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錢瑜 文藝 朱嘉樂 圖/珠海九洲
“荒涼島”華麗轉身成為“生态島”。作為國内首個以“公益 旅遊”模式開發的無居民海島、國内首個生态修複主題整島開發無居民海島,珠海三角島的建設動态備受關注。
11月23日,記者從珠海九洲控股集團全資下屬公司珠海九控藍色海洋旅遊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九控藍海)獲悉,經過數年修複建設,三角島生态修複工程初見成效。預計今年年底前,三角島可完成客運碼頭等基礎設施建設,明年投入試運營。
無居民海島“試水”市場化開發
三角島處于粵港澳大灣區幾何中心,到珠海、香港、澳門的直線距離分别約為15公裡、30公裡、12公裡,乘坐航班從九洲港出發,半小時便可抵達。
三角島面積不大,但名頭不小。2011年4月12日,國家海洋局向社會公布我國第一批開發利用無居民海島名錄,共計176個,三角島名列其中。
2017年2月,珠海九洲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全資下屬公司珠海九控藍色海洋旅遊發展有限公司獲得三角島旅遊開發使用權。這是國内首個采取“公益 旅遊”開發模式的項目,也是全國首批以市場化方式轉讓無居民海島使用權的示範項目。2017年12月,三角島運動休閑及科教示範項目開工建設,正式拉開建設帷幕。
2018年7月,九控藍海取得了國内第一本無居民海島不動産權證。2019年5月,《珠海經濟特區無居民海島開發利用管理規定》正式實施。該規定對無居民海島的規劃、保護、開發利用管理作出了明确要求,旨在進一步健全海域海島保護制度體系,引領推動無居民海島保護性開發。從那以後,三角島開發建設中遇到的無法可依、無規可循、無法受理審批等問題得到徹底解決。
2020年1月,三角島更曆史性地與陸地并網供電,并實現同網同價,徹底解決了海島電價貴的問題。
曆時數年,綠色重回小島
日前,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實地走訪三角島。在島上,碼頭已投入使用,沙灘修複工程已完工,島上的兩個淡水湖清澈甯靜,那抹美麗而獨特的藍讓人難以挪開目光。
“三角島變化太大了!”珠海九洲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的員工蘇曉強于2019年2月上島工作,見證了三角島的蛻變。
據介紹,上世紀80、90年代,三角島被作為采石場并把15年采礦權賣給了一家企業,生态環境因此遭到了嚴重破壞。
“島上被開采過的部分,基本上沒有綠植,都是光秃秃的,從遠看就是一片片的泥土色。”蘇曉強回憶起上島時看到的海島樣貌。面對三角島生态環境的“千瘡百孔”,上島的工作人員們開始着手山體邊坡複綠和海岸線生态修複等工作。
辛勤的付出逐漸得到回報。蘇曉強介紹,全島複綠面積約達8萬平方米,海岸線生态修複長度約4000米。綠色慢慢回歸島上,動植物多樣性愈加豐富,未來大灣區的海上旅遊勝地已經初現神采。
如今,蘇曉強十分享受在島上的時光,“生态環境變好後,越來越多鳥類飛來定居,各種顔色的鳥、老鷹、貓頭鷹都能見到。”
與此同時,一個适宜生産生活的良性生态圈也逐漸成型。“目前,三角島實現了全島水電網全通。”負責三角島開發運營的九洲控股相關負責人介紹,海洋海島監測中心、風力發電站、海水淡化廠、垃圾處理廠、消防中心等公益場所均已建成并投入使用。這些場所不僅發揮着島上基礎設施的作用,也将為後續開展海洋海島科普研學活動等公益項目創造多種可能。
據悉,根據三角島的建設規劃,全島劃分為海島碼頭區、主題活動區、文旅配套區、靜谧休閑區、海島後勤區。音樂場所、度假休閑場所、海洋海島科普基地等多種類型共35項業态的打造,将“公益 旅遊”以及音樂主題的内核展現得淋漓盡緻。
在這背後,九洲控股付出了“大手筆”:三角島開發預計首期總投資約22億元,将充分發揮山、海、湖、岸、灘、礁、灣等資源優勢,以整島生态修複為重點、适度旅遊開發為支撐,打造集科普教育、主題體驗、海上運動和休閑度假于一體的海島旅遊綜合體及粵港澳大灣區旅遊目的地。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魏琴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