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例來自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蘇冠華教授團隊,發表在JAMA雜志“臨床心電圖挑戰”版塊的病例文章——An Unusual Cause of ST-Segment Elevation in Lead aVR。作者:賈子恒 劉彤 谷雲飛
來源:循環在線
病例介紹
一名30多歲男性患者,因“持續心悸伴胸悶5小時”就診于急診科,伴黑曚和疲乏,既往無明确心髒病病史。入院4小時前,患者于另一醫院體檢結果如下:心率為123bpm,血壓降至86/42mmHg;12導聯心電圖顯示aVR導聯ST段明顯擡高,I、Ⅱ、Ⅲ、aVF、V2~V6導聯ST段壓低(圖A)。
圖A 入院前4小時心電圖。aVR導聯ST段明顯擡高,I、Ⅱ、Ⅲ、aVF、V2~V6導聯ST段彌漫性壓低。
根據心髒相關症狀和廣泛心肌缺血的心電圖改變,初步診斷為急性冠脈綜合征。給予該患者阿司匹林(300 mg)和替格瑞洛(180 mg)後行急診冠脈造影,未發現明顯冠脈異常。遂轉診至我科進一步診療。
圖B 急診冠脈造影。左冠狀動脈未見狹窄。
那麼,多個導聯ST段改變的可能原因是什麼?
心電圖解讀
心電圖(圖A)顯示正常窦性心律(心率107bpm),aVR導聯ST段擡高2.0 mm,I、Ⅱ、Ⅲ、aVF、V2~V6導聯ST段下移1.0 mm~4.0 mm,未見病理性Q波。廣泛性ST段壓低(尤其是V4~V6導聯)伴aVR導聯ST段擡高提示彌漫性心内膜下缺血,可能由急性左冠狀動脈主幹閉塞或三支病變所緻。
然而,該患者無冠心病相關危險因素,冠脈造影顯示左冠狀動脈無狹窄(圖B),因此,該心電圖改變有其他特殊意義。
臨床診治過程
進一步檢查發現,該患者左1/3肋間可聞及持續性雜音,兩肺野均聞及濕羅音,未見明顯頸靜脈擴張。經胸超聲心動圖可見一口徑大小為0.9*1.5 cm的非冠脈瓦氏窦瘤(SVA)破裂,主動脈向右房持續分流(圖C、D)。
血液化驗結果如下:心肌肌鈣蛋白I水平為3.437 ng/mL(參考範圍[RR]為<0.026 ng/mL),CK-MB水平為21.7 ng/mL(RR為<6.6 ng/mL),ALT水平為85 U/L(RR為21-72 U/L),血尿素氮水平為25.1 mg/dL(RR為9.0-19.9 mg/dL),肌酐水平為1.6mg/dL(RR為0.7~1.2 mg/dL),上述結果提示多器官損傷和心肌損傷。患者遂接受SVA修複術,3周後好轉出院。
圖C、圖D 經胸超聲心動圖,非标準四腔切面和胸骨旁主動脈短軸切面。無冠窦瓦氏窦瘤(白色箭頭)破裂,主動脈向右房持續分流。
讨論
瓦氏窦瘤是一種相對罕見疾病,可合并多種嚴重并發症,包括瓦氏窦瘤破裂。由于病例罕見且臨床表現不典型,常有誤診。
最新研究報道,急性SVA破裂患者出現aVR導聯ST段擡高(部分病例也可伴有V1導聯ST段擡高)和其他導聯ST段彌漫性壓低的心電圖特征,但此發現尚未得到臨床醫生充分認識。
由于其心電圖改變與臨床表現,常誤診為由左冠狀動脈嚴重閉塞或三支病變所緻急性心肌梗死。确診前使用雙抗和溶栓治療并不恰當,可能會延誤治療并導緻不良後果。因此,早期識别SVA破裂非常重要。
以下臨床征象可提供診斷線索:
(1)患者年輕且無冠心病相關危險因素;
(2)主訴心悸、胸悶或暈厥,并非嚴重胸痛;
(3)聽診可聞及持續性心髒雜音;
(4)病程早期發生心源性休克,但血清心肌肌鈣蛋白水平僅輕微升高。
出現上述臨床特征的患者,不排除SVA破裂,應立即行超聲心動圖或心髒CTA以明确診斷。
目前SVA破裂患者心電圖改變的潛在機制仍不清楚。SVA破裂後會出現嚴重的左向右分流,導緻外周血壓下降和中心靜脈壓上升,冠狀動脈血供嚴重減少。合并主動脈瓣關閉不全時,心室負荷将進一步增加。由于供血供氧不足,可發生廣泛心内膜下缺血,導緻左胸導聯(I、Ⅱ、aVL、V4~V6)ST段彌漫性壓低,aVR導聯ST段擡高的心電圖改變。當然,該心電圖改變的具體機制也有待進一步研究。
臨床要點
對心電圖表現為aVR導聯ST段明顯擡高、多導聯ST段彌漫性壓低的年輕患者,除了考慮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不除外急性SVA破裂。
以下臨床征象可為急性SVA破裂提供早診斷線索:發病年齡較小;無冠心病相關危險因素;主訴是明顯心悸、胸部不适或暈厥,并非胸痛;聽診可聞及心髒持續性雜音。
疑似急性心肌梗死或急性SVA破裂的患者均建議行床旁超聲心動圖檢查,此外,詳細的體格檢查也至關重要。
文獻來源:JAMA Intern Med. February 28, 2022. doi:10.1001/jamainternmed.2021.8532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