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少有人知道,作家張愛玲一生除了愛過胡蘭成和賴雅外,還曾愛過一個叫桑弧的男子。
直到離世時,張愛玲依舊對這段感情三緘其口。隻在張愛玲親近之人的嘴裡,在她最後完成的作品《小團圓》裡,世人才得以窺見這段情感。
在這部自傳體小說的末尾,一向筆下不留情的張愛玲竟寫到:
“但是燕山(桑弧)的事她(張愛玲)從來沒懊悔過,因為那時候幸虧有他。”張愛玲所說的“那時候”,指的是她在決定與胡蘭成分手那段時間。
遇見桑弧那段時間,正是張愛玲遭遇情變時。
1945年,日本投降時,正是張愛玲與第一任丈夫胡蘭成結婚的第二個年頭。這年,因為曾做“文化漢奸”的緣故,胡蘭成不得不開始逃亡。
在這期間,胡蘭成秉承着“該發生的關系一定要發生”的原則,先是與17歲的護士小周結了婚,後又在逃亡中與寡嬸範秀美同居了。
這也就算了,關鍵,胡蘭成回到張愛玲身邊時,還會與她煞有介事地聊起。清高孤傲的張愛玲每次都隻沉默地聽着,對于丈夫的這些情事,她怎會不在乎呢。隻是,在乎又能如何呢?
“小周的頭發是什麼樣的?”有一天,張愛玲終于忍不住發問道。胡蘭成低下頭用輕到幾乎聽不到的聲音答:“中長直發,發尾有點向内彎。”張愛玲聽完便不再說話,她的心滴着血。
胡蘭成總覺得,張愛玲癡愛着自己,所以,自己可以仗着她的愛肆無忌憚地輕賤她。他不知道,張愛玲的性子注定她不會苟同他的所謂“齊人之福”。
1946年2月,許久不見丈夫胡蘭成的張愛玲曆經千辛萬苦後,從上海到溫州尋找胡蘭成。
但當她終于找到丈夫胡蘭成時,她卻并未在胡蘭成臉上看到驚喜。相反,對于她的突然造訪,胡蘭成隻極不耐煩地吐出了那句:“你來做什麼?快回去!”
事後,張愛玲才知道,她的到來打擾到了胡蘭成。她以為丈夫在受苦,孰不知,此時他正在溫柔鄉裡享受着。
與胡蘭成和胡蘭成新歡範秀美共處的那半個月,是張愛玲一生最漫長的一段時光。張愛玲心滴着血,她表面的若無其事裡藏着她最後的一絲驕傲。
這次離開胡蘭成後,張愛玲心裡寫滿了傷痛,她開始告訴自己:這段感情已經到了非得要結束的時候了。千裡迢迢跑去找他,最終卻被他嫌棄壞了他和新歡的好事。這種事,放在任何女子那裡都是難以接受的。
清高如張愛玲,卻忍下來了。她的隐忍裡,有着世人難以想象的傷痛,這傷痛,正如她後來自己所寫的那般:
“那痛苦像火車一樣轟隆轟隆一天到晚開着,日夜之間沒有一點空隙,一醒來它就在枕邊,是隻手表,走了一夜。”從溫州回來的那段日子,痛徹心扉的張愛玲不斷地失眠,她甚至吃不下東西,隻得靠着大聽西柚汁勉強維生,因為營養不良,她的例假斷了幾個月沒來。
在痛苦中浸泡的張愛玲糟糕極了,她暴瘦了幾十斤,瘦到任何衣服都開始寬大到不能保暖。
倘若不是遇見桑弧,張愛玲的這種狀況,天知道還會持續多久。人都說“禍不單行福不雙至”,在張愛玲備受折磨時,外界也給了她重重一擊:先前找她約稿的單位全都沒了音訊,原因很簡單,因為她是文化漢奸胡蘭成的妻子。
用“山窮水盡”形容此時的張愛玲,大概是最合适的了吧。
這樣的日子,直到桑弧出現才終止。
每個女人都夢想自己落難時,有個男子踩着七彩祥雲來救她。以張愛玲的清高,她大抵是沒有這般俗氣想法的。但在她落難時,卻真的有個男子踏着彩雲來到她身邊了,這個人,就是桑弧。
桑弧是一個導演,他和張愛玲原本不會有太大的交集。但天注定一般地,他和她偏偏就搭上了。
1946年8月下旬,文華電影公司成立,當時的桑弧負責公司的藝術創作。期間廣搜好作品的他,很快在他人的介紹下鎖定了張愛玲。
為了打響文華電影公司成立的"第一炮",桑弧幾經輾轉找到了張愛玲,随後他便邀請她為文華公司創作電影劇本。
第一次見到桑弧時,張愛玲竟有些恍惚,因為他的顔。那天,在劇院後台,他一臉嚴肅地從台階上走下來,額前有個很好看的美人尖。
這些,是後來透過張愛玲姑姑的口被世人知曉的。
與胡蘭成相比,桑弧是完全不同的兩類人,但有一點,他們卻很相似:都很清俊。
說他們是完全不同兩類人,是因為:胡蘭成健談,而桑弧不善表達;胡蘭成壯實,桑弧瘦弱;胡蘭成性格外向,桑弧則相當内向。
女人總是在對一類男人失望後,轉而喜歡上另一類完全不同的男人,張愛玲亦是如此。
忘記一段感情最好的方法,是一段新的感情,與桑弧合作《不了情》、《太太萬歲》劇本時,頻繁接觸後的兩人很快日久生情了。
一切都似水到渠成,但張愛玲卻顧慮重重。張愛玲的顧慮來自她還未完全忘掉胡蘭成,也在于她和他的差距:桑弧還未婚配,而她卻曾為人婦,這種現實的差距,讓她心裡多少有些猶疑。
在世俗裡,他兩,看起來般配,實際卻暗藏了很多現實問題。
但話雖如此,多數情況下,兩人還是投緣的。桑弧和張愛玲一樣,從小缺愛。張愛玲幼年時,曾被父親暴打後關起來,病重至奄奄一息才得以逃脫那個無愛的家,而桑弧則自幼失去了親人。
相似的經曆,讓兩人有了惺惺相惜之感,也正因此,當她自嘲說:“讓人聽着覺得我這人太沒良心。”時,他卻說:“當然我認為你是對的”。
但在張愛玲眼裡,桑弧終究顯得幼稚了些,他雖比她大了三四歲,但行事上與她這個自幼成年的大作家相比,多少是稚嫩了些。
在桑弧接連三步電影都大獲成功時,唯獨張愛玲卻說他:
“你一得意便又慘又幼稚,永遠是那十三歲孤兒。”或許正是因為他的不成熟,她才會一直未将他們的關系公諸于衆。又或許,她還未從與胡蘭成的感情裡徹底走出罷。總之,兩人在一起時,一直是地下的狀态。
不知情的人,還在兩人傳出绯聞時,跑上門來要為兩人做媒。張愛玲聽了,隻搖頭搖頭再搖頭示意來人不要往下說了。無人看出張愛玲三次搖頭裡隐含的内容,人都隻以為清高的張愛玲是看不上桑弧,孰不知,她另有深意。
因為張愛玲始終不願意公布這段感情,她的姑姑一度很不看好這段感情,她認為張愛玲對桑弧的喜歡遠遠比不上她對胡蘭成的。姑姑甚至還很不滿地為桑弧抱不平說:
“我就是氣不過,為什麼要鬼鬼祟祟。”張愛玲聽了,隻沉默不說話。張愛玲與桑弧的這段情事,最終除了至親,竟無人知曉。就連胡蘭成,對兩人的事情也毫不知情。
張愛玲的姑姑覺得她愛胡蘭成多,實際上,桑弧也是如此以為。即便張愛玲為他已徹底與胡蘭成撇清了關系。
溫州分别後,胡蘭成再次厚着臉皮來找張愛玲,張愛玲見了他。但這一次,兩人之間卻什麼也沒發生,張愛玲發現,他的那些情話對她而言,已經失去了吸引力。
胡蘭成走之後她對桑弧說:
“這次和以前不同了,連手都沒握過。”“一根汗毛都不能讓他碰。”桑弧聽完突然說,聲音很大。她一面忍着笑,也覺得感動。
桑弧對張愛玲是在乎的,也正因為在乎才多少是計較的。于是,張愛玲為了避免胡蘭成再次找上門搬了家,搬家前的6月10日,她給胡蘭成寫了最後一封信,信上,她決絕地寫到:
“蘭成:我已經不喜歡你了,你是早已不喜歡我了的,這次的決心,我是經過一年半的長時間考慮的。彼時唯以小吉故,不欲增加你的困難。你不要來尋我,即或寫信,我亦是不看的了。”這些,桑弧無疑是打心眼裡高興的,可張愛玲在之後把與他合作所掙的30萬元稿費,一并當作分手費寄給胡蘭成的舉動,無疑讓桑弧心裡很不是滋味。
更讓桑弧心裡難受的,是後來胡蘭成給張愛玲寄來的複信,他在信上說:
“愛玲:我常以為,天空是湖泊和大海的鏡子,所以才會如此湛藍。我坐在這兒,靜靜地等你,我的愛。而你,此刻在哪裡呢,真的永不相見了麼?”看到這樣的信,桑弧心裡多少是隐隐難受的,但習慣沉默的他依舊隻沉默着。
桑弧的沉默和張愛玲的孤傲一樣,多少是出于自保。一個總是習慣自保的人,多少是自卑的。
在張愛玲面前,桑弧愛得很卑微。他與胡蘭成不同的是,胡蘭成因為年長和閱曆的緣故可以在精神上俯瞰張愛玲。可桑弧的成名,多少還是因為張愛玲,所以他對張愛玲更多的是仰視。
桑弧和胡蘭成一樣欣賞張愛玲的才華,但桑弧的欣賞裡多了幾分敬畏。因着這敬畏,她愛得小心翼翼。每次,電影出來時,他總是小心翼翼地問張愛玲:“沒糟踐你的東西吧!”
隻在得到張愛玲否定答複後,他才能長舒一口氣。
桑弧與張愛玲的交往,桑弧兄長也是知情的。但他和世俗的想法一樣,覺得張愛玲曾嫁過人還是漢奸,和桑弧并不合适。
世人的想法,張愛玲是介意的。在張愛玲眼裡,桑弧又年輕又好看,而自己卻已經經受過無數摧殘的半老婦女。
她在《小團圓》中寫道,有次她和他出去看電影,出來時,她感到他的臉色變得難看了,她照照粉盒裡的鏡子,發現是自己臉上出了油,馬上自慚“年老色衰”。張愛玲繼續寫到:還有一次,她停經幾個月後去醫院檢查,經過檢查醫生說她的子宮頸折斷了。她很懊惱被他知曉了這些,顯得她以前受過多少淩虐似的。
敏感的張愛玲還從這次停經被排除懷孕時,依稀從桑弧臉上看到了幸免的喜悅。
這一切,或許是張愛玲天性的敏感、驕傲作祟,又或者,是她還在與胡蘭成的情傷中未痊愈的結果。
又或者,是兩者共同作用的結果吧。
總之,如此地張愛玲斷是很難與桑弧有結果的。實際上,張愛玲并未對這段感情抱有太多的期盼。她覺得桑弧太美好了,如今的自己已經配不上他。
所以,這一次,張愛玲已不打算再毫無保留地渴求了:她怕又會落空。
而當時的桑弧,想要的不過是一段尋常的婚戀罷了。最終,他在張愛玲這裡失望而歸了。她發現,她隻能是那個讓自己仰望的雲端上的才女,她永遠不可能落入凡塵成為他平凡的妻子。
相比胡蘭成,桑弧不敢輕易給承諾,因為,他從來不給自己做不到的承諾。在張愛玲這兒,他并不能确信,自己可以給她她想要的未來。
最終,桑弧娶了一個平凡的女子,是圈外的。而這個消息,他甚至沒有告訴張愛玲。
後來,知道桑弧已經和自己再無可能時,看到自己懷有期許的未來終于落了空後的張愛玲,孤身一人去了香港,再輾轉去了美國。
張愛玲走後,桑弧懂了:她是要以抛親絕友的孤絕,換來了後半生與世隔絕的清淨。
桑弧隻叮囑各八卦雜志報紙,不要刊登他們和張愛玲的消息。他是想用這種方式,繼續守護她的願望。
後來,無數年後,年老的張愛玲在美國時,有個記者為了挖得她的隐私竟喬裝房客在她的隔壁租房。這位記者後來刊發了一篇關于張愛玲的報道,桑弧知道後,第一時間想辦法找到這個記者并讓他離開了。
而這一切,張愛玲自己并不知情。
但張愛玲知道,最初自己身處泥濘時,是桑弧那雙溫暖的手,将他拽出了泥潭。隻是,那雙曾經撫慰過她内心傷痛的手,她最終也沒有勇氣牽住。
張愛玲手繪
她終究是愛過桑弧的,在她的《小團圓》中,她寫到:她愛他那樣多,以至于,她從來不敢輕易和他提任何要求。
張愛玲愛得小心翼翼,桑弧何嘗不是呢?在與張愛玲有關的所有事情上,桑弧一直保持着沉默。1995年,張愛玲辭世後,所有朋友都在懷念張愛玲,唯獨桑弧一直保持沉默。
有一個張愛玲研究者的話說得很對,她說:他的沉默,是因為懂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