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中秋節的六種習俗

中秋節的六種習俗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0 17:09:38

中秋節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作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其習俗自然不少,那麼中秋節的風俗有哪些呢?下面是中秋節的十大習俗介紹,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中秋節的六種習俗(中秋節的十二大習俗)1

中秋節的風俗一:祭月

《禮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這裡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祭月源于遠古初民對月的崇拜,後來作為天體的月被人格化,成為月神。曆代皇家稱月神為夜明之神,道教興起後稱月神為太陰星君。而民間則多認為月神是女性,是嫦娥,稱她為月姑或月姐。

祭月在上古作為季節祭祀儀式被列入皇家祀典、例行祭祀後,民間就缺少了祭月的消息,像日月這樣的代表陰陽的天地大神,隻有王家才能與之溝通,祭月成為皇家的專利。

随着社會的發展,也逐漸影響到民間。仿照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風,到了後來賞月重于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松的歡娛。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極盛,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宋代、明代、清代宮廷和民間的拜月賞月活動更具規模。

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農曆八月十五是中國傳統的中秋節,少數民族祭月的活動内容除了與漢族的中秋節相似外,還有極富民族特色的一系列活動,比如壯族的祭月亮,所以也叫“祭月節”。中秋祭月儀式是一種古老的祭祀禮儀,表達人們祈求月神降福人間的一種美好心願。

中秋節的六種習俗(中秋節的十二大習俗)2

中秋節的風俗二:賞月

賞月的風俗來源于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松的歡娛。

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約始魏晉時期,但未成習。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待到宋時,形成了以賞月活動為中心的中秋民俗節日,正式定為中秋節。與唐人不同,宋人賞月更多的是感物傷懷,常以陰晴圓缺,喻人情世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飾不住宋人的傷感。但對宋人來說,中秋還有另外一種形态,即中秋是世俗歡愉的節日:“中秋節前,諸店皆賣新酒,貴家結飾台榭,民家争占酒樓玩月,笙歌遠聞千裡,嬉戲連坐至曉”(《東京夢華錄》)。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營業,玩月遊人,達旦不絕。

一年四季皆有明月,為何要在中秋賞?歐陽詹在《玩月》詩序中試圖解釋了這個問題:“月之為玩,冬則繁霜太寒,夏則蒸雲太熱,雲蔽月,霜侵人,蔽與侵俱害玩。秋之于時,後夏先冬,八月于秋,季始孟終,十五于夜,又月之中。稽之天道,則寒暑均;取之月數,則蟾魄圓。”他從天氣角度給出了解釋,這個解釋在今天的科學角度看來是合理的,秋季中期,北方幹冷氣流迫使夏季一直回旋在我國大部分地區上空的暖濕空氣向南退去,空氣中水汽降低,天空中的雲霧少了,因而出現秋高氣爽、夜空如洗的天氣,所以月亮顯得分外皎潔,使人産生月到中秋分外明的感覺。除了自然原因外,人們選擇一年中的“中秋”前後賞月還有曆史原因,早期月亮祭祀選擇在秋季進行,那時人們的注意力都集中到月亮上,能充分領略到平常習焉不察的月亮之美。而當時上層人士對月亮的認識開始趨于理性,不再是單純的崇拜,就漸漸把圓月當成了一種美麗的自然景象進行欣賞。所謂的“良辰美景”心态,便是如此。從曆代賞月詩歌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神話的痕迹,桂樹、白兔、嫦娥是常見的意象,也證明了古代月亮神話對賞月風尚的濃厚影響。

中秋節的六種習俗(中秋節的十二大習俗)3

中秋節的風俗三:拜月

相傳古代齊國醜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後,以超群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衆,後立她為皇後,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少女拜月,願“貌似嫦娥,面如皓月”。而雲南傣族在中秋之夜,同樣盛行“拜月”風俗。

中秋節的六種習俗(中秋節的十二大習俗)4

中秋節的風俗四:吃月餅

餅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傳下來,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餅的習俗。月餅在中國有着悠久的曆史。據史料記載,早在殷、周時期,江、浙一帶就有一種紀念太師聞仲的邊薄心厚的 “太師餅”,此乃中國月餅的“始祖”。

據說起源于唐代。《洛中見聞》曾記載:中秋節新科進士曲江宴時,唐僖宗令人送月餅賞賜進士。北宋之時,在宮廷内流行,但也流傳到民間,當時俗稱“小餅”和“月團”。後來演變成圓形,寓意團圓美好,反映了人們對家人團聚的美好願望,也是對親朋好友深深的思念。北宋皇家中秋節喜歡吃一種“宮餅”,民間俗稱為“小餅”、“月團”。蘇東坡有詩雲:“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饴”。

中秋節的六種習俗(中秋節的十二大習俗)5

中秋節的風俗五:觀潮

錢塘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由西往東注入杭州灣,流入東海。錢江湧潮為世界一大自然奇觀,,它是天體引力和地球自轉的離心作用,加上杭州灣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湧潮。古時杭州觀潮,以鳳凰山、江幹一帶為最佳處。因地理位置的變遷,從明代起以海甯鹽官為觀潮第一勝地,故亦稱“海甯觀潮”。 “錢江秋濤”聞名國内外,早在唐宋就已盛行。每年農曆八月十五,錢江湧潮最大,潮頭可達數米。海潮來時,聲如雷鳴,排山倒海,猶如萬馬奔騰,蔚為壯觀。

觀潮始于漢魏(公元一世紀至六世紀),盛于唐宋 (公元七世紀至十三世紀),曆經2000餘年,已成為當地的習俗。

中秋節的六種習俗(中秋節的十二大習俗)6

中秋節的風俗六:賞桂花

桂花有“九裡香”之譽,是我國人民十分喜愛的一種傳統名貴花木。自古以來,人們把桂花及其果實視為“天降靈實”,作為崇高、美好、吉祥的象征。因此人們稱譽好的兒孫為“桂子蘭孫”;把“進士及第”或考上了狀元,稱之為“蟾宮折桂”;把月宮稱為“桂宮”,以“桂魄”比喻月亮。而且,我國勞動人民還以桂花和月亮為題材,創造了許許多多優美動聽的神話故事,世代相傳,為人們所津津樂道的“嫦娥奔月,吳剛捧出桂花酒”的神話故事,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個。在中秋節賞桂花更是别有滋味,因為桂花寄托着人們對甜蜜生活的追求和贊美。

中秋節的六種習俗(中秋節的十二大習俗)7

中秋節的風俗七:玩花燈

早在北宋《武林舊事》中,記載中秋夜節俗,就有将“一點紅”燈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動。中秋玩花燈,多集中在南方。如前述的佛山秋色會上,就有各種各式的彩燈:芝麻燈、蛋殼燈、刨花燈、稻草燈、魚鱗燈、谷殼燈、瓜籽燈及鳥獸花樹燈等,令人贊歎。

中秋節的六種習俗(中秋節的十二大習俗)8

中秋節的風俗八:燃燈

中秋之夜,有燃燈以助月色的風俗。如今湖廣一帶仍有用瓦片疊塔于塔上燃燈的節俗。江南一帶則有制燈船的節俗。近代中秋燃燈之俗更盛。今人周雲錦、何湘妃《閑情試說時節事》一文說:“廣東張燈最盛,各家于節前十幾天,就用竹條紮燈籠。做果品、鳥獸、魚蟲形及慶賀中秋等字樣,上糊色紙繪各種顔色。中秋夜燈内燃燭用繩系于竹竿上,高豎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燈砌成字形或種種形狀,挂于家屋高處,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富貴之家所懸之燈,高可數丈,家人聚于燈下歡飲為樂,平常百姓則豎一旗杆,燈籠兩個,也自取其樂。滿城燈火不啻琉璃世界。”看來從古至今中秋燃燈之俗其規模似乎僅次于元宵燈節。

中秋節的六種習俗(中秋節的十二大習俗)9

中秋節的風俗九:飲桂花酒

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聞着陣陣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歡慶合家甜甜蜜蜜,已成為節日一種美的享受。到了現代,人們多是拿紅酒代替。

中秋節的六種習俗(中秋節的十二大習俗)10

中秋節的風俗十:燒寶塔

《中華全國風俗志》卷五記:江西“中秋夜,一般孩子于野外拾瓦片,堆成一圓塔形,有多孔。黃昏時于明月下置木柴塔中燒之。俟瓦片燒紅,再潑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時四野火紅,照耀如晝。直至夜深,無人觀看,始行潑息,是名燒瓦子燈”。廣東潮州的燒瓦塔,也是以磚瓦砌成空心塔,填入樹枝燒起火來。同時還燃煙堆,就是将草柴堆成堆,在拜月結束後燒燃。而在廣西邊疆一帶的燒番塔,亦類似這種活動,但民間傳說是為了紀念清代抗法名将劉永福将逃入塔中的番鬼(法國侵略者)燒死的英勇戰鬥,頗有愛國的思想。福建晉江亦有“燒塔仔”的活動。

傳說這種習俗與反抗元兵的義舉有關。元朝确立後,對漢人進行了血腥的統治,于是漢人便進行不屈的反抗,各地相約中秋節起事,在寶塔的頂層點火為号。類似于峰火台點火起事,這種反抗雖被鎮壓下去,卻遺存了燒寶塔這一習俗。

中秋節的六種習俗(中秋節的十二大習俗)11

中秋節的風俗十一:猜燈謎

猜燈謎是一種曆史悠久的智力遊戲 ,起源于中國的易經八卦。 猜謎就是指通過給定的提示性文字或者圖像等,按照某種特定規則, 猜出指定範圍内的某事物或者文字等等内容。 猜謎的形式中以中國中秋節燈謎最為常見, 往往利用漢字、漢語的特點進行有意識地别解謎面。

中秋節的六種習俗(中秋節的十二大習俗)12

中秋節的風俗十二:玩兔兒爺

清代宮廷把月中的玉兔稱做“太陰君”,民間則不同,百姓們稱它為“玉兔兒爺”。在北京一帶的民俗中,中秋節祭兔兒爺反映了民間敬神心理的異化,中秋自從由祭月的禮俗轉化成民間節日後就淡化了禮俗色彩,而遊賞性質越來越突出,玩兔兒爺的風俗可以說是這一現象的有力佐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