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社區一位“新”糖友來衛生服務站購藥,護士叮囑他,服藥後要按時進食以防低血糖,病人一笑置之,“我是糖尿病血糖高怎麼會低血糖呢?” 其實,那些有經驗的糖尿病患者都知道,糖尿病雖然是以血糖高為主要表現,但是,低血糖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并發症之一,在治療的過程中,由于藥物、飲食、運動等因素的影響,稍不留意,随時可以發生低血糖。
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低血糖的危害往往更高于高血糖,一次嚴重的低血糖有可能抵消患者終生維持血糖正常帶來的益處,它對于人的損害也往往是瞬間緻命的,當低血糖發生時,輕則心慌、冒冷汗,重則會導緻腦組織不可逆的損傷,發生腦水腫、癡呆、昏迷甚至死亡。因此,醫學界經常将低血糖喻為:“閃電殺手”。現在讓我們一步一步揭開低血糖的神秘面紗,還原出它的本來面貌。
怎樣才算是低血糖呢?
一般來說,糖尿病人血糖低于3.9mmol/L,非糖尿病人血糖低于2.8mmol/L時,則屬于低血糖的範疇了,有些時候,如果出現低血糖症狀,但沒能檢測血糖或者檢測血糖并沒有低于3.9mmol/L,也應按照低血糖來及時處理。
發生低血糖時有哪些表現?
不同年齡段的糖尿病患者發生低血糖時的臨床表現并不完全一樣。嬰幼兒及低齡兒童低血糖常常表現為哭鬧易驚、易激惹、面色蒼白、出冷汗、噩夢連連、遺尿等,發生在夜間可表現為尿床等,症狀缺乏特異性,須細心觀察才能發現。
成年人發生低血糖往往症狀比較典型,主要表現為交感神經興奮症狀,如心悸、出汗、饑餓感、疲乏無力、顫抖、面色蒼白等。
老年人低血糖則以神經缺糖症狀作為突出表現,如嗜睡、意識障礙、偏癱、癫痫樣抽搐、昏迷等,很容易被誤診為中風。
低血糖有時還可能出現“不典型”的表現,如:舌根發麻、說話不清、無端發脾氣等等;還有一些患者表現為無症狀性低血糖,有研究表明無症狀性低血糖有近一半發生在夜間睡眠時,可能與睡眠時自主神經功能興奮性降低有關,這時發生的低血糖可以持續數小時而不驚醒患者,導緻患者猝死。
什麼情況下糖尿病患者易發生低血糖呢?
口服降糖藥物或胰島素劑量偏大;服用降糖藥或注射胰島素後沒有按時吃飯;飲食控制太嚴格,吃飯時間不固定;運動量過大;空腹飲酒等情況都容易導緻低血糖的發生。
糖尿病患者如何避免低血糖的發生?
積極主動接受糖尿病健康教育,掌握糖尿病自我保健知識。比如荷葉塘社區衛生服務站為糖尿病居民建立了“糖護士”微信群及電子健康檔案,提供健康教育,在線咨詢等個體化服務。
定期監測血糖。尤其在血糖波動大、環境、運動等因素改變時要密切監測血糖。
定時定量進餐。如果進餐量減少應在醫生的指導下相應減少藥物劑量,運動前應增加額外的碳水化合物攝入。
充分認識引起低血糖的危險因素。包括對患者家屬的教育,識别低血糖,掌握自救方法等。
無症狀低血糖患者加測睡前血糖,當血糖水平低于6mmol/L時,可酌情加餐;遵醫囑将晚餐前或睡前的降糖藥物減量;并加測淩晨3時的血糖;飲酒也可以掩蓋低血糖的表現,避免酗酒和空腹飲酒。
發生低血糖時如何處理?
1.對于低血糖時意識清楚的患者,可以記住兩個“15”:有條件的監測血糖,進食15克含糖食物(進食葡萄糖效果最佳),等待15分鐘複測血糖,如果仍低于3.9mmol/L,重複上述過程,仍未糾正及時就醫。
2.如果患者出現意識障礙,不能吞咽,忌經口喂食,以免發生嗆咳和窒息,須争分奪秒,盡快送醫院診治。
3.建議糖友記得随身帶幾顆糖果,關鍵時刻它們也許是救命法寶。
4.随身攜帶糖尿病救助卡片,上面注明患者的姓名、診斷以及緊急聯系電話,萬一發生低血糖昏迷時可以給救助者提供有用的信息。
【來源:科普湖南】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緻敬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