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老君山
大十三朝古都洛陽,曆史悠久。自然風光秀麗,是路上絲綢之路的起點。
洛陽大周萬國頌德天樞
涼州大将軍,忠臣北宮純,千裡奔襲救洛陽,被傳為佳話。洛陽有歌謠:“涼州大馬,橫行天下。”
河南洛陽老君山,旅遊農家賓館的從業者用蔬果,黃豆、黑豆等農作物曬秋,拼出“馬踏飛燕”旅遊标志圖案。
河南洛陽老君山,旅遊農家賓館的從業者用山楂、甜棗、苦瓜、辣椒等蔬果,黃豆、黑豆等農作物曬秋,拼出“馬踏飛燕”旅遊标志圖案。
但今天我們隻說5A級旅遊景區,老君山。老君山又名景室山,位于洛陽栾川縣城東南三千米處,八百裡伏牛山脈的主峰,海拔2217米。道教名山。馬鬃嶺南側有三千餘畝石林景觀對遊人開放,被地質學者稱為“北國石林”。
傳說老子傳《道德經》後,告别函谷關的關令尹喜,騎着青牛而去,《史記》記載“莫知其所終”。另有記載稱老子歸隐于洛陽景室山,即老君山,景室山因老子在此歸隐修煉而得名。北魏時涼州工匠在山中建廟紀念老子。唐貞觀年間受到皇封,修建“鐵頂老君廟”,唐太宗賜名為“老君山”,沿襲至今。明萬曆十九年(1591)頒賜老君山道經诏谕,封為“天下名山”。
北魏時涼州工匠在老君山建廟紀念老子
自從2017年洛陽老君山第一次推出1塊錢吃到飽且不設置收銀台自己憑良心投币的午餐以來,每年小長假期間,老君山的這波人性化午餐總是會沖上熱搜,赢得很多人的贊揚
一元午餐是國内景區界的一股清流。
洛陽老君山一元午餐的表率,狠狠給了部分宰客景點一記響亮的耳光。
北魏時涼州工匠在老君山建廟紀念老子
北魏時涼州工匠在老君山建廟紀念老子
北魏時涼州工匠在老君山建廟紀念老子
北魏時涼州工匠在老君山建廟紀念老子
北魏時涼州工匠在老君山建廟紀念老子
如果你正在猶豫去哪裡旅遊?十三朝古都洛陽,歡迎您
龍門石窟
很多人去洛陽老君山旅遊,對北魏時涼州工匠在老君山建廟紀念老子這将事,非常好奇,那下面我們就把洛陽的小兄弟涼州也推薦給大家。大周武則天時期,洛陽、涼州、揚州為三大城市。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發現,山西大同在當時要成為全國的文化中心并不成熟,還需要一場遷徙,目的地是洛陽。大同雲岡石窟的風采随之出現在洛陽龍門石窟,此時洛陽已經逼近了長安,不得不說,孝文帝在為中國文化尋找真正的中心,是有眼光的。
天梯山石窟影響了龍門石窟
但,無論是大同的雲岡石窟,還是洛陽的龍門石窟,都被北京大學考古系第一任系主任宿白先生稱為“涼州模式”。
四世紀初,中原發生了“永嘉之亂”。洛陽名士張軌,發動了“士族北上進涼州”的運動。
河西走廊三巨頭:姑臧、神鳥、小張掖
京兆杜氏、河内常氏、河東裴氏、陳郡謝氏、安定張氏、武威賈氏、河内司馬氏、清河崔氏、博林崔氏、河東魏氏、陳留江氏、廣平陳氏、趙郡李氏、太原王氏、範陽魯氏、中山王氏、颍川荀氏、東陽陳氏、荥陽鄭氏、敦煌索氏,這群人士西晉司馬家,後代因八王之亂、永嘉之亂大多避亂西北前涼姑臧,故漢文化并沒有在五胡亂華中退出曆史舞台,而是保存在了西北前涼。正是由于這一群人來到西北的核心涼州才有了前涼的盛世。而後,後涼延續了前涼的文化和建築遺産。而後,南涼繼承北涼、西涼。而後,西涼、北涼亦繼承南涼。而後,北魏攻滅十六國中最後一個政權北涼,亦全盤吸收北涼之文化于人口。
雍州(今武威市)
涼州(今武威市)
北魏拓跋鮮卑漢化的過程,涼州移民功不可沒。北魏裂東魏、西魏,此餘脈依舊不斷。東魏變北齊,屬于北魏的正規軍。西魏變北周,屬于北魏的雜牌軍。故文化上,涼州系主要在東魏,但是在北齊和北周時期,涼州文化對他們的影響一刀一般。北周北齊歸于隋,隋唐餘脈正就是如此來源。
陳寅恪談洛陽名士張軌對涼州的建樹
尤其是大周武則天時期涼州神鳥縣界的吐谷渾涼州大可汗陵慕容智墓志的出土,更是驗證了武則天定都洛陽的曆史事實。進一步說明了涼州與洛陽的關系竟是如此緊密。
武則天設立大都督府
當你遊玩過洛陽之後,再來到涼州。你一定會有親切的感覺,因為涼州是唐周時期僅次于洛陽的大城市。
祁連山武威市天祝段
武則天貼身護衛慕容智(吉林大學複原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