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來說,蟒袍往往繡有蟒紋,又稱“花衣。
中國古代皇帝和皇太子以下皇宗室宗親、1至9品文武官員,以及其诰命夫人等都可以穿着蟒袍。
它的尊貴意味,僅次于龍袍了。
所謂蟒,并非真正的蟒蛇,而是僅比龍少一隻爪的想象動物。
因龍袍尊貴而華美,所以曆來都有私下繡龍袍者,約在明代以後,就明文規定“龍去一爪,貶為蟒”。
事實上,皇帝、皇太子以下官員皆可穿。
皇太子用杏黃色的9隻蟒的蟒袍,皇子用金黃色的9隻蟒的蟒袍。
文武百官用藍色和石青色,1,2,3品官員可繡9隻蟒,4,5、6品可繡8隻蟒,7,8,9品可繡5隻蟒。
1明清官員的蟒袍|五爪為龍,四爪為蟒,有君臣之間等級的差别蟒袍又稱“蟒衣”。
它是明清官員所穿的一種禮服。
因衣上繡“蟒”而得名。
蟒與龍形相似,但少一爪,即所謂“五爪為龍,四爪為蟒”。
龍爪的多寡,表示君臣之間的尊卑差别,所以,皇帝穿“龍袍”,百官穿“蟒袍”,是君臣之間等級差别的體現。
明萬曆時,神宗多賜蟒衣,但蟒衣尚不是一種普遍的禮服。
至清代,蟒袍為百官禮服,一般是逢慶典之時穿用。
地藍或石青,通身以金線繡蟒,蟒數自八至五,按品官等級有所不同。
與皇帝穿龍袍、衮服一樣,百官穿蟒袍也往往與褂服配套,穿在褂服之内。
2朝廷以示嘉許文武大臣,往往賜之以“蟒衣”據說,明朝抗倭期間,經過一個月的戰鬥,戚家軍九戰九捷,徹底消滅了侵犯台州的倭寇。
戚繼光抗擊倭寇為國家安定與海防安全作出了自己的突出貢獻,大明朝廷以示嘉許,賜之以“蟒衣”。
這個衣物又稱蟒袍,與之類似的尚有飛魚服、鬥牛服,其實“牛“魚”亦類似蟒形,皆為較尊貴的賜服。
蟒袍,又被稱為花衣,因袍上繡有蟒。
事實上,元朝就有皇帝賜蟒袍的先例,元順帝特賜官服“金手蟒袍”。
至正元年,元順帝特地召見了呂蒙甫。
故人相見,分外親切,元順帝十三歲的時候,在桂林遇到呂蒙甫時就被他的忠誠所感動,是呂蒙甫的正直和不屈不撓讓他感到對未來有了希望。
後來當元順帝遇到權臣伯顔,對人心險惡的恐懼,又重新回到心頭,見到了闊别數年的呂蒙甫,他又找回了治理國家的信心。
元順帝賜蟒袍的給呂蒙甫的時候說:“這蟒袍就相當于朕賜給你的尚方寶劍,你在必要的時候可以穿上它,對違法亂紀的宗族有震懾作用。”
呂蒙甫說:“這樣就好了,國人、色目人享有特權,有時候需要這樣的尚方寶劍去辦事情。”
于是,元順帝下诏:特賜呂蒙甫金手蟒袍,表彰呂蒙甫在刑部的貢獻。
賜服獎勵是元代皇上對大臣喜愛的最好表達方式,根據規定,賜服服色,一品鬥牛,二品飛魚,三品蟒,四五品麒麟,六七品虎。
呂蒙甫位居三品,得到的應該是一件蟒袍,隻不過左肩多了一隻繡花金手而已。
3帝王穿黃色,龍袍繡團龍圖|官服蟒袍則繡蟒形圖,以杏黃、金黃為貴帝王穿黃色,前胸、後背及肩部繡團龍圖,下擺及袖口繡草龍圖。
王妃、女将、公主穿桔黃或紅色,服飾繡雙鳳朝陽、風采牡丹等。
達官顯貴,則根據角色、年齡、性格着紅、黑、綠色,前胸及後背繡雲龍、飛鶴、蟒。
蟒袍上繡蟒形的官服也是拜年用的服裝。清代《燕京歲時記·辭歲》上說:“除夕的時候,穿蟒袍走訪親友,說是辭歲。”
明代多作蟒衣或蟒服。
清代又稱花衣。
蟒為“象龍”,它與龍的首、鬣、火焰等處略有差異,用以象征低于皇帝的權力與地位。
明代需特賜才能穿着。
清代則上自皇子,下至九品、未人流者都可用,以服色。
蟒的數量、顔色可以區分尊卑:
色以杏黃、金黃為貴;一般都是皇太子、皇子及親王、郡王特賜。
蟒數以九為最尊,坐蟒較走蟒為貴。
通常來說,大多用于萬壽、上元和年節等隆重場合。
事實上,皇子蟒袍用金黃色,片金緣,通繡九蟒,裾四開。
高官則通繡九蟒,皆四爪,侯以下至文武三品官、郡君額驸奉國将軍以上,一等侍衛同。
文官品四,藍及石青諸色,随所用通繡八蟒,皆四爪。
武官四、五、六品,文官五、六品,奉恩将軍及縣君額附、二等侍衛以下相同。
文官七品則通繡五蟒,也是四爪。
諸韻書上說:蟒者,人蛇,非紀類。蟒,無足無角,龍則角足都有。
古代蟒衣似龍形,宜令内外官有賜者俱繳進内外機房,不許民間織造,否則會被處罰。
這是一般場合下的官方服飾,在重要場合多被認為是便服。
一起聊一聊蟒袍的故事,歡迎關注我!
作者|龔柳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