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講述楊志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講述楊志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4 11:23:48

青面獸楊志是《水浒傳》中的一個非常關鍵的角色,此人出身名門,武藝高強,經曆曲折,充滿着傳奇色彩。同時,楊志也是個郁郁不得志,處處遇冷落的倒黴蛋。然而,就是這麼一個角色,竟然在曆史當中有着十分驚人的表現,是梁山好漢中有史料可查的抗金将領。青面獸的一生,可謂經曆了個人義氣、江湖俠義、俠之大者三段式曆程,是梁山好漢最為典型的縮影和《水浒傳》最富傳奇色彩的英雄。

講述楊志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從江湖俠義到俠之大者)1

《水浒傳》中的青面獸

施耐庵的《水浒傳》隻留下前七十回,個人認為現存最好的本子,就是金聖歎評點的貫華堂本。這部書中的楊志,與梁山好漢一樣,故事沒有結局,大聚義後便沒了下文。金聖歎雖然删改了盧俊義惡夢,但卻與曆史真實完全不相符,施耐庵在前七十回的伏線戛然而止,其主題思想根本就沒來得及展示。不過,這并不影響我們依據施耐庵原著文本,結合曆史真實,對青面獸三段式人生曆程做一番考究,以此來解讀水泊梁山真正的“義氣”。

《水浒傳》第十回“梁山泊林沖落草,汴京城楊志賣刀”中,本文的主人公楊志出場。此人一出場,就是個倒黴之人。而且,随着故事的發展,黴運便一直伴随着青面獸。

楊志雖然是五侯楊令公之孫,但卻并未憑其祖蔭謀得個好出身,而是以自己的本事,武舉登第,做到了殿前制使。眼見官場得意,從此可一展生平抱負,卻不幸在押運花石綱途中遭遇風浪,十個押運官中隻有他一人在黃河中翻船。

失落了花石綱,楊志便負案逃亡,流落關中。好不容易得到朝廷赦免,試圖東山再起時,又遭遇高俅的打壓,被逐出了殿帥府。這回遭遇,落得個财官兩空,無奈之下,隻得變賣祖上寶刀以換取用度。沒想到,一個街頭潑皮竟然也敢欺負于他。忍無可忍,楊志手起刀落,殺掉了牛二。殺人償命,以楊志的運氣而言,這回應當是死定了。萬幸的是,天不絕青面獸,街市上的衆人都因為楊志仗義殺掉了“沒毛大蟲”,除去市井一霸而紛紛為他出頭作證講情。楊志因此得免死罪,發配到大名府,做了一名配軍。

講述楊志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從江湖俠義到俠之大者)2

大名府留守梁中書此時正為尋找生辰綱镖頭而煩惱,楊志一到,便有意擡舉于他。楊志不負梁中書所望,經過兩場比武,被梁中書破格提拔為提轄。然而,這竟然是一個圈套,一心想着重回官場的楊志,傻裡吧唧的在黃泥岡被吳用戲耍了一回,生辰綱稀裡糊塗的被劫走。楊志回不得大名府,便與魯智深一道,奪取了二龍山,做了草寇強盜。

二龍山上,楊志與魯智深、武松會合,成為梁山之外,實力最強勁的山頭。三山聚義打青州時,楊志建議請梁山大隊人馬對付呼延灼,打破青州府。因此,楊志與三山強盜一起上了梁山,與當初劫取生辰綱,害得他斷送前程、落草為寇的晁蓋等人聚義水泊,稱兄道弟。

喝涼水都塞牙,文本表面的楊志被官場仕途迷了雙眼,倒黴透頂但卻并不令人十分同情。綠野老道此前每每讀到楊志的故事,不僅不甚佩服這位梁山好漢,還因他如此拙劣的經曆和略顯幾分憨厚的個性而發笑。但是,當細讀文本,參閱史料之後,卻發現,楊志才是梁山好漢中真正的俠之大者。施耐庵在這個角色身上寄托了梁山“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的希望,梁山好漢最終集體參與抗金,楊志便是“引領者”。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講述楊志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從江湖俠義到俠之大者)3

青面獸楊志義氣深重

《水浒傳》是一部再創作小說,施耐庵以曆史為大線索,塑造了梁山一百單八将,講述了一個完整的北宋興亡故事。而其創作的主要藍本,便是《大宋宣和遺事》。在這部筆記體野史中,有關楊志的事迹是這樣的:

朱勔運花石綱時分,差着楊志、李進義、林沖、王雄,花榮、柴進、張青、徐甯、李應、穆橫、關勝、孫立十二人為指使,前往太湖等處,押人夫搬運花石。那十二人領了文字,結義為兄弟,誓有災厄,各相救援。

這十二個指使押運花石綱,其中十個人如期抵達京師,隻有孫立一人落單未歸。楊志便一人留在颍州(今颍州區,隸屬安徽阜陽),等候孫立。楊志就等孫立不來,又遇到天降大雪,盤纏用盡,楊志便拿出一口寶刀到集市上變賣。行至日哺,遇一個惡少後生要賣寶刀,兩個交口厮争,那後生被楊志揮刀一斫,隻見頸随刀落。

這段故事便是《水浒傳》中的“汴京城楊志賣刀”,楊志所殺的“後生”在小說中就是潑皮無賴牛二。楊志殺了人,便被上了枷鎖,發配衛州(今豫北境内)。途中,楊志巧遇久候未至的孫立。孫立見楊志被發配充軍,得知經過後,星夜趕往京師,約集其他十個指使,趕到楊志充軍途中,殺了解差,一同上了太行山落草為寇。晁蓋劫取生辰綱上梁山後,邀約楊志等人一并到山上聚義。

講述楊志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從江湖俠義到俠之大者)4

從楊志的藍本故事來看,青面獸情深義重,為了等候結義兄弟,隻身一人守在颍州。孫立不來,楊志便不回汴京。乃至于遭遇大雪,用盡盤纏,不得不犯下殺人大罪。這等義氣,感到了孫立和其他十個兄弟,大家都為楊志而舍棄官職,一同上上做草寇。

然而,施耐庵在《水浒傳》中隐去了楊志等候孫立,孫立等人殺解差救楊志的情節,并對故事和人物進行再創作。施耐庵筆下的楊志故事,遠比《大宋宣和遺事》精彩得多。但是,卻挖掉了楊志最能體現《水浒傳》忠義的故事情節,并以東京比武、押運生辰綱這樣的經曆,弱化了楊志的義氣。這豈不是與《水浒傳》所贊揚的“義氣”相背離嗎?

其實,施耐庵創作三十六天罡,并非隻參照《大宋宣和遺事》,也撷取了龔開《宋江三十六人畫贊》中的精華。在龔開的贊詩中,楊志的四句是這樣的:聖人治世,四靈在郊。汝獸何名?走圹勞勞。

這四句話的大意是,太平盛世的時候,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紛紛呈祥。你這個青面獸,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啊?不過是奔走在墳茔之中的走獸罷了。因此,施耐庵把楊志定為“天暗星”,處處走背字,人生郁郁不得志。

确如施耐庵所言,楊志終其一生,都是如此。不過,施耐庵改寫《大宋宣和遺事》楊志的故事,弱化其江湖義氣,則是要為青面獸後來的故事做鋪墊,讓這個角色實現人生華麗的轉身。

講述楊志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從江湖俠義到俠之大者)5

楊志的人生抱負

《水浒傳》中,楊志失落了花石綱,逃亡到關西。一年之後,朝廷赦免了他。楊志不知從何處得了一擔财物,便雇人挑了,取道梁山往京城求官。偏巧,在經過梁山腳下時,遇到取投名狀的林沖。這兩人一番大戰,打了個平手。王倫一見楊志武藝高強,便想留下此人,作為心腹防備林沖的反殺。

楊志不願意落草為寇,堅持要上東京,尋求東山再起的機遇。那麼,楊志為何如此官迷呢?

書中交代,楊志求官不成,折了财物,在客舍中哀歎自己時運不濟,滿懷抱負難以實現。那麼,楊志的人生抱負是什麼呢?

隻為灑家清白姓字,不肯将父母遺體來玷污了。指望把一身本事,邊庭上一槍一刀,博個封妻蔭子,也與祖宗争口氣。

楊志出身将門,在民間是北宋時期最為著名抗擊外寇的“楊家将”。《大宋宣和遺事》中,楊志卻無這般身世,施耐庵在他身上賦予這樣的出身,寓意深刻,也為楊志後來的抗金埋下了伏筆。楊志自己也講出了自己的志向抱負,是要保住楊家将的清白名聲,決不能做山賊草寇,而是要去邊境殺敵立功,把楊家将的傳統繼續傳承下去。

但是,“走圹勞勞”的楊志運氣太背,為國殺敵的理想很難實現。到了大名府,梁中書十分擡舉于他,這讓楊志看到了希望。

楊志是一個知恩圖報之人,梁中書讓他押運生辰綱,青面獸二話沒說,盡職盡責。于路之上,昏宿曉行,非常辛苦。當時正是五月半天氣,烈日酷暑,道路艱難。楊志不敢怠慢,呵斥責打,催促軍漢趕路。楊志這麼做,一者為了自己的前程,二者卻是為報答梁中書的知遇之恩。青面獸講義氣,擔責任,但命運還是跟他開了個大玩笑。

講述楊志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從江湖俠義到俠之大者)6

這回押運的生辰綱,明裡是十一擔,但晁蓋得到的卻沒有那麼多。書中說,阮氏三兄弟分得了财寶,回石碣村去了。何濤破案後,從白勝家中起獲贓物,也就是“一包金銀”而已。晁蓋、吳用、公孫勝、劉唐所得,都還在東溪村。而當宋江報信後,吳用早就準備跑路,書中寫道:

吳用、劉唐把這生辰綱打劫得金珠寶貝,做五六擔裝了,叫五六個莊客,一發吃了酒食。吳用袖了銅鍊,劉唐提了樸刀,監押着五七擔,一行十數人,投石碣村來。

梁中書不堪生辰綱重負,上年還被劫了一次,這回卻瞞着所有人,唱了一處生辰綱烏龍大戲。義氣深重的楊志,偏偏被梁中書瞄上,再次替貪贓者背鍋。

施耐庵以青面獸楊志故事為線索,抨擊了宋徽宗時期朝政糜爛腐朽,搜刮民衆的兩大事件。其中寓意之于楊志而言,便是江湖義氣害死人,之于《水浒傳》而言,則是故事的大關節,花石綱導緻了方臘起義,生辰綱則引發了梁山大聚義。

那麼,經曆這兩次大變故的楊志,官場的道路被封死,還能不能實現“把一身本事,邊庭上一槍一刀,博個封妻蔭子”的人生抱負呢?

講述楊志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從江湖俠義到俠之大者)7

楊志的人生轉折

卻說蒙汗藥力過去,楊志從昏睡中醒來,生辰綱早已被強人打劫而去。青面獸無比憤懑,埋怨自己道:“不争你把了生辰綱去,教俺如何回去見得梁中書?這紙領狀須繳不得,就扯破了。”到了這步田地,楊志依然感覺對不住對他有知遇之恩的梁世傑,而是怪自己的運氣不佳。大名府是絕對回不去了,想起自己命途多舛,“有家難奔,有國難投,待走那裡去?”楊志非常絕望,便走到懸崖邊想一死了之。

楊志卻待要縱身跳下黃泥岡,結束倒黴的一生,但忽然想到:爹娘生下灑家,堂堂一表,凜凜一軀,自小學成十八般武藝在身,終不成隻這般休了!比及今日尋個死處,不如日後等他拿得着時,卻再理會。

于是,楊志歎了口氣,獨自一人下了黃泥岡。這一去,青面獸倒是迎來了命運的轉折。

梁中書原本就知道生辰綱有去無回,因而,雖然口中大罵,發誓要捉拿這個不仁忘恩的賊配軍。但是,“随即押了一紙公文,着一個府幹,親自赍了,星夜望濟州來,着落府尹,立等捉拿這夥賊人,便要回報。”梁中書隻要捉劫取生辰綱之人,對楊志卻放他遠走高飛。

逃出烏龍大戲的楊志,獨自飄零,先是遇到了林沖的徒弟操刀鬼曹正。然後,跟花和尚魯智深打了一架。這二人武藝相當,各自暗生敬慕。一番通名報信,果然是好漢相惜,便在樹林中剪佛,結拜為異性兄弟。這是楊志在《水浒傳》中第一次與人結義,這次結義,當是青面獸楊志人生大事。抱經命運奚落的楊志,終于從官場幻想中無奈的走進現實,也從個人恩義轉身,崇尚江湖俠義。

講述楊志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從江湖俠義到俠之大者)8

《水浒傳》開篇講的是“洪太尉誤走妖魔”。梁山泊一百單八将原本就是道家鎮鎖的妖魔,張天師奉道家上界法旨(當為九天玄女),誘使洪太尉把這夥妖魔放了出來。當時,正值宋仁宗嘉佑三年,也就是公元1058年。六十二年後,便到了宋徽宗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在這一年中,梁山故事爆發。

為什麼不多不少,恰是六十二年妖魔出世呢?施耐庵以魯智深的禅杖重量,告訴讀者梁山故事的背景年代,一百單八将的聚義便是從宣和元年開始的。這個時間節點,是與曆史高度重合的,宋江起義就發生在這一年。

既然以魯智深為這個曆史節點的點題人物,那麼,花和尚的經曆就非常的不一般了。此人曾經在關西老小兩個經略相公手下當差,而楊志此後的經曆又是跟随“小種經略相公”抗金。那麼,在二龍山與魯智深相遇,就是《水浒傳》後七十回梁山好漢抗金的一大伏筆了。

二龍山的象征意義就是北宋末期的兩代皇帝,這可以從施耐庵的原著中找到對應的隐寫依據。其一,魯達從渭州城逃到雁門縣,被趙員外藏到了七寶村。七寶村指的是佛家七寶,也就是說,這裡與二龍山的寶珠寺有着密不可分的聯系。其二,宋江在九天玄女廟接受了“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的法旨,然後,預見了北宋兩代末帝坐井觀天的場景:二龍戲水。

九天玄女廟位于“還道村”,這是施耐庵有意杜撰的一個地名,意味梁山好漢“還道”,從妖魔歸還于“替天行道,保境安民”之道。

楊志偶遇魯智深,一見如故,合力打下二龍山,因而,才有機會重上梁山,與其他一百零七個妖魔一并“還道”。這是一次非常關鍵的人生大轉折,時運不濟的楊志,赢得了一展平生抱負的良機。

講述楊志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從江湖俠義到俠之大者)9

楊志成為梁山“替天行道”的引領者

二龍山上,魯智深“遇林而起”,也從一個三拳打死人命的“鎮關西”,大鬧五台山的“一雙眼卻恁兇險”的惡人,還道于俠義之士。武松則早就抱定“招安”願望,遵照宋江“但是去邊上,一刀一槍,博得個封妻蔭子,久後青史上留一個好名”的囑托,與楊志可謂志同道合。

當呼延灼敗退青州,遭遇桃花山強人盜走禦賜踢雪烏骓馬,便起青州之兵掃蕩山寨。桃花山面臨覆滅的命運,二龍山果斷出手,楊志、魯智深先後大戰呼延灼,讓青州官軍知難而退。這是江湖俠義,魯智深、楊志不計個人恩怨,出手相救了同類。

施耐庵為這個故事定了一個回目,叫“三山聚義打青州”。然而,打下青州的主力軍并非三山好漢,而是梁山大隊兵馬。請梁山助拳的人,正是此前錯過梁山聚義的青面獸楊志。此時的梁山在宋江的帶領下,攻打州府、抵抗官軍,開倉濟民,可謂行俠仗義,梁山好漢所聚之“義”,已遠非江湖義氣可比。楊志主動請梁山下山,聯手攻打朝廷州府,則是其從個人江湖義氣向俠義的轉身。

講述楊志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從江湖俠義到俠之大者)10

到了梁山,楊志與二龍山兄弟幾乎沒有什麼作為,大排名時位居第十七名,馬軍八骠騎兼先鋒使則排名第三。排定座次後,楊志參與梁山大盟誓,決心“替天行道,保境安民”。

宋徽宗宣和三年二月,海州知州張叔夜奉诏招降宋江。梁山好漢拒不投降,而是四處出擊,“轉略十郡,官軍莫敢嬰其鋒(《宋史張叔夜傳》)。”

宋江等三十六人到達張叔夜鎮守的海州(今連雲港),遭遇伏擊,副将被擒。為救被俘的兄弟,宋江便率領梁山兄弟全部投降。随之,宋徽宗采納大臣侯蒙的建議,赦免宋江等人,派他們去打方臘以自贖。打完方臘後,“三十六人同拜爵”,楊志也得到了封賞。據李綱《梁溪集》記載,楊志的官職是武節郎。

《水浒傳》之所以通篇貫穿“忠義”,與梁山好漢接受招安的方式大有關系。宋江絕非貪生怕死的陰謀家,在生死關頭,實踐了自己在梁山大聚義時的誓言:

聚弟兄於梁山,結英雄於水泊,共一百八人,上符天數,下合人心。自今已後,若是各人存心不仁,削絕大義,萬望天地行誅,神人共戮,萬世不得人身,億載永沉末劫。

續書《征四寇》罔顧施耐庵故事線索,篡改施耐庵原著精神,把宋江寫成了一個搖尾乞憐的投降派。續書歪曲原著,說宋江主張招安,遭到梁山好漢反對。而且,把梁山好漢一齊盟誓的“替天行道,保境安民”,塗改成“替天子行道”。如此,楊志、武松等人去邊庭保家衛國的壯舉,也因此被一筆抹殺。

講述楊志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從江湖俠義到俠之大者)11

據“故贈登州防禦使楊公墓碣”記載,楊志是一個真實的曆史人物,十六歲時因為殺人而從軍入伍。這一點,與《大宋宣和遺事》、《水浒傳》的說法基本一緻。隻不過為尊者諱,楊志落草為寇的事情沒有被後人寫入墓志。否則,就與《三朝北盟會編》的記載有誤了。那麼,《三朝北盟會編》又是怎麼記載楊志的呢?下文再講。

楊志是否與梁山有交集,或者是不是就是《水浒傳》中的青面獸,不得而知。但是,《水浒傳》畢竟是一部文學作品,施耐庵以《大宋宣和遺事》、《宋江三十六人畫贊》為藍本所寫的楊志,應當就是曆史中真實存在的人物。

既然如此,那麼,施耐庵就有可能以楊志在曆史上的事迹為線索,創作梁山好漢聚義、招安之後的故事。如此一來,楊志就成了梁山好漢“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的引線,甚至引領者,引出宋江、魯智深、武松等人在去邊上,一刀一槍,博得個封妻蔭子,久後青史上留名的大故事。因而,有觀點稱,楊志取代宋江成為後來的這支梁山隊伍的領導人,也是很有道理的。

事實上,梁山好漢随童貫征讨完方臘後,于宣和四年四月北宋攻打遼國。途徑大名府時,因為這支部隊縱橫河朔而備受關注,引來了士女的圍觀。時任大名府附近元城縣尉的李若水,在《捕盜偶成》中記載了這件事,說的是:“大書黃紙飛敕來,三十六人同拜爵。獰卒肥骖意氣驕,士女骈觀猶駭愕。

得到朝廷封賞,終于成為正規軍開赴前線“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的梁山好漢,此時志得意滿,隊伍雄壯,這樣的事迹,施耐庵先生怎肯舍棄不寫?

梁山好漢北上滅遼,這便與楊志抗金的線索重合了。因而,曆史上的楊志就是梁山上的青面獸。經曆命運的磨砺,楊志終于從一個江湖遊俠成為抗擊外侮,保境安民的俠之大者。

講述楊志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從江湖俠義到俠之大者)12

名臣李綱為楊志抗金請功

楊志到了邊境,最先被編入童貫的部隊,《三朝北盟會編》中說:

貫至河間府,分雄州廣信軍為東西路,以種師道總東路兵,屯白溝。王禀将前軍,楊惟忠将在勞,種師中将右軍,王坪将後軍,趙明、楊志将選鋒軍。

所謂“選鋒軍”,就是突前先鋒敢死隊。以楊志的武藝,擔任這個職務非常合适。《水浒傳》中,楊志是八骠騎兼先鋒使,原來如此!

那麼,這個楊志是不是梁山上的青面獸呢?同樣是《三朝北盟會編》中的記載,證明了此楊志即施耐庵筆下的青面獸:

戰士日給豆一勺,皆有饑色。翼日,賊遣重兵迎戰,招安巨寇楊志為選鋒首,不戰由間道徑歸。

“招安巨寇”不正是青面獸楊志嘛?即便是擔任先鋒敢死隊隊長,楊志也不受待見。即便是楊志作戰勇猛,也已經是朝廷軍官,但卻依然被冠之以“招安巨寇”的名頭。青面獸一生不受待見,時運乖蹇,由此可見一斑。也難怪施耐庵把所有倒黴的事情,都寫到了楊志的頭上。

這一戰,便是小種經略相公的最後一戰。在金國王子斡離不的督導下,集結重兵進攻榆次。在糧草不繼的情況下,種師中不顧安危,與金兵決戰與殺熊嶺,最終以身殉國。《水浒傳》中的小種經略相公是名副其實的民族英雄,這也是施耐庵不惜筆墨,在小說開頭便隐寫這個神秘人物的重要原因。

講述楊志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從江湖俠義到俠之大者)13

但是,《三朝北盟會編》援引《靖康小雅》的這段記載,是說楊志怯戰,關鍵時刻選擇了逃命,導緻種師中陣亡。這種不公正的指責,李綱深為不滿,在他的《梁溪集》中如此為楊志辯護:

武節郎楊志,昨随種師中先次收複榆次縣。大兵旣潰,志不免退師。諸将散逸,志獨收集殘兵,保據平定,屢次立功,殺退敵馬,理須激賞。

除了這件事,李綱還多次提到楊志的功績,上書皇帝給楊志請功。種師中陣亡後,楊志收集殘兵,投奔到河北、河東宣撫副使劉韐帳下,繼續抗擊金兵。李綱記載:

臣據劉韐王?狀申,賈瓊、楊志于壽陽縣界節次攻擊,戎馬及殺獲近上首領,趕堕崖谷,死者甚衆,兼捉到活人。…… 除賈瓊已取到立功人功狀奏聞外,楊志功狀見取防保明。謹具奏知。

宋欽宗接到李綱的奏報後,禦筆批到:“甚可喜。皆卿措置所緻。賈瓊、楊志疾速保明功狀,當優與推恩。”

金庸先生在《射雕英雄傳》中塑造了一個俠之大者形象,郭靖從一個懵懂少年,成長為鎮守襄陽抗擊元兵的英雄豪傑。《水浒傳》中的梁山好漢,雖然是從“妖魔”還道,在梁山上行俠仗義,但最終也投入到“保境安民”的戰争之中,難道不也是俠之大者嗎?

講述楊志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從江湖俠義到俠之大者)14

楊志的結局令人唏噓

青面獸楊志在抗金前線奮勇殺敵,屢立戰功,得到宋欽宗的肯定。那麼,楊志的最終結局又是什麼呢?還是沒有逃脫龔開的四個字:“走圹勞勞”。

梁山好漢招安後的命運與一個叫王淵的人密切相關,據《宋史·童貫傳》記載,宣和三年正月,宋徽宗诏令童貫、譚稹宣撫制置使征讨方臘。童貫手下有一員大将,名叫劉延慶。劉延慶部将中,則有一個叫王淵的人。《宋史·王淵傳》中說:

淵谕小校韓世忠曰:"賊謂我遠來,必易我。明日爾逆戰而僞遁,我以強弩伏數百步外,必可得志。"世忠如其言,賊果追之,伏弩卒發,應弦而倒。逐北至淳安,賊據幫源峒,遂圍而平之。

最終攻下幫源洞的,竟然是王淵的部隊,小校韓世忠一戰成名。

按照《宋史·侯蒙傳》的說法,宋江寇京東,侯蒙上書徽宗:“江以三十六人橫行齊魏,官軍數萬無敢抗者,其才必過人。今青溪盜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臘以自贖。”對此,宋徽宗很是贊賞。因而,宋江投降後,應當是編入了童貫、譚稹的部隊,前去讨伐方臘了。

講述楊志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從江湖俠義到俠之大者)15

童貫、譚稹先到了江南,而“諸将劉延慶、王禀、王渙、楊惟忠、辛興宗相繼至,盡複所失城(宋史·童貫傳)。”宋江是在宣和三年二月被張叔夜收降的,童貫則是這一年的正月兵發江南,因而,宋江及梁山好漢是後續部隊。那麼,宋江等人的直接上司又是誰呢?

據“故贈登州防禦使楊公墓碣”所言,楊志後來的事情與王淵有關。這樣,楊志與梁山的部隊就有可能在王淵的手下作戰,王淵是楊志的直接上司。所以,梁山好漢直接隸屬于王淵所部。

上文曾經講到,楊志為選鋒首,參與了種師中指揮的榆次殺熊嶺之戰。在《梁溪集》中,有這樣一條記載:“臣得劉韐申狀,谘目稱王淵等兵已到榆次縣界,探得解潛前軍有走散之人,方據山下寨,亦乞駐軍。”與以上幾條史料對看,王淵在這場戰鬥中擔任了先頭部隊,楊志是先鋒敢死隊隊長,必定也在這支隊伍中。

楊志雖然英勇殺敵,但卻依然被稱作“招安巨寇”,種師中在殺熊嶺戰鬥中兵敗殉國,其他将領卻把責任推到楊志頭上。因為這件事情,楊志受到了極不公正的待遇,最終受到了最為嚴厲的處置。楊志墓志銘是這樣講述楊志結局的:

靖康初,大軍攻太原,都統王淵率師往援。時公受制于淵,不意緣私憾虛,坐失利。越明年,八月二十二日,例置之以法,享年五十有五。

青面獸楊志就這樣結束了一生,正應了龔開“走圹勞勞”的評語。但是,龔開是不公正的,質問楊志“汝獸何名?”完全是依據《三朝北盟會編》而忽略了李綱對楊志鳴冤叫屈。

講述楊志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從江湖俠義到俠之大者)16

楊志乃俠之大者

《水浒傳》中的青面獸,其原型必定是曆史真實中的楊志。雖然楊家後人為尊者諱,隐去了“招安巨寇”,但諸多曆史線索如此重合,也就能證明史料中的楊志與楊家墓志中的楊志,都是施耐庵塑造這個藝術形象的藍本。那麼,施耐庵在《水浒傳》中是如何評價楊志的呢。

先說說《征四寇》中的楊志。梁山大聚義後,先後迎戰朝廷官軍,在兩敗童貫的戰鬥中,楊志擔任九宮八卦陣鎮守西北乾位的主将,斬殺許州兵馬都監李明。伐遼戰役中,作為呼延灼的副将,打破太乙混天象陣中的火星陣。剿滅田虎時,斬殺田虎手下統制官秦英。

“征四寇”第一百一十二回,宋江與盧俊義分兵攻打宣州和毗陵,調兵之時,宋江吩咐裴宣:除楊志患病
不能征進,寄留丹徒外,其餘将校撥開兩路。這一處預伏了楊志之死。第一百一十九回寫的是梁山打完方臘後回師,楊志死訊傳來:

比及起程,不想林銶染患風病癱了,楊雄發背瘡而死,時遷又感攪腸痧而死。宋江見了感傷不已。丹徒縣又申将文書來,報說楊志已死,葬于本縣山園。

施耐庵《水浒傳》所有的伏筆被續書一筆勾銷,原本要去邊上一刀一槍搏殺的青面獸,竟然在征伐方臘的途中病死。

講述楊志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從江湖俠義到俠之大者)17

續書《征四寇》罔顧曆史,把征遼寫在最前面,打方臘卻成了梁山好漢的終極之戰。而征遼戰役則是北宋導緻亡國的恥辱之戰,不僅喪事辱國,而且幫助金國打掉了盟友屏障,國門洞開,金兵乘勢南下。正因為如此,北方征遼部隊随即轉入抗金戰鬥,楊志及梁山好漢參與到了這場“保境安民”的戰鬥中。

施耐庵在《水浒傳》中多處伏線,從王進投奔老種經略相公,魯達在小種經略相公府中做提轄,楊志流落關西,以及楊志、武松等要去邊境立功等等,都表明梁山大聚義後,故事将如此展開。

托名李卓吾批點的《水浒傳》根本沒有讀懂原著,而是按照《征四寇》為宋徽宗張目的主題,如此評價楊志:

隻為高俅不能用他,以緻為宋公明用了。可見小人忌賢嫉能,遺禍國家不小。

插入田虎王慶故事的餘象鬥,當然不會對梁山好漢有正面評價了,關于楊志,他是這樣下的評語:

楊志既打衆軍,後又自吃酒,此則落其計矣,見志知之不遠也矣。

金聖歎深惡續書,一刀将其腰斬,雖然他依然堅持痛恨宋江。但是,對大多數梁山好漢都表示了敬意。金老先生對楊志的評價,符合施耐庵原意:

既已這厮,則應削其官矣,(高俅)仍稱之為制使、提轄者,所以深許楊志、魯達之為邊庭有用之才,不得已而至于綠林,而非其自為綠林也。

講述楊志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從江湖俠義到俠之大者)18

其實,金聖歎也預見到了《水浒傳》之後的故事。可見,楊志從個人義氣,指望通過官場實現自己“邊庭之志”,到上二龍山以江湖義氣與魯智深、武松聚義。仗義救二龍山、提議請梁山泊打青州。然後到梁山開始“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直至最終英勇抗金,并死于國難,則是其俠之大者的曲折經曆。梁山好漢最終将伴随北宋走向滅亡而終結他們的傳奇,然後,照應“楔子(貫華堂本)”,到另一個地方聚義。這就是施耐庵在《水浒傳》中崇尚的“忠義”,梁山好漢的沒一個故事都充滿着這樣的傳奇。

因而,盡管我們再也見不到施耐庵的原著,但從曆史線索和前七十回伏筆中可以了解到,一百單八将經曆了個人恩怨、江湖義氣、俠之大者三段式旅程。

這個伏筆,在“還道村受三卷天書,宋公明遇九天玄女”的故事中已經講得非常明白。宋江在九天玄女青衣女使的指引下,預見了宋徽宗、宋欽宗“”二龍相戲、“坐井觀天”的曆史一幕。而且,宋江也被推下石橋,參與到這個重大的曆史事件之中。二龍山與此相照應,則楊志必定也與宋江一道,參與了宣和年間的曆史大事件,見證了北宋王朝的覆滅。

在施耐庵的筆下,梁山好漢最終将實踐大聚義時所盟誓言,在北宋滅亡的最後時刻,完成其悲壯的故事,書寫人生壯麗的一筆。

講述楊志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從江湖俠義到俠之大者)19

楊志的故事是梁山好漢的一個縮影,青面獸這條重要曆史線索,極有可能是施耐庵寫梁山聚義之後故事的主要藍本。因而,如果說梁山好漢都是俠之大者,那麼,最無愧此譽者,非青面獸楊志莫屬。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