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生命的意義就是對抗熵增

生命的意義就是對抗熵增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09 02:47:51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社會是一個整體,身處社會之中的個體命運往往也會随着整個社會的變化而變化。以社會科學的觀點來看,可以借助法國社會學家埃米爾·塗爾幹(Émile Durkheim)的“集體表象”與“社會事實”概念來理解這種現象。

同樣,當下比較火的詞彙“共同體”也彰示出身處同一環境當中個體之間的緊密聯系,這一概念則來自德國社會學家費迪南德·滕尼斯(Ferdinand Tönnies)。

放在當今社會之中,我們就可以更加切身地體會到這些理論概念的含義。

生命的意義就是對抗熵增(殘酷社會現狀内卷就是熵增)1

自從2020年年初“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蔓延以來,可以說整個世界都成為了當下遭遇高度接近的部分,對于國内的人們而言,這種急劇變化的影響則更甚:許多人在疫情當中失去了工作,需要面對再就業的壓力。

其實在這場疫情之前,整個社會的“内卷化”趨勢就已經出現,尤其是在就業領域,想要獲取自己想象當中的職位和收入,難度及挑戰比之前大很多。

疫情至今已經存在将近三年,這種“内卷”的狀況對于許多人而言,也幾乎成為一種難以逃離的命運。無數人不得不面對一個殘酷社會現狀,内卷就是熵增,數億人早已深陷無法逃離的死循環。

生命的意義就是對抗熵增(殘酷社會現狀内卷就是熵增)2

“内卷”與“熵增”

在讨論現象之前,對于概念的解釋是必不可少的。所謂“内卷”,其實人們并不陌生。在當今社會之中,人們往往将這一詞彙理解為,在某個領域當中出現的飽和狀态,以及在此狀态之下,置身于其中的人們産生的各種超越以往的努力程度。

其實在社會科學領域,“内卷化”(involution)這一詞彙的誕生源自于哲學家伊曼紐爾·康德,他的本意是為了描述一種與“進化”相對的、“向内發展”的狀态。

之後經過Clifford Geertz以及Prasenjit Duara等學者的應用,漸漸成為一種表述文化或者産業,發展至一種較高水平之後,難以轉變形态,同時在當下又再難取得突破,隻能“原地踏步”的狀态。

生命的意義就是對抗熵增(殘酷社會現狀内卷就是熵增)3

而所謂“熵”(entropy),這一概念源自于自然科學,尤其是物理學,由德國物理學家克勞修斯(Rudolf Julius Emanuel Clausius)在1865年時提出。

最初指的是在能量轉化的過程當中,由于能量形态産生了變化,所以總能量往往會産生一些流失,這種流失的現象就被稱之為“熵增”。之後被引用至社會科學領域,廣義上指在變化過程當中出現的一些領域的退化現象。

那麼在清楚了當下十分火熱的概念“内卷”概念的“前世今生”,以及用于理解這一概念的“熵增”概念之後,相信對于當今社會之中普遍存在的社會壓力,我們能夠更加清醒的去認識:當你經曆了一些變化,尤其是人們所共同面對的一些變化之後,那麼自身所處的領域一旦發生“洗牌”或是“重組”,可能就會産生這種“熵增”的情況。

生命的意義就是對抗熵增(殘酷社會現狀内卷就是熵增)4

數億深陷死循環中的人,如何結束這場困獸之鬥?

正如上文所做出的的解釋:發展和變革所帶來的“内卷化”其實是十分普遍的,對于許多人而言,這種變化帶來的沖擊又是不可避免的。

早在上個世紀,由于體制變革以及國家政策的變化,許多體制内的人辭去了穩定的工作,選擇“下海”經商,這種大規模的變革就會帶來比較明顯的“熵增”現象:機會看似很多,但每個人面對經商所表現出的能力各不相同,之後自然是有人趁此機會發家緻富,有人則失去工作的同時,又沒有好的發展。

這便是一種變化過程當中,社會“熵增”帶來的一種“内卷化”現象:我們早已置身其中,隻是并未意識到。

生命的意義就是對抗熵增(殘酷社會現狀内卷就是熵增)5

同樣,當下社會所面臨的發展與變革同樣令人措手不及:突如其來的疫情使得許多行業受到巨大沖擊。

居高不下的人口出生率降低數據導緻社會人口急劇減少、男女比例失調、生育和婚姻意願降低;不斷提升的人均學曆導緻每年數以百萬計的畢業生選擇考研、考公這樣的方式去提升自己,許多崗位則無人問津……面對種種變化與發展,想要堅守自己的人生軌迹,做好未來的規劃,難度可以說是猶如登天。

這也是為什麼當今社會之中,數億人都會認為自己的生活十分掙紮,甚至沒有希望,這是因為他們陷入了這種“循環”之中。

當然,在這樣的社會之中,想要避免這種悲劇也是有機會的。

生命的意義就是對抗熵增(殘酷社會現狀内卷就是熵增)6

首先,作為茫茫人海中的一個個體,在生活的過程當中一定要有清醒的認識,這種“清醒”不僅體現在職業選擇層面,更是在人生規劃、社交選擇以及家庭發展這些方面,是一種全面、多層次的顧及。當然,其中最難的還是職業。

當下社會風險諸多,這就要求我們具備一定的認識,對于之後自己所從事職業的發展趨勢有一個大緻的認識,假如預見到之後的發展道路并不順利,那麼及時選擇轉變、進行轉型也未嘗不可。

其次,就是在生活當中正視這種“内卷”帶來的壓力。

現代社會的人們普遍會處于一種焦慮狀态之中,每天會為了各種事情而“發愁”:因為自己的工作不順利、因為自己的社交狀況不佳、因為看不到之後發展的希望等等。

生命的意義就是對抗熵增(殘酷社會現狀内卷就是熵增)7

這些都是因為社會整體的大環境處于一種“失序”狀态下,給人們帶來的負面影響。

其實應該盡量清楚一點:每個人在這種情況下都或多或少的面臨挑戰,自己焦慮也沒有什麼實質作用,不如“退而結網”,仔細思考之後的打算,并且做出相應的能力提升,這樣才有利于在疫情過去、社會恢複正常之後取得一些進展。即便是到時挑戰仍然存在,那麼這段時間的能力提升也總是有利的。

總而言之,當今社會的高速發展會帶來變革與沖擊,假如不能很好地應對,那麼就會陷入一種“熵增”及“内卷”帶來的“無限循環”之中。

- The End -

作者 | 湯米達

編輯 | 萬安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Jean Piaget Biographie. (2020, January 29).

第一心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