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今最具影響力的書法大家》之13
柳公權(778年-865年),字誠懸,漢族,京兆華原(今陝西銅川市耀州區)人。唐代著名書法家、詩人,兵部尚書柳公綽之弟。曆仕憲、穆、敬、文、武、宣、懿七朝,官至太子少師,封河東郡公,以太子太保緻仕,故世稱"柳少師"。鹹通六年(865年),柳公權去世,年八十八,贈太子太師。
“心正則筆正”,這句話是唐代著名書法家柳公權說的。顧名思義,無非要求寫字時要有一個端正的心态,認真對待寫字,這樣才能把字寫好。但是細究起來,這句話卻大有意味,很值得品一品。
據《舊唐書》記載:“上(唐穆宗)問公權:‘卿書何能如是之善?’對曰:‘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時上荒縱政僻,遂默然改容,悟其以筆谏也。”柳公權發現唐穆宗怠于朝政,于是就在皇帝請教他如何才能把字寫好的時候巧妙地進行勸谏,以書喻政,由此及彼,說出了“心正則筆正”這句話。唐穆宗也是一個很聰明的人,當場就知道柳公權是在“筆谏”,于是“默然改容”。這句話說得非常巧妙,無論在把握說話時機上還是說話的得體性上都非常恰當,不僅回答了君王的問題,又巧妙地勸谏了君王,以至于這句話能夠一直流傳于後世,成為書法學習者初學書法的必修課,更成為儒家士大夫的一種典範。
柳公權是中唐時期著名的書法家。他從顔真卿處接過楷書的旗幟,自創“柳體”,登上了唐代書法的又一個巅峰。後世以“顔柳”并稱,評價他們的字為“顔筋柳骨”,是曆代書法藝術的楷模。柳公權從小就接受《柳氏家訓》關于“德行”的教導,為人剛毅正直,終生以德行為根株,為人、書藝都具儒家風範。《新唐書》記載:“(柳公權)博貫經術,于《詩》、《書》、《左氏春秋》、《國語》、《莊周》書尤邃,每解一義,必數十百言。”他在研習儒學的同時,又于佛、道方面接觸頗多,并有大量的書法創作,如《金剛經》、《清靜經》、《度人經》、《陰符經序》等。柳公權既有佛道慰藉心靈,在滾滾紅塵中自能得以超脫。他多方面的學識素養從心靈底處滋養着他,其剛毅正直的品行和超塵脫俗的佛道風範,都熔鑄于柳書的風骨之中,流傳千古。“心正則筆正”這句話不僅有他對書法境界的領悟,更有其對人生百态的感悟。
柳公權書法以楷書著稱,與顔真卿齊名,人稱"顔柳",又與歐陽詢、顔真卿、趙孟頫并稱"楷書四大家"。他的書法初學王羲之,後來遍觀唐代名家書法,認為顔真卿,歐陽詢的字最好,便吸取了顔,歐之長,在晉人勁媚和顔書雍容雄渾之間,自創"柳體",以骨力勁健見長,後世有 "顔筋柳骨"的美譽。柳公權亦工詩,《全唐詩》存其詩五首,《全唐詩外編》存詩一首。
文中圖片來源于網絡,關注書畫類資訊城市畫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