年的慈竹做原料,慈竹是四川特産的竹子,曾有詩人寫詩描述過它“一叢闊數步,森森數十莖。長莖複短莖,枝葉不峥嵘。去年笱已長,今年笱又生。”采集時間通常是十一月份,因為這個時候蟲子較少。

慈竹選取好後就是刮竹絲階段,竹子變身為綢緞的秘密就在于此。将截好的竹節劈開,一分為二,二分為四,直到刮成厚度大概為0.01-0.02的竹絲。這個手藝即使是富有天賦的龔氏傳人,也需要磨練十五年的時間。倘若你親眼所見這個過程,掂量下那薄如蟬翼的竹絲,大概會明白鐵杵磨成針的意思吧。

而龔扇的編織,在這一切之後才真正開始。選好竹扇的圖,先用竹絲編織經緯線起頭,靠近表皮顔色較深的竹絲為經,靠近内壁顔色較淺的竹絲為緯,龔扇就是用竹絲兩面色度的細微差别來塑造人物和圖案。因此我們看到的龔扇成品,雖然素淡,圖案卻是一絲不苟。在這個編織的過程中,有挑、放、穿、壓、破四種手法。最讓人感到驚奇的是破這個手法,在編織到人物五官或者動物神态的時候,為了讓細節更加傳神,要把竹絲局部刺破得更薄進行編織。這就意味着,竹絲将更薄,在這個工序要求更複雜的地方。細想起來真是覺得心驚肉跳,這樣精細的活偏偏需要一顆果敢的心。

編織完龔扇,這一切并沒有完全結束。繃扇是龔氏手藝中緊要的一環,編織好的扇面放在一個特定的框内,每一根絲都達力、崩抻,然後再縫鎖扇邊緣和上膠等,龔扇至此才算完工。竹子已百煉鋼成繞指柔,匠人的這場修行,至此也達到另一個頂峰。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