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務局規定稅負率?A市甲公司、乙公司、丙公司皆為查賬征收餐飲企業,公司報稅員打聽到本市餐飲行業企業所得稅稅負率設定5%.臨近年底,三公司報稅人員大緻估算了本公司當年實際稅負情況,并作出相應處理計劃:,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稅務局規定稅負率?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A市甲公司、乙公司、丙公司皆為查賬征收餐飲企業,公司報稅員打聽到本市餐飲行業企業所得稅稅負率設定5%.臨近年底,三公司報稅人員大緻估算了本公司當年實際稅負情況,并作出相應處理計劃:
甲公司實際稅負率4%;為了不被稅務機關重點關注,甲公司虛增部分利潤,使稅負率達到5%.
乙公司實際稅負率9%;建議财務人員虛構部分成本支出,使稅負率降至5%,以減少本公司稅費支出。
丙公司實際稅負率2%;報稅人員與财務人員經過核查,認為公司已經按照實際情況核算并依照稅法規定計算企業所得稅,決定不作調整。
那麼上述三個公司的處理方式,哪個對公司最有利呢?
一、準确定位“稅負率”稅負率公式大家都很清楚,比如:
企業所得稅稅負率=應納企業所得稅稅額/計稅收入*100% (公式描述可能略有差異,原理都是一樣)
我們必須明白一個邏輯,稅負率是根據應納稅額、計稅收入兩個數據計算出來的。先有稅額、收入,然後才計算出“稅負率”;許多人都是先說“稅負率”多少多少,然後說我要在賬上做多少收入,到稅務報多少稅,這是錯誤的。賬上做多少收入要根據實際業務和會計準則規定,到稅務報多少稅要根據計稅依據和稅法規定,不是按照“稅負率”倒推出來的。
二、稅法從無“稅負率”我們先來看企業所得稅稅法規定:
(一)《國家稅務總局關于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A類,2017年版)》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7年第54号)——《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A類)》填報說明:
第25行“應納所得稅額”=第23行(應納稅所得額)×24行(稅率)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第五條:企業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不征稅收入、免稅收入、各項扣除以及允許彌補的以前年度虧損後的餘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三)《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第四條:企業所得稅的稅率為25%。
顯然,企業所得稅稅額是根據應納稅所得額和稅率計算出來,應納稅所得額根據收入總額和各項減除計算出來,絕非按照所謂“稅負率”進行計算。其他稅種大多也是一樣。
三、到底有無“稅負率”企業财稅人員都在談論“稅負率”,難道真的從來沒有這個指标;當然有的。稅務機關确實有“稅負率”這個指标,然而,這是稅收征管預警指标,并非計稅依據。
先打個比方:某地發生一個案子,有人被打了。那段時間有張三、李四從此地路過;經調查,張三平時老實巴交,李四比較逞強。那麼,通常認為,李四行兇概率較大。然而,這種概率、這種平時調查情況,顯然不能直接認定此案就是李四所為。 “比較逞強”當然不是李四作案的證據,“老實巴交”當然也不能排除張三嫌疑;這隻是一種概率推斷。
“稅負率”預警指标就是這個道理,隻是用于估計誰的概率較大,但是出現預警并非一定有問題,未出現預警也不一定沒有問題。事實上,稅務機關類似指标還有許多,隻是這個指标可能更加直觀,所以廣為人知。
四、直接套有“稅負率”有的稅種,直接套有“稅負率”倒推稅額也非不可。比如金融企業《借款合同》印花稅,其計稅依據也就是貸款收入,稅率也就是“稅負率”,所以可以直接使用;營改增之前的營業稅,大多稅目基本也可以直接使用。但這隻是一種比較特殊的适用,大多數稅種是不可以的。比如上述企業所得稅;另外,增值稅、房産稅、土地使用稅、土地增值稅等大多數稅種,稅額計算與“稅負率”公式完全不同。
我們回到開頭案例:
(一)丙公司處理完全正确。雖然可能面臨稅務關注或者稽查,但是既然“已經按照實際情況核算并依照稅法規定計算企業所得稅”,那麼程序上配合調查或者稽查即可,并無妨礙。
(二)甲公司處理并不恰當。本來不必要多繳稅款,自行虛增稅款毫無意義。既然“實際稅負率4%”,稅務機關重點關注又有何妨?
(三)乙公司處理絕對錯誤。這是标準偷稅行為(刑法稱之為“逃稅”);雖然也許逃過一時,但不能保證永不被查。一旦查到,将可能面臨補稅、加收滞納金、罰款、錄入“黑名單”、公司及相關人員限制部分權利以及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