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翡翠表生還原性水岩反應
在常溫常壓的表生環境下,水溶液對翡翠具有一定的溶解性。其溶解度随着翡翠顆粒粒度的變細而增加。翡翠的微裂隙中存在一些破碎細粒的硬玉等雜質礦物,其表面積大,活性較高,是水岩反應的主要對象。由于水岩反應都是在表生條件下,充填的綠泥石類粘土礦物表現為隐晶物質,從而掩蓋了部分裂隙的存在,使翡翠透明度提高,翡翠呈現出灰綠、暗綠、藍綠的色彩。
2.礦床
地表或地殼裡由于地質作用形成的并在現有條件下可以開采和利用的礦物的集合體,也叫礦體。或由地質作用形成的。有開采利用價值的有用礦物的聚集地。包括地質的和經濟的雙重含義。礦床是地質作用的産物,但又與一般的岩石不同。它具有經濟價值。礦床的概令随經濟技術的發展而變化。19世紀時,含銅高于5%的銅礦床才有開采價值,随着科技進步和采礦加工成本的降低,含銅0.4%的銅礦床已被大量開采。
3.霧
翡翠的皮(已風化或氧化)與翡翠内部(無風化或氧化)或稱肉之間的一種半氧化微風化的硬玉。實質上它也是翡翠的一部分,是從風化殼到未風化的肉(翡翠)的一個過渡帶。霧分白、黃、紅、灰、黑等。白霧也說明“種”老,一般人都喜歡賭白霧。黃霧顯示其内的鐵元素和其他元素正在漸漸氧化,但還沒有嚴重氧化,若為純淨的淡黃色的霧,則顯示雜質元素少,常出現高翠,但有時因鐵離子産生的藍綠色調可能進入翡翠的晶格,也出現微偏藍綠色調的綠。紅霧說明其内所含鐵元素已嚴重氧化,可能翡翠内部出現灰“地”。黑霧主要為大量雜質元素氧化所緻,顯示翡翠内部雜質多,透明度差。并非所有翡翠均産生霧。一般來講能産生霧的翡翠原料多産在老廠及新老廠的礦山上。
4.藓
翡翠表皮或内部見有黑、灰黑色的斑塊、條帶等,癬的形狀大小各異,這些黑色癬的主要礦物為角閃石、藍閃石片岩、鉻鐵礦及一些氧化物組成,因為這些黑色礦物與緻色的鉻離子有親源關系,以及黑色礦物——癬内的鉻鐵礦源源不斷地釋放出緻色鉻離子,在适當的條件下使翡翠緻綠。故癬與綠關系密切。民間稱“黑随綠走”、“癬吃綠”等。但有癬不一定有綠,有綠不一定有癬,要看癬的生成環境與時間,與癬内是否有鉻元素的存在等因素。故民間又有“死癬”與“活癬”之說。
5.蟒帶
在翡翠原料的表皮上,可見與表皮一樣或深或淺顔色的風化、半風化沙粒呈帶狀、環狀、塊狀等有規律有方向性的排列現象,被稱為蟒帶。蟒帶一般平行綠色的走向,綠的走向(脈)或稱綠的形狀,大多為原生裂隙充填了鉻離子而緻色。
6.松花
翡翠表皮隐約可見的一些像幹了的苔藓一樣的色塊、斑塊、條帶狀物稱“松花”。是指原來翡翠原料上的綠,經風化逐漸失色留下的痕迹。根據松花顔色的深淺、形狀、走向、多寡、疏密程度,可推斷其内綠色的深淺、走向、大小、形狀等。觀察時要淋水在原料上仔細研究。
更多翡翠極其相關知識,點擊下方專欄,三代翡翠世家傳人項世菊老師給你一場人人都能學會的翡翠課程。
(部分圖片及文字内容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立即聯系我們,我們将及時修改或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