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2月24日俄烏沖突爆發,已經過去了整整一周,戰局仍舊膠着,雙方的首輪談判并未取得有效進展,原定于3月2日舉行的第二輪談判,也尚不确定是否會如期舉行。
随着俄烏局勢持續膠着,總有一種感覺——參與沖突的可能不僅僅是俄烏雙方,或許還有一雙“幕後黑手”在作亂。
一方面,俄烏戰場上出現了很多“不明襲擊”,例如烏克蘭居民樓遭到炮擊、烏克蘭軍機被擊落等等,烏方都指責是俄軍所為,但俄國防部一再強調,他們沒有對平民區發動襲擊,也沒有動用導彈等武器,隻是通過“高精度裝備”讓烏克蘭空軍失去戰鬥力。
另一方面,俄烏戰場外圍也出現了很多“無人認領”的襲擊。
例如,26日,一艘日本貨船在烏克蘭南部海域被炮擊,導緻一名船員受傷;25日,一艘土耳其貨船在敖德薩港口被炮彈擊中,一艘懸挂摩爾瓦多旗幟、船員都是俄公民貨船在黑海被襲擊等等,這些襲擊都沒人宣布負責。
如今,這一連串不明襲擊還沒個說法,印度這邊也遇上麻煩事了。
2日,印度外交部證實,一位名叫納溫的印度留學生,在烏克蘭哈爾科夫的炮擊中不幸喪生,并表示印度外長已分别緻電俄、烏兩國駐印度大使,要求他們為在烏印度公民經濟提供安全通道。
該消息一經傳出,印度舉國震動,主要反對黨:國大黨議員立刻對莫迪政府發起猛烈抨擊,稱其撤僑不利、缺乏戰略遠見,并警告莫迪“不能放棄自己的人民”。
并且,國大黨發言人還直接喊話莫迪,稱“總理先生、先把手頭的競選活動放一放吧,多關注一下正處于痛苦之中的海外國民吧。”
同時,印度輿論也開始發酵,不少民衆批評莫迪政府沒有采取緊急有效的措施接在烏民衆回國,并稱“像以前一樣、總理莫迪不見了蹤影”。
在得知消息後,莫迪便第一時間向納溫家人表示了慰問,并立刻就烏克蘭局勢舉行高級别會議、商讨對策。
1日晚,莫迪便連夜發聲、承諾采取有效的撤僑計劃,盡快從烏克蘭撤離本國民衆。幾乎同時,收到指示的印度駐烏大使館也發布了提醒,要求所有在基輔的印度公民立刻撤離,最好乘坐火車或通過其他任何可行的交通方式。
因為,由于俄烏沖突爆發,烏克蘭已經關閉了全國領空,這讓包括印度在内的絕大多數國家,都很難通過包機的方式、直接從烏克蘭接回本國國民,隻能先通過将國民轉移到烏克蘭鄰國,而後再派飛機進行撤僑。
目前,通過這一方式,印度已經完成了9批撤僑計劃,人數大約在8000人左右。但印度在烏克蘭的僑民有2萬多人,目前還有一半人員沒有撤離。
此外,據新德裡電視台報道稱,由于俄烏沖突升級,大批印度留學生都躲在了防空洞、地鐵站等地下掩體,很難按照印度政府的建議、“自行前往”匈牙利、羅馬尼亞等烏克蘭周邊國家。
當然了,也有一些印度留學生從陸路嘗試逃離烏克蘭,但到了邊境,烏克蘭警衛卻不許他們越境。一名叫喬杜裡的印度留學生告訴新德裡電視台,她在邊境等了三天,但邊境人員就是不放行,如果有人試圖強行過境,就會被他們“用棍子攻擊”。
很顯然,從這些印度留學生的表态來看,印度政府在撤僑方面确實存在一定的漏洞和不足——印度政府隻考慮了從烏鄰國實現包機撤僑,但卻沒有考慮到,這些印度留學生該如何穿越戰場、解決過境問題、抵達烏克蘭鄰國。
得知道,距離俄烏沖突發生已經過去了7天,而像喬杜裡一樣,在邊境苦苦等待的印度留學生也不止一位,戰況日益緊張,莫迪政府就越應該積極采取行動、有效實施撤僑計劃。
此外,在俄烏爆發之初,莫迪便與普京通了一次電話,希望俄羅斯能幫助在烏印度民衆撤離,而普京也在通話結束後、向俄軍下達了相關指示。
但問題是,沖突發生在烏克蘭境内,而印度政府又沒能采取妥善、完備的撤僑方案,這是令撤僑行動一度受阻的關鍵因素之一。
當然了,也不能忽視俄烏沖突持續膠着,烏克蘭政府早已自顧不暇、部分地區戰場形勢已經不受控制的客觀因素。
此外,正如俄烏沖突發生以來,發生了諸多“不明襲擊”一樣,印度留學生這次遭到炮擊身亡,估計也遠沒有表面看上去那麼簡單。
至少3個疑點需要注意。
1,這名叫納溫的印度留學生,究竟是怎麼遭到炮擊的?是在掩體内躲避戰亂時被襲擊、還是在前往烏克蘭邊境的時候被擊中的?印度政府都沒有具體說明。
2,導緻納溫身亡的炮擊,究竟是誰發起的?是俄軍、還是烏軍?亦或是其他潛入烏克蘭、心懷不軌的“激進組織”或西方勢力所為?
3,對于俄烏局勢的看法,莫迪政府表示“印度将保持中立”,呼籲各方立刻停火并回到談判桌、通過外交解決争端。
對于印度的“中立”态度,不少西方國家深感不滿,其中美國總統拜登和美國務卿布林肯便先後與印度溝通,希望新德裡能與美國和大多數西方國家“保持統一步調”。
或許,在西方對印度“中立”感到不滿的情況下,印度留學生之死不排除存在“陰謀意味”的可能。
别忘了,印度最近大半年來,與西方的關系“頗為親密”,不僅有所謂的“美印日澳四方機制”存在,美英法等國還賣了不少武器裝備給印度。
在這樣的背景下,印度沒有選擇追随西方、而是搞出“中立”姿态,确實有招來西方記恨的可能。
對此,且談幾點粗淺看法吧。
第1,随着時間推移,俄烏局勢不僅愈發膠着,還将變得更加複雜、甚至充滿“陰謀意味”。
一方面,俄烏已經開啟談判,沖突有望以和平方式降溫,這對于某些“唯恐天下不亂”、希望通過沖突向俄施壓的西方國家來說是無法接受的。
另一方面,通過俄烏沖突,美國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團結”了西方陣營,盡管大概率隻是“表面上的”,但美歐聯手制裁俄羅斯,也是白宮樂于看到的。
接下來,趁着俄烏局勢陷入膠着,西方也有了更多“可乘之機”、煽動俄烏局勢。在這個時候宣布保持“中立”的印度,很容易成為目标,而其他表示拒絕制裁俄羅斯和支持俄方的國家,也很可能遭到針對。
對此,各方不可不防!
第2,莫迪确實得吸取教訓、引以為戒了。
如今已有一名印度留學生因沖突身亡了,如何盡快完善撤僑方案、全力保障本國民衆安危,将是莫迪的當務之急。
第3,不論印度留學生之死存在什麼樣的隐情,最本質的“元兇”之一,還是戰争。
自俄烏沖突發生以來,已經造成了不少人員傷亡與巨大的财産損失,流離失所的烏克蘭民衆不計其數,殘垣斷壁的景象更是随處可見。希望各方都能引以為戒、以和為貴,盡快實現停火,給緊張局勢降溫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