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ender操作軸,尺寸,局部坐标系,3D遊标,吸附工具和編輯模式,擠出,内插值,倒角,測量;
窗口左上方這幾個按鈕是移動旋轉物體等。
如下操作軸三個軸是表示三個軸向移動,小方塊是在當前平面上移動。
在旋轉物體的時候,如果沒有選中一根軸,那就是随意旋轉
勾選這幾項,可以同時顯示物體的操作軸與旋轉軸。
激活這項,在激活它的時候會顯示移動軸和旋轉軸。
可以在變換屬性菜單中,輸入參數,使物體歸原點。屬性後面的那個小鎖頭,可以鎖定參數,不可修改。
在這個場景屬性裡面可以設置單位毫米。
縮放栅格顯示比例:
在添加物體的時候,左下角會出來一個菜單,可以設置所添加物體的大小尺寸。
在物體屬性欄下,勾上軸向,可顯示物體的局部坐标。
在窗口上方,切換到局部還是全局坐标。切換到局部坐标之後,可以對物體自身的坐标進行操作。
在窗口右上角,切換到編輯模式之後,就可以在編輯模式旁邊的三個模式上選擇所要操作的點線面
當選擇了操作面模式之後,把操作軸模式切換到方向,操作軸就會垂直于曲面。
複制局部坐标系,就是可以把一個物體上的局部坐标系,複制給另外一個物體。
切換到局部坐标系,選中一個物體,然後在坐标系的 号,增加一個坐标系,起一個名稱。然後選中這個新添加的坐标系,再選擇要把它賦給哪個物體,然後選到的物體就會應用這個坐标系。
遊标:下圖就是遊标,操作遊标得使用遊标的專屬操作工具。
操作和修改物體的原點:要在物體模式之下,在窗口右上角的選項中,勾上原點,那操作時就能把原點移動到其它位置。
恢複原點到物體的中心,選中物體,右鍵,選擇下圖,要在物體模式之下
3D遊标,如果選擇了3D遊标,所有物體的中心都會以3D遊标為原點。默認情況下是以各自的原點為原點。
吸附工具(捕捉工具),下圖按鈕,激活捕捉。然後點開它旁邊的下拉菜單,選擇捕捉的頂點,以最近點或以中心等類型。如果吸附開關沒有激活,按CTRL臨時打開,如果吸附工具是已激活,按CTRL就是臨時的關閉吸附。
例如,激活吸附工具之後,移動一個物體到另外一個物體就會吸附對齊。
在吸附時,移到一個物體到另一個物體的同時,光标要移至要吸附的頂點處,才會生效。
在增量捕捉模式下,勾上絕對栅格對齊,是以栅格對齊。
編輯模式:激活點模式下可以操作點,按SHIFT可以同時激活點線面三個模式。
激活這個透顯模式,才能選中背面的頂點。不激活它選不到背面的頂點。如果有多餘的頂點粘在了一起,可以同時選中它,右鍵,合拼頂點,按距離合拼。在公差之内的就會合拼成一個點。
激活點線面法向的顯示:
勾選顯示面的法向顯示:默認藍色是正面,紅色是反面。
擠出工具:
可以在上方選擇以面法向方向擠出或者以XYZ軸向的方向進行擠出。
做擠出的時候,左下角是可以輸入指定數值的
在使用按法向外擠出時,勾上均等偏移:可以使擠出的面均勻。
擠出流形工具,可以使擠出地面不影響其它面。
擠出到光标工具,可以把一個點不同位置擠出,制作類似于繪線的形狀。
SHIFT R重複上一步操作,可以不斷地擠出同樣大小。
在選擇擠出工具的狀态下,按ALT E鍵,打開重複擠出如下面闆,可以設置同時擠出多少層就是它的步數,每層的高度就是縮放偏移,擠出的軸向是Z軸。其它軸不需要擠出的就設為0
内插面工具,相當于SW中的細分面。它也可以在面闆中設置值。
倒角增加分段數就變成圓角。
測量工具:打開頂點捕捉,按下CTRL鍵不放,選中一個點并拖動光标到另外一個點。
材質編号:按材質的順序算,從0開始,1表示使用第二個材質樣式。
同樣邊數的模型,右邊模型使用了平滑着色并且勾勒上法向的自動光滑,得到如下顯示效果。(選中模型,右鍵平滑着色)這個平滑着色隻是在BL中顯示看起來光滑一點,但模型實際上還是原來的樣子,導出STL還是原來的有棱有角的。
接着上圖,在自動平滑後面有一個參數角度值30度,表示如果模型上的角度小于30度以内就會平滑掉。
倒角的時候,勾上這個,可以使倒角的範圍平滑。
倒角的時候,勾上這項,可以使倒角不超過最小範圍。
控制倒角的與其它面連接的關系
倒角相交位置的樣式切換。
勾上了上面的項就不會因為倒角過大而把模型倒爛了
11
對頂點進行倒角。在給頂點倒角時,注意要在面闆上切換為頂點。頂點倒角的按鈕很難用,使用SHIFT CTRL B倒頂點的角可以拉動倒角的大小。
#注明:轉載須經本人同意,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内容僅供參考,并非完全正确,如有錯誤,歡迎在評論區指正或學習交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