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客戶端上海7月11日電(記者賈遠琨 王辰陽 王鶴)在洋山港,自動化碼頭晝夜運轉;在長興島,新造萬箱巨輪接續出海;在北外灘,國際航運組織紛至沓來;在外高橋,現代航運物流示範區初見雛形……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在非同尋常的2020年彰顯勃勃生機,向全球航運業傳遞出一個信号:穩!憑借支撐力、堅韌性與靈敏度,經受嚴峻考驗的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宣布“基本建成”。
7月11日,在2021年中國航海日上海論壇上發布的《2021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報告》顯示,上海再度跻身國際航運中心排名第三位,僅次于新加坡和倫敦。疫情反複、市場波動,面向未來,全球航運業仍在艱難求解。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宣告将邁向“全面建成”,開啟打造“便捷高效、功能完備、開放融合、綠色智慧、保障有力的世界一流國際航運中心”的新航程。
蓄能“引擎”:“硬核”實力全面檢驗
在洋山深水港、外高橋碼頭、長興島造船基地……港口裝卸、船舶生産一派繁忙景象,正如上海7月的火熱。
辛勤的汗水澆灌的是豐碩的收獲。疫情之下,貨物滞港、運力告急、突發不斷,令全球航運業苦不堪言,而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卻實現逆勢上揚,各項生産、服務、功能性指标穩步提升。
——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港口連接度分别連續11年和10年保持全球首位;
——長江沿線集裝箱江海聯運實現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集裝箱水水中轉比例達51.6%,國際中轉比例達12.3%;
——空港通達性亞洲領先,2019年上海虹橋和浦東兩場運營的航空公司數量超百家,通航全球50個國家的314個通航點。疫情之下,上海機場承擔了我國約1/3出入境航班、1/2進出境抗疫物資的運輸保障工作;
——航運保險市場規模居前,船舶險和貨運險業務總量全國占比近1/4,國際市場份額僅次于倫敦和新加坡。
上海在國際航運中心中位列第三,正來自于這樣的“硬核”實力,而實力則來自于實幹。
在全球物流鍊供應鍊頻現“堵點”“斷點”的情況下,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充分發揮了資源統籌、疏堵保暢作用。上海港遠赴千裡之外調集市場亟需的集裝箱;中遠海運加大生産投入,保運力供應;水改鐵、水改陸、“空鐵聯運”,海陸空綜合交通大協同。率先複工複産的碼頭、造船廠、航運企業共同構築起保穩保暢的“鋼鐵橋梁”。
一張提單、一箱貨物都關系到企業的生存發展,市場遭遇疫情沖擊,降本增效更顯可貴。上海港全面落實國家減稅降費部署,降低港口使用成本。上海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對接22個部門,實現口岸貨物申報和運輸工具申報全覆蓋,切實減輕企業負擔。
上海市副市長張為在論壇緻辭中表示:“我國航海事業發展的壯闊征程中,上海以獨特優勢做出了積極貢獻。就在此時此刻,在茫茫大海上,仍有我國許許多多的船員劈波斬浪,把資源和希望送到全球各地。”守衛海上通道,就是守衛全球貿易穩定、暢通運轉的命脈,上海國際航運中心作為全球航運網絡最穩定的增長極,赢得了國際認可。
作為國際航運中心重要評價指标之一的航運要素集聚度,在上海顯著增強。上海市交通委主任于福林介紹,全球排名前列的知名國際航運組織紛紛在上海設立總部、分支機構或項目實體,正體現了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國際影響力的提升。
智慧“風帆”:數字化賦能航運
坐在商務樓裡,即可操控百公裡之外的大型橋吊,而時延僅為百微妙。這就是洋山港四期自動化碼頭應用F5G技術的港口超遠程控制作業場景。從13分鐘抓取1個集裝箱,到4分鐘抓取10個集裝箱,效率提升得益于數字技術的應用,而這還僅僅是數字化賦能的“初階”。
“上海港還将構建新一代港口信息大動脈,為大數據、智能分析、機器學習等新技術的應用創造機遇。”上海國際港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方懷瑾說。數字化不僅可以讓碼頭更聰明、貨站更高效,還能讓這些鋼筋鐵骨的“大家夥”展示出“柔性”魅力。比如,讓新技術與碼頭生産、經營及管理深度融合,可打造更加精細、柔性、智能的新型生産服務體系。
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數字化應用的“智慧波”已輻射到了岸上、船上和海上。
上海機場集團副總裁周俊龍介紹,上海空港作為亞太大型國際航空樞紐,将以數字化為基礎,融合貨運進出港、貨站站内作業、機坪作業等業務鍊,滿足日益增長的航空物流冷鍊、跨境等新業态需要,建設智慧新貨站。
江南造船、上海外高橋、滬東中華三大造船廠,不僅在船舶建造過程中應用了數字技術,還在積極打造“智慧船舶”。
洋山港、長江口E航海項目全面完成,空中、水面、水下三位一體應急保障體系基本建成。
上海市交通委副主任董愛華表示,國際港航産業一直推動着科技創新,排名領先的國際航運中心城市已紛紛切換至創新發展的快車道,上海正是積極推動和實踐者。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将挖掘科技動能,不斷提升航運智能化水平。《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十四五”規劃》明确了智慧航運的主攻方向:提升智能港口技術與系統集成能力,推廣自動化碼頭技術,實施洋山港智能集卡商業化示範項目;深化集裝箱江海聯運公共信息平台建設;推動區塊鍊技術在航運領域的場景應用和标準制定等。
綠色“航标”:守護海洋家園
前不久,載箱量達23000TEU的超大型雙燃料集裝箱船“達飛·特羅卡德羅”号在上海命名交付給法國達飛海運集團。“這一船型與傳統燃油集裝箱船相比,可減少20%以上的碳、85%的氮氧化物和99%的硫排放,大大減少對環境的污染。”中國船舶集團江南造船該項目副總工藝師張譞晖介紹。
綠色船頭與藍色船體之間以綠色波點圖案相銜接,既像航船掀起的浪花,又富有波普藝術的浪漫色彩,令人眼前一亮。猶如人們對這一浪漫色彩的喜愛,節能環保是全球航運業共同努力的方向。
《2021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報告》顯示,在“碳達峰和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各國政府、港航機構都在積極制定并執行減少碳排放的方案。
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圍繞節能減排目标已采取積極行動并取得實效。比如,上海港岸電、LNG集卡、油電混合動力等清潔能源設施在港口推廣應用,全港完成68個專業化泊位岸電設施改造,覆蓋率達79%,客運碼頭泊位、港作船舶碼頭泊位實現低壓岸電全覆蓋等。
單一碼頭、船舶“達标”都無法實現真正的“綠色”,流動的空氣和海洋需要港航業形成環保“聯盟”。長三角地區率先啟動節能減排聯合行動。上海組合港管理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徐國毅表示,近年來,長三角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協作機制升級擴容,不僅區域範圍擴展至長三角全境,其協作工作範圍由船舶大氣污染防治擴展至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全領域。
随着長三角船舶排放控制運行機制不斷完善,聯防聯控水平不斷提升,船舶燃油硫含量全面降低,空氣中硫氧化物含量顯著下降。
海洋是人類共同的家園,守護“綠色海洋”需要全球航運業的擔當與智慧。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将加快新能源、清潔能源的使用和環保技術的應用,促進航運中心可持續發展。
新華社『解碼魔都』工作室出品
來源: 新華社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