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天津8月5日電(記者周潤健)“風吹一片葉,萬物已驚秋。”《中國天文年曆》顯示,北京時間8月7日9時6分迎來“立秋”節氣,夏盡秋來,金風漸至,傳統意義上的秋天從此開始了。專家表示,作為我國重要的歲時節氣,“立秋”這天,民間有“貼秋膘”“咬秋”等習俗。
曆史學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員羅澍偉介紹說,“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此時節“涼風至,白露生,寒蟬鳴”。“立了秋,把扇兒丢”,古人把“立秋”當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時刻,也稱“七月節”。
“立秋”之日,我國民間一直流傳着“貼秋膘”“咬秋”的習俗。羅澍偉說,“暑伏”時節,天氣炎熱,會出現食欲不振、身體消瘦等“苦夏”現象,“立秋”至則需“貼秋膘”。據說,“貼秋膘”的習俗源于清代,最初就是“立秋”之日吃伏天裡斷供的“爆烤涮”。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副食供應的充裕,諸如白切肉、紅燒肉、炖雞鴨、紅燒魚等常見于“立秋”時的百姓餐桌。
“‘立秋’後适當‘貼秋膘’進補,可以提高人體的髒器功能,但要因人而異。對于老年人、兒童、胃火旺或肥胖者,以及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群,高蛋白高脂肪的攝入一定要适量,否則容易‘上火’或積食造成消化不良。應根據自身狀況,調整膳食結構,均衡三餐營養,可适時搭配一些具有健脾養胃、滋陰潤肺的果蔬,如蘋果、梨、百合、山藥、蓮藕、蘿蔔等。”羅澍偉說。
“‘立秋’之時食瓜,曰‘咬秋’,可免腹瀉。”羅澍偉提醒說,“西瓜等可以祛除暑日積蓄在體内的暑氣,但性屬寒涼,食用要适量,特别是在‘立秋’以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